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海(安徽農科院水稻所研究員)

王守海,男, 1954年生,漢族,中共黨員,水稻育種專家,研究員,碩士生導師。1982年1月安徽勞動大學農學本科畢業,學士。現為水稻育種專家,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守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水稻育種專家
  • 畢業院校:安徽勞動大學
  • 主要成就:育成國內最實用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2年1月安徽勞動大學農學本科畢業,學士。畢業留校後任教,進行棉花育種和教學工作。
1982年8月考取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
1985年研究生畢業,獲農學碩士學位。隨後被分配到安徽省農科院作物所從事稻米品質研究。
1987年本院水稻所成立,調入該所繼續從事稻米品質和兩系稻育種研究。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5年晉升研究員,批准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主要貢獻


長期從事稻米品質和兩系雜交水稻育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加國家“863”計畫、農業部和安徽省攻關科研課題20餘項。“九五”、“十五”是“863”計畫課題主持人,前後參加他主持的“863”計畫課題的合作單位有遼寧、江西、福建三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和華中師範大學。1996年課題組被原國家科委和國防科工委授予“八五”期間“863”計畫課題先進集體。1997年課題組受到安徽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
發表論文70餘篇。參與編寫專著5部。育成16個水稻不育系和15個雜交水稻新組合或品種,均通過安徽省技術鑑定或品種審定,其中國審品種1個,育成品種或組合累計種植100萬公頃左右。獲水稻新品種保護權6項,發明專利1項。
在稻米品質研究方面,根據稻米品質調查分析結果,選擇代表品種23個,在省內進行多點分期播種,分析指出灌漿成熟期的溫度是影響稻米品質的主要因素,建議本省優質商品稻米生產應優先發展優質粳米,再發展優質中、晚秈稻米生產。
在兩系雜交稻研究方面,在省內率先育成國內最實用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該不育系表現育性穩定、綜合性狀優良、能直接用於生產;用其做母本育成2個在國內最早通過省級品種審定的兩系雜交粳稻組合;首先提出並最早建立“優選單株、剝櫱繁殖、三年種子到大田,大田種子不回頭”的兩系光敏核不育系原種生產技術體系;最早建立健全兩系雜交稻安全高效生產技術體系。
針對雜交粳稻種子生產中存在的高溫﹙﹥35℃﹚易導致BT型粳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和育性敏感期低溫導致光溫敏核不育系自交結實,給雜交粳稻制種造成風險的實際問題,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法。並用該方法率先育成一批粳型光溫敏核質互作雄性不育系。經過近年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新的不育系可以克服高溫對BT型粳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和低溫對光溫敏核不育系育性的不良影響,使雜交粳稻的種子生產更為安全。

獲獎記錄

獲安徽省科技進步或科學技術一、二、三、四等獎各1項,分別為第2、1、2、2完成人,獲農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第10完成人,獲安徽省農科院農牧漁業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1完成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