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的前身為創建於1936年四川大學農學院稻作室,1988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研究所。歷經楊開渠教授、李實賁教授和周開達院士等前輩及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奮鬥與發展,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水稻專業研究與人才培養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 創建時間:1988年
  • 前身:四川大學農學院稻作室
  • 地址:四川
概況,現任領導,師資隊伍,研究概況,學科建設,獲獎情況,文章發表,專利,

概況

在崗專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研究員)10人,副教授(副研究員)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7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2名。
有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16人,招收作物遺傳育種、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遺傳學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以及作物遺傳育種、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等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設有水稻遺傳、雜種優勢利用、生物技術、品質改良與種子工程、栽培和生理等6個研究室。四川省農業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掛靠本所。
自建所以來,在雜交水稻品種選育、水稻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遺傳和克隆、生物技術育種及水稻栽培技術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育成了近百個雜交稻新組合,有7個被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品種;育成的岡D型和其它類型雜交稻在全國15個省市和東南亞國家推廣套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獲得國家級、部省級各種獎項共40餘項,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

現任領導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黨總支委員
吳先軍:黨總支書記
李平:黨總支委員
李仕貴:黨總支委員
馬均:黨總支委員
王玉平:黨總支委員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行政領導
所長:李平
副所長:李仕貴

師資隊伍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在崗專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研究員)9人,副教授(副研究員)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5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2名。 有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11人。2010年,引進兩名高端人才:王文明博士和陳學偉博士。
有兩個研究團隊入選本校雙支計畫團隊:
1、“水稻重要基因資源遺傳改良與套用研究”團隊,主持人:李仕貴教授,成員:吳先軍教授、馬均教授、鄧曉建研究員、馬炳田副研究員、王玉平副研究員、張紅宇副研究員、徐培洲博士
2、“水稻基因資源與生物技術育種”團隊,主持人:李平教授,成員:鄭愛萍副研、王世全副研、鄧其明博士、李雙成博士、劉懷年碩士、王玲霞、徐正君研究員、周明鏡副研

