四川音樂學院作曲技術研究所

一、四川音樂學院作曲技術研究所研究方向分為作曲技術理論研究與音樂創作兩部分。
1.作曲技術理論研究:
在國內外現有的理論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向新的課題領域研究發展,著重於1945年以後的現代音樂理論研究,尤其是對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的後現代作曲技術理論研究。
四川音樂學院作曲技術研究所注重具有巴蜀特色和西部文化背景的作曲技術理論研發。如《巴蜀樂派研究 》、《西南少數民族特色樂器系列研究》及《西南少數民族特色樂器採樣音色系列》等科研項目。
2.音樂創作:
四川音樂學院作曲技術研究所弘揚本專業在國際,國內音樂創作中已經取得的聲譽,在延續這種良性發展的基礎上,著重於具有新思維﹑新觀念的新音樂作品創作。積極參與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音樂創作學術活動,爭取在近年取得國內外A級比賽獎項。
二、四川音樂學院作曲技術研究所職能就是為理論研究與音樂創作提供一個良好的科研平台。為此,我們將要:1.建立良好的獎勵制度提高中心成員理論研究及音樂創作的積極性,確保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
2. 繼續辦好“四川音樂學院學生新音樂作品比賽”(原“三川獎”)和“四川音樂學院學生歌曲作品比賽”,增加自主舉辦或與國內外知名大學聯合舉辦的與本專業相關的各類賽事及音樂節演出活動等項目。使其具有更為廣泛的影響力並進一步體現“以賽帶創、以創促學、以演促創”的創作、理論研究模式。
3.積極組織、參與各類公益性、社會性的音樂創作活動及大型社會文藝活動,“學以致用”,以實現其普適性價值,從而使本學科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
4.組建試驗新音樂演奏﹙唱﹚團體擔負起中心成員新作品演(試)奏,參與新作品的國內外交流演出活動,極大地推動作曲技術研究及音樂創作向更高的方向發展,也有助於演奏(唱)水平的提高,形成互相推進的良性循環式發展。
5. 作為目前國內加入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的唯一學術團體,將進一步協調好與該協會及世界各地成員組織的相關工作關係。四川音樂學院作曲技術研究所將作為川音進行高端國際、國內學術交流的一個視窗,以充分展示學院創作與演奏的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