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方案

2016年11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川辦發〔2016〕96號印發《四川省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方案》。該《方案》分總體目標、重點任務、組織實施3部分。

重點任務是: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積極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推動民族教育加快發展;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方案
  • 印發機關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川辦發〔2016〕96號
  • 印發時間:2016年11月28日
通知,實施方案,一、總體目標,二、重點任務,三、組織實施,

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川辦發〔2016〕96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四川省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1月28日

實施方案

四川省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7號),補齊我省教育短板,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省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教育結構趨於合理,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區域、城鄉、校際差距逐步縮小,教育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顯著增加,支撐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切實增強,教育發展主要指標力爭達到或超過國家平均水平,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

二、重點任務

(一)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1.保障教學點基本辦學需求。科學布局農村學校,保留並辦好必要的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制定教學點辦學條件、教師配備等基本標準。按標準配置完善辦學條件,滿足教學基本需求。實現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有條件的地方接入寬頻網路。村國小、教學點教師編制在編制部門核定的總量內合理核定。通過走教、支教等多種途徑,使教學點擁有必要的專業教師,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強化中心校對教學點的統籌管理。經費向規模較國小校和教學點傾斜。(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排在首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和保障。在人口較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區、少數民族地區以及留守兒童較多的地區,根據需要規劃建設寄宿制學校。加快改擴建、新建學生宿舍,實現寄宿學生“一人一床位”,消除“大通鋪”現象。繼續實施高海拔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取暖補助計畫。改善如廁環境和淋浴設施。改善體育和藝術教育場地,配備音體美器材,建好圖書館(室)、廣播站、活動室。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配備必要的教職員工,有效開展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衛生保健、後勤服務和安全保衛等工作。關愛鄉村留守兒童,優先保障留守兒童寄宿需求。(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族宗教委)
3.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科學制定和調整城鎮學校特別是縣城學校發展規劃和建設計畫,在新增人口較多的地區優先建設學校。採取集團化辦學、學校聯盟、教育信息化等措施,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採取學區化管理、擴大九年一貫制對口招生等措施,有序分流學生。擴大優質高中招生計畫分配到區域內國中的比例,引導學生合理選擇學校。(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4.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繼續實施好“特崗計畫”;加大省屬免費師範生定向培養力度,重點為鄉村中國小校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教師。各地應按規定多途徑補足配齊教師,嚴禁有編不補。對鄉村學校補充音體美等急需緊缺教師實行傾斜政策。鼓勵普通高校畢業生到鄉村學校任教,落實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鼓勵退休特級教師、高級教師、教學名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並給予一定經費補助。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加大教師交流力度,優先保障村國小和教學點需求,確保一定比例的骨幹教師到村國小和教學點任教。分類分層實施鄉村教師、校長素質能力提升培訓,到2020年底前,對全體鄉村教師、校長進行360學時的培訓。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為鄉村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費。落實好“四大片區”貧困縣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實施好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二期)工程。做好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工作。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試點,選好配強鄉村學校校長。在鄉村學校任教(含城區學校教師交流、支教)3年以上、表現優秀並符合具體評價標準的教師,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評聘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教育系統評優評先時,對長期在鄉村學校工作的優秀教師予以傾斜。各地對在村國小和教學點工作滿10年,繼續在村國小和教學點工作的優秀教師要給予獎勵。對在鄉村學校連續從教20年以上並取得優秀成績的教師給予鼓勵,在省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評選表彰中,將鄉村教師名額單列。(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5.繼續實施營養改善計畫。深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試點工作。加強經費保障和管理,改善學校食堂伙房條件,全面向食堂供餐轉變,滿足室內就餐需求。規範食品採購、儲存、加工、留樣、配送等流程,確保食品安全。科學合理配餐,改善膳食結構。健全專門的監督檢查辦法,對地方試點工作進行全過程監督,促進公開透明、廉潔運作。(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6.鞏固和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以市(州)為單位,統籌規劃中等職業教育校點布局。發揮好政府和市場作用,通過兼併、託管、合作、整合等形式,做大做強優質學校。重點建設一批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支持民族自治地方、農村、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完善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依法建立財政生均經費撥款制度,建立健全分類分專業的中職學校生均經費標準,並納入本級公共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對暫時不能實行生均撥款制度的其他性質的公辦中等職業院校(如國有企業舉辦的中職學校、技工學校)以及民辦中職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以安排項目方式,在師資培訓、小型修繕、教學儀器購置、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扶持。完善中職學校辦學標準,實施中職學校達標建設計畫。(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7.提升高等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實施高職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畫,加大對服務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的職業院校支持。遴選一批具有相對優勢的高職院校,支持其建設發展,帶動全省高職院校辦學水平整體提升。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改善實訓裝備水平。(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8.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任專兼職教師政策,推進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相關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鍊制度。