研究概況

水稻研究所自1988年成立以來,長期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包括自然科學基金、"八六三"、留學基金、生物技術攻關、總理基金、跨越計畫、成果轉化基金、國家水稻育種攻關和四川省科技廳、教育廳、農業廳等項目,其中主持四川省"九五"、"十五"水稻育種攻關,"十五"生物技術攻關,年科研經費400餘萬元。其主要研究方向: 1、"秈亞種內品種間雜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方法及岡·D型雜交稻"--1988年獲國家發明一等獎。
在世界上首創"秈亞種內品種間雜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方法及岡·D型雜交稻",運用該方法克服了過去種間、亞種間、野生稻與栽培稻間雜交育成不育系易保難恢的缺點,先後育成了岡朝1號A、岡29矮7號、岡46A和D汕A、D297A、D62A等岡型和D型恢復譜廣,配合力高的不育系,並組配出岡優12、岡優22、岡優26、岡優881、岡優527以及D優63、D優68、D優162、D優527等強優組合,其中"大穗型高配合力岡46A 不育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D優63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岡優22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岡.D型雜交稻已全國15個省市和東南亞國家推廣套用,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成功地探索了雜交稻超高產育種新途徑--亞種間重穗型雜交稻育種。
針對80年代末期雜交水稻育種在產量方面處於徘徊局面,加之四川特殊的高溫高濕寡照的生態條件,要使雜交稻產量上一個新台階,必須建立相應的育種方法,經過研究,以周開達院士為首的水稻專家提出了"亞種間重穗型雜交稻"育種理論,並選育出了一批重穗型雜交稻品種。1991年育成的第一個重穗型組合Ⅱ優6078,比汕優63增產15%;之後,又相繼育成了系列重穗型組合如Ⅱ優162、岡優527、D優527等,實現了雜交水稻產量上的重大突破。特別是岡優527是自汕優63推廣以來四川省第一個全省區試比汕優63增產8%以上的組合,也是"九五"四川水稻育種攻關第一個突破8%的超高產組合。目前,該育種路線已成為我國超級雜交稻育種路線之一。
3、光溫敏不育系生態育種體系的建立與兩系雜交稻品種選育。
80年代中後期,我國雜交水稻育種進入一個新領域,即利用光溫敏核不育系開展兩系雜交稻育種。由於兩用核不育系受光溫的控制,育性常發生波動,使兩系雜交稻的套用具有很大的風險性。特別在四川生態區套用風險更大。針對出現的問題,我們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光溫敏不育系的生態育種方法",選育出了適合四川的光溫敏不育系,使我省兩系雜交稻的育種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經過數年實施,育成了能在230C低溫下保持穩定不育的蜀光612S、蜀光570S及蜀光582S等兩用不育系,已通過國家"863"聯合鑑定和省級成果鑑定。用蜀光612 S組配出兩優681、蜀優4號等強優組合,已列為國家"863"計畫中試開發項目。
4、利用水稻特異種質材料固雜種優勢的研究。
為了進一步擴大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範圍,簡化制種技術,於1988年開始了水稻無融合生殖研究。1990年第1份無融合生殖材料SAR-1通過"863"生物技術領域專家組和四川科委聯合組織的專家鑑定。專家們確認SAR-1具有未受精卵細胞自行發育成胚,未受精極核自發形成胚乳和低頻率不定胚等無融合生殖特性,獲1993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後來發現的SAR-3、SAR-4能促進雜種早代穩定,快速選育水稻品種,育成的E優540、E優532等米質優、產量高,正在大面積推廣套用。
5、水稻優質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的研究。
長期以來,緊緊圍繞"基礎研究-套用研究-示範推廣-人才培養"這條主線,強化科學研究的源頭創新,在再生稻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水稻稀植最佳化栽培機理及技術研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水稻上的套用研究、優質高產雜交稻品質形成機理與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水稻輕簡高效綜合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套用、超高產重穗型雜交稻的高產機理及套用技術研究、水稻逆境生理及抗旱品種選育與栽培、功能稻及觀賞稻資源的研究與開發、水稻逆境反應基因的系統分析及抗逆水稻資源的篩選,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技術體系研究等方面成就突出,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技成果,已獲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10餘項,為四川及西南地區乃至全國水稻增產做出了重大貢獻。
6、生物技術育種。
早在七十年代即開始了組織培養技術與常規育種的結合,八十年代由花葯培養育成了花廣518等廣親和系和由體細胞無性系變異育成的T汕S等光溫敏核不育系。1991年"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水稻油菜在水稻油菜育種上的套用"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由花培育成的高配合力多用途恢復系蜀恢162,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組配成的中早熟雜交稻組合D優162和重穗型遲熟超級稻組合Ⅱ優162(均通過國家審定),在生產上大面積套用。
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聚合優良基因,獲得了抗白葉枯病、抗稻瘟病的恢復系抗527,已組配出雙抗雜交稻品種進入中試。2004年"水稻分子遺傳圖譜的構建、重要基因的分子標記定位及套用研究"獲四川省一等獎。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育成的抗蟲、抗病雜交稻已通過國家安全性評價進入中試。正在開展抗旱、抗病害蟲、高光效、高磷肥利用率等基因工程育種及抗病基因的克隆等研究。
7、種子工程技術。
稻粒黑粉病是雜交水稻之中的常見病,嚴重影響種子質量,因此,防治稻粒黑粉病在雜交稻制種中顯得非常重要。由我所研製的稻粒黑粉病專用藥劑"抗黑95",已通過四川省成果鑑定,獲2001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科建設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學科建設隸屬於四川農大農學院,具有國家“211工程”建設學科群-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病理學等學科。省級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學科。以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南作物基因資源與遺傳改良實驗室等。另外,四川省農業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就設在水稻研究所。
在開展研究工作的硬體方面,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建有2400平方米的生物技術實驗大樓,具有如下的主要設備:PCR擴增儀、核酸/蛋白質成像分析系統、轉基因槍、分子雜交箱、測序儀、超低溫冰櫃、蛋白質分離系統、2-D蛋白質電泳系統及生物信息學研究所需的伺服器和計算機等。能夠從事基因的定位、克隆,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植物轉基因,基因表達分析及生物信息等方面的研究。
在開展研究工作的軟體方面,全所現有正式職工30餘人,招聘科研助理、輔助工5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周開達),教授(研究員)10人,副教授(副研究員)9人;取得博士學位的有17人,取得碩士學位的有3人。專家中原全國政協委員1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7人,學術和技術後備人選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名,獲省重獎專家2名、四川省傑出貢獻獎1名,何梁何利獎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2名。四川省優秀專家1名。

