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蒙古人

四川蒙古人

元、明、清、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陸續有進入四川定居的蒙古族。目前戶籍上統計四川蒙古族有四萬多人,由於長期處於民族雜居狀態,他們的風俗習慣已經和北方蒙古族有一定差異,但仍保留有自己的民族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蒙古人
  • 外文名:Sichuan Mongols
簡介,信仰,

簡介

四川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成都、西昌鹽源木里等市縣。現有四萬餘人。 現居成都的蒙古族最早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八旗官兵身份入川,約占當時在川八旗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在西昌、鹽源、木里等市縣的蒙古族最早在元代來川,因與當地一些民族雜居,習俗多有交融 。鹽源、木里等縣蒙古族又自稱為“納日人”,外界稱其為“摩梭人”,他們是忽必烈平大理時和元朝統一中國後在西昌地區留下的蒙古駐軍後裔。西昌市境內的蒙古族主要是世居的俞姓,分布在姜坡、高梘、川興、河西及城區一帶,現有三千餘人。據1990年版《西昌市志》記載,境內蒙古族主要是明初來建昌(今西昌)征戰留守的蒙古族官兵的後裔。俞姓中的一些祖先曾經長期在明代的四川行都司(轄今涼山、攀枝花地區的中央派出的軍政合一機構)中擔任過世襲都指揮的要職,他們的來源和元朝蒙古欽察部的玉里伯牙吾氏(即燕鐵木兒)家族有著極密切的關係。還有廣泛分布於四川各地的余姓蒙古族,相傳祖上是元朝貴族,後避難入川。原編入八旗的蒙古族有騎射等獨特習俗。四川現建有4個蒙古族鄉。城鎮蒙古族通用漢語文,習俗與當地主要民族基本一致。居城鎮者從事各種行業。鹽源、木里的蒙古族以農業為主,兼及林、牧業。
四川蒙古人

信仰

四川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也有部分人信道教。很多廟宇在文革時被毀,但已重建。解放前,四川鹽源、木里等縣蒙古族的大小寺廟不少,位於瀘沽湖畔的阿六貢巴經堂是白教,這裡的喇嘛地位很高。這座經堂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成為當地蒙古族人思念家鄉的精神寄託。在鹽源、木里等縣,蒙古族物質和精神生活中充滿了對各種神靈的崇拜。四川西昌姜坡有蒙古族俞姓的家廟,始建於明初,內有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金身,當地蒙古族經常都要去朝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