獲獎情況

1、國家級獎項
1.1、骨幹親本蜀恢527及重穗型雜交稻的選育與套用,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2、高配合力優良雜交水稻恢復系蜀恢162選育與套用,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3、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優良不育系岡46A的選育與套用推廣,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4、雜交稻培育再生稻研究及套用,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5、秈亞種內品種間雜交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岡.D型雜交稻,1988年,國家發明一等獎
1.6、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2、省部級獎項(自1980年以來)
2.1、重穗型雜交稻骨幹恢復系蜀恢527的選育與套用研究,2008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2、重穗型雜交稻的高產機理及其稀植最佳化生產技術的研究與套用,2006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3、全國南繁先進單位,2006年,農業部,國家南繁辦
2.4、重穗型育種思路實踐及其代表組合Ⅱ優6078的推廣套用,2001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5、稻粒黑粉菌侵染水稻不育系的組織病理學研究及綜合仿製新技術,2000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6、高產、抗逆、抗病、優質水稻生物技術育種,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計委、經貿委授予 “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優秀科技成果
2.7、抗病、高產雜交水稻岡優多系1號選育及利用,2000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8、四川省“九五”農作物育種攻關,2000年,四川省農作物育種攻關授予一等獎
2.9、雜交稻高產抗病新組合岡優501,2000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10、四川省“八五”農作物育種攻關,1996年,四川省農作物育種攻關授予一等獎
2.11、中秈雜交稻高產稻產新組合岡優22,1996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12、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優良不育系岡46A,1995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13、雜交稻岡優12,1994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14、四川無融合生殖水稻(SAR-1)研究,1993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15、雜交稻D優10,1992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16、雜交水稻D優63的套用推廣,1992年,四川省政府三等獎
2.17、水稻新品種蜀豐108、109,1991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18、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水稻油菜育種上的套用,1991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19、四川省“七五”農作物育種攻關,1990年,四川農作物育種攻關特等獎
2.20、雜交稻培育再生稻研究及套用,1989年,四川省政府一等獎
2.21、雜交稻D優64,1989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22、雜交稻“D優63”,1988年,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2.23、四川雜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技術推廣,1988年,農業部一等獎
2.24、中熟雜交稻D優1號,1985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25、科技工作先進集體,198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
2.26、水稻岡型不育系與岡型雜交水稻,1980年,農業部改進一等獎
2.27、高配合力優良雜交水稻恢復系蜀恢162選育與套用,2002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28、優質高產雜交水稻新組合D優68的選育及套用,2002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文章發表

1、Lei Ding, Shuang Cheng Li, Shi Quan Wang, Qi Ming Deng, Jing Zhang, Ai Ping Zheng, Ling Xia Wang, Ming Guang Chu, Jun Zhu and Ping Li,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and genetic mapping of a new gene required for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in rice,MOLECULAR BREEDING,2010
2、Mingguang Chu, Shuangcheng Li, Shiquan Wang, Aiping Zheng, Qiming Deng, Lei Ding, Jin Zhang, Manhua Zhang, Ming He, Huainian Liu, Jun Zhu, Lingxia Wang, Ping Li. Fine mapping of a male sterility gene, vr1, on chromosome 4 in rice. Mol Breeding, 2010
3、Xiumei Yu, Aiping Zheng, Jun Zhu, Shiquan Wang, Lingxia Wang, Qiming Deng, Shuangcheng Li, Huainian Liu, Ping Li. Characterization of 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 vip Gene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from Sichuan Basin in China. Current Microbiology, 2010
4、Jie Tang, Ai-ping Zheng, Eden S. P. Bromfield, Jun Zhu, Shuang-cheng Li, Shi-quan Wang, Qi-ming Deng, Ping Li.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of halophilic and halotolerant bacteria isolated from a hypersaline pond in Sichuan, China. Annals of Microbiology, 2010
5、J. B. Chen, F. He, P. Qin, Y. P. Wang, J. Xu, Y. Y. Li, J. Zheng, J. T. Hu, S. G. Li,Genetic analysis and gene mapping of a rice recessive male sterile mutant,plant breeding,2010, 129:313-317
6、Huang YN, Zhao YL, Gao XL, Zhao ZF, Jing Z, Zeng WC, Yang R, Peng R, Tong T, Wang LF, Cen JQ, and Gao H,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31(2):306-12, 2010
7、C. Zhang1,2, J.-L. Sun1, Y.-H. Jia1, J. Wang1, Z.-J. Xu3, X.-M. Du1,4,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inheritance and response to exogenous hormones of a cotton super-dwarf mutant of Gossypium hirsutum,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7 MAR 2010,DOI: 10.1111/j.1439-0523.2009.01759.x
8、Aihua Wang1,2, Damien Garcia3,?, Hongyu Zhang2,4, Ke Feng1, Abed Chaudhury2,5, Fred Berger3,6, William James Peacock2, Elizabeth S. Dennis2, Ming Luo2,*,The VQ motif protein IKU1 regulates endosperm growth and seed size in Arabidopsis,Plant J,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9 JUN 2010,DOI: 10.1111/j.1365-313X.2010.04271.x
9、Luyan Zhang,Shiquan Wang,Huihui Li,Qiming Deng,Aiping Zheng,Shuangcheng Li,Ping Li,Zhonglai Li,Jiankang Wang,Effects of missing marker and segregation distortion on QTL mapping in F2 populations,Theor Appl Genet ,2010,121:1071–1082
10、Pingrong Wang, Jiaxu Gao, Chunmei Wan, Fantao Zhang, Zhengjun Xu, Xiaoqun Huang, Xiaoqiu Sun,and Xiaojian Deng,Divinyl Chlorophyll(ide) a Can Be Converted to Monovinyl Chlorophyll(ide) a by a Divinyl Reductase in Rice,Plant Physiology,2010
11、J. B. CHEN, F. HE, P. QIN , Y. P. WANG , J. XU , Y. Y. LI , J. ZHENG , J. T. HU,S. G. L,Genetic analysis and gene mapping of a rice recessive male sterile mutant,Plant Breeding,2010 129, 313—317
12、Aiping Zheng, Jun Zhu, Lingxia Wang, Shuangcheng Li, Qiming Deng, Shiquan Wang, Furong Tan , Xiumei Yu, Peng Guan, Hongxia Liang; Ping Li#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a novel holotype 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 gene from a nativ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M59-2.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10, 56:1-6. (IF=1.102)
13、Aiping ZHENG, Jun ZHU, Furong TAN, Peng GUAN, Xiumei YU, Shiquan WANG, Qiming DENG, Shuangcheng LI, Huainian LIU, Ping LI#. Characterisation and expression of a novel haplotype cry2A-type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JF19-2. Annals of Microbiology. 2010, 60 (1): 129-134. (IF=0.466)
14、Jun Zhu, AiPing Zheng, FuRong Tan, ShiQuan Wang, QiMing Deng, ShuangCheng Li, LinXia, Wang, Ping Li#. Characterisation and expression of a novel holotype crystal protein gene, cry56Aa1,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Ywc2-8.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10, 32:283-288. (IF=1.595)
15、Jun Zhu, Aiping Zheng, Shiquang Wang, Huainian Liu, Ping Li#.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novel crystal protein genes, cry4Cb1 and cry30Ga1,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HS18-1.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2010, 103: 200-202. (IF=2.005)
16、Furong Tan , Aiping Zheng, Jun Zhu, Peng Guan, Linxia Wang, Xueming Tang*, Ping Li# Rapid Cloning,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ne Novel Crystal Protein Gene cry30Fa1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10, 302: 46-51. (IF=2.021)
17、一個新的水稻黃綠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期刊論文] 李秀蘭, 孫小秋, 王平榮, 周慧, 鄧曉建, LI Xiu-Lan, SUN Xiao-Qiu, WANG Ping-Rong, ZHOU Hui, DENG Xiao-Jian - 《作物學報》2010年6期
18、轉Pi-d2基因水稻對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期刊論文] 陳德西, 陳學偉, 雷財林, 馬炳田, 王玉平, 李仕貴, CHEN De-xi, CHEN Xue-wei, LEI Cai-lin, MA Bing-tian, WANG Yu-ping, LI Shi-gui - 《中國水稻科學》2010年1期
19、激素對陸地棉矮化突變體AS98的生理影響 ,[期刊論文] 張超, 孫君靈, 賈銀華, 周忠麗, 潘兆娥, 何守朴, 王傑, 徐正君, 杜雄明, ZHANG Chao, SUN Jun-ling, JIA Yin-hua, ZHOU Zhong-li, PAN Zhao-e, HE Shou-pu, WANG Jie, XU Zheng-jun, DU Xiong-ming - 《核農學報》2010年2期 不同施氮量下三角形強化栽培水稻群體發育與產量形成特徵,[期刊論文] 龍旭, 汪仁全, 孫永健, 馬均 - 《中國水稻科學》2010年2期
20、擬南芥的印記基因和印記表達調控,[期刊論文] 張紅宇, 徐培洲, 楊華, 吳先軍, ZHANG Hong-Yu, XU Pei-Zhou, YANG Hua, WU Xian-Jun - 《遺傳》2010年7期
21、外源激素對一個新的棉花極端矮化突變體AS98植株生長和酶活性的影響 ,[期刊論文] 張超, 孫君靈, 賈銀華, 周忠麗, 潘兆娥, 何守朴, 徐正君, 杜雄明, ZHANG Chao, SUN Jun-ling, JIA Yin-hua, ZHOU Zhong-li, PAN Zhao-e, HE Shou-pu, XU Zheng-jun, DU Xiong-ming - 《中國農業科學》2010年7期
22、功能性紅米雜交稻微生物發酵研究及微量元素分析,[期刊論文] 顏亮, 羅強, 聶遠洋, 曹玫, 朱建清, 張單, 張艷, 黎偉, 趙建, YAN Liang, LUO Qiang, NIE Yuan-Yang, CAO Mei, ZHU Jian-Qing, ZHANG Dan, ZHANG Yan, LI Wei, ZHAO Jian - 《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5期
23、紅米色素與微量元素硒之間關係的初步研究,[期刊論文] 魏毅, 靳西彪, 楊海亮, 張瑩, 孫瑞婕, 王業文, 朱建清, WEI Yi, JIN Xi-biao, YANG Hai-liang, ZHANG Ying, SUN Rui-jie, WANG Ye-wen, ZHU Jian-qing - 《種子》2010年5期
24、水氮互作對水稻氮磷鉀吸收、轉運及分配的影響,[期刊論文] 孫永健, 孫園園, 李旭毅, 張榮萍, 郭翔, 馬均 - 《作物學報》2010年4期 優質雜交水稻宜香707高產制種技術,[期刊論文] 周明鏡, 彭淑彬, 蘭光榮, 李自勇, 周繼兵 - 《雜交水稻》2010年1期
25、4份水稻早熟不育系配合力比較研究,[期刊論文] 汪秀志, 張紅宇, 汪旭東, 吳先軍, WANG Xiu-zhi, ZHANG Hong-yu, WANG Xu-dong, WU Xian-jun - 《種子》2010年7期
26、水稻優質不育系G201A的選育,[期刊論文] 王平榮, 鄧曉建, Wang Pingrong, Deng Xiaojian - 《中國稻米》2010年3期
27、棉花核不育系GA18產量品質性狀的雜種優勢分析,[期刊論文] 張超, 黃文娟, 牟方生, 楊澤湖, 戢沛城, 龔一耘, 馬炳田, 毛正軒, ZHANG Chao, HUANG Wen-juan, MU Fang-sheng, YANG Ze-hu, JI Pei-cheng, GONG Yi-yun, MA Bing-tian, MAO Zheng-xuan - 《西南農業學報》2010年4期
28、紅米色素著生位置及其基因定位,[期刊論文] 王麗華, 李傑勤, 葉小英, 王業文, 靳西彪, 朱建清, WANG Li-hua, LI Jie-qin, YE Xiao-ying, WANG Ye-wen, JIN Xi-biao, ZHU Jian-qing - 《種子》2010年2期
29、雜交中秈稻新組合Z優272 ,[期刊論文] 楊海亮, 孫瑞婕, 魏毅, 靳西彪, 張瑩, 朱建清 - 《雜交水稻》2010年2期

專利

1、一種新的殺蟲Bt蛋白Cry54Aa1、其編碼基因及套用,發明專利,2009年公開
2、一種新的Bt蛋白Cry4Cc1、其編碼基因及套用,發明專利,2009年待公開
3、一種新的Bt蛋白Cry53Ab1、其編碼基因及套用,發明專利,2009年待公開
4、一種新的Bt蛋白Cry30Fa1、其編碼基因及套用,發明專利,2009年待公開
5、蘇雲金芽胞桿菌菌株新菌株及其套用,發明專利,2009年待公開
6、蘇雲金芽孢桿菌BM59-2及其套用,發明專利,2009年待公開
7、蘇雲金芽孢桿菌YWC2-8及其套用,發明專利,2009年待公開
8、蘇雲金芽孢桿菌HS18-1及其套用,發明專利,
9、Bt蛋白Cry30Ga1、其編碼基因及套用,發明專利,2009年待公開
10、Bt蛋白Cry52Ba1、其編碼基因及套用,發明專利,2009年待公開
11、Bt蛋白Cry56Aa1、其編碼基因及套用,發明專利,2009年待公開
12、利用早代穩定材料選育水稻品種的方法,發明專利,授權號:02104213.6,2006
13、一種抗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的鏈黴菌,實用新型,授權號:117910.X,2003
14、促進水稻生長和防治水稻紋枯病的假單孢菌菌株,發明專利,授權號:03117909.6,2006
15、一種廣譜殺蟲防病生物農藥的製備方法,發明專利,授權號:03117822.7,200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