落實學生實習制度,改善實習實訓條件,提升實習實訓質量。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專業布局、課程體系、教學過程等全面銜接,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招收中職畢業生、本科高校招收職業院校畢業生、高等職業院校招收有實踐經歷人員比例。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探索集團化辦學模式。建立中職學校教學診斷和改進制度,全面開展中職學校監測評價,完善職業教育評價制度和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廣泛開展技術推廣、扶貧開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社會生活教育等。(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三)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9.統籌辦好普通高中。各地要根據實際,合理布局普通高中,優先保障鄉鎮高中,因地制宜新建、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方便學生在當地入學。切實改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到2020年,鄉鎮高中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辦學標準。(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
10.提升普通高中整體辦學水平。健全普通高中經費投入機制。選派優秀校長、教師優先到鄉鎮高中任職任教。鼓勵優質高中與鄉鎮高中通過多種方式,在課程建設、教學資源、教師培訓、管理方式等方面實現共享。大力推進鄉鎮高中教育信息化建設。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落實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逐步推進“選課制”“走班制”,引導學校提升品質、辦出特色。(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1.加大學生資助力度。完善高中階段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繼續實施中職全面免學費和家庭經濟困難普通高中學生免學費政策。推廣“9+3”免費教育模式,鼓勵和引導民族地區、連片特困地區學生到省內發達地區就讀中等職業教育。(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省民族宗教委)
(四)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
12.分層分類推進四川高水平高校建設。引導高校突出學科(專業)優勢和建設重點,促進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學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發揮在川高校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高層次人才。(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13.深入實施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按“填平補齊”的原則,加強基礎教學實驗室、專業教學實驗室、綜合實驗訓練中心、圖書館等基礎辦學設施和信息化建設,提高學校本科教學的實驗基礎能力。配齊配強實驗室人員,加強實驗教學團隊建設。(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14.多方共建行業特色高校。支持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以合作共建的方式,參與建設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的高校。豐富共建形式,重點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交流、協同創新、研發基地、成果轉化、幹部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完善共建機制,在產業信息、科研、實訓條件、學生就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責任單位:教育廳、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5.積極爭取高水平大學的對口支援。積極爭取提高我省地方屬高校受援比例。受援高校要與支援學校制訂相應計畫,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培訓在職教師,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借力支援高校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和本科生工作,建設相應學科專業科研基地;加強與支援高校的科研合作,聯合申報各層次科研項目,合作開展研究。(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16.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辦學水平。引導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完善高校預算撥款制度。落實生師比、高學歷教師占比要求,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全面開展新建本科院校評估,對辦學特色鮮明、緊貼地方需要的,在招生計畫、專業設定等方面給予支持,對評估整改不達標的,減少招生規模、嚴控新設專業。(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五)積極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17.擴充公辦幼稚園資源。完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網路,合理規劃農村公辦幼稚園布局。按標準提供基本保教條件。落實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高撥款水平。支持企事業單位所辦幼稚園面向社會招生,提供普惠性服務。(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18.支持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發展。完善和落實普惠性民辦園扶持措施,鼓勵社會力量辦園。通過提供合理用地、減免租金等方式,支持農村普惠性民辦園建設。通過派駐公辦教師、納入巡迴支教範圍、支持教師培訓、開展教研指導等方式,提升辦園水平。運用新型民辦公助機制試點、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獎補等措施,對收費合理、管理規範的普惠性民辦園進行扶持。(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19.補充學前教育師資。各地要按照幼稚園教職工配備標準,在地方事業單位編制總量內,加強編制調配,並積極通過公開招聘、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配齊配足農村公辦幼稚園教職工。鼓勵各地實施地方特崗計畫,引進優秀畢業生到農村幼稚園任教。擴大學前教育專業省屬免費師範生招生規模。開展對農村幼稚園教師的全員培訓。通過生均財政撥款、專項補助等方式,支持解決好公辦園非在編教師、農村集體辦幼稚園教師工資待遇問題。對長期在農村幼稚園工作的教師,在職務(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傾斜。(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20.改革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加強縣級人民政府統籌。探索以中心園為依託的業務管理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機關企事業單位舉辦的幼稚園歸口到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制定農村學前教育辦園(班)基本標準,嚴格執行登記註冊制度。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健全關愛體系,著力保證農村留守兒童入園。全面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構建幼稚園保教質量評估體系,防止“國小化”傾向。因地制宜辦好農村幼教,充分挖掘、利用農村當地自然資源,創設園舍環境,自製玩教具。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基礎薄弱地區舉辦的幼稚園,科學穩妥推行雙語教育。(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族宗教委)
(六)推動民族教育加快發展。
21.辦好內地民族學校(班)。支持成都、德陽、綿陽等地區繼續辦好內地民族學校(班)。加強成都西藏中學和內地“散插班”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提高內地民族學校(班)教學水平,合理安排課程和教學計畫,配強學科指導教師,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健全內地民族學校(班)經費投入機制。繼續實施“9+3”免費教育計畫,最佳化專業設定,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責任單位: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民族宗教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2.開展對口支教工作。按照內地對口支援民族地區的結對工作機制,組織內地對口支援市、縣(市、區)每年選派具有中級及以上職務(職稱)的優秀教師到民族地區學校任教,接收民族地區幼稚園、中國小校管理幹部和教師到對口支援學校掛職鍛鍊和跟崗學習。重點選派一批理科教師到民族地區支教,置換出當地理科教師到對口支援學校跟崗學習。鼓勵支援教師發揮骨幹示範作用,承擔一線教學任務,組織教研活動,開展業務培訓和教學指導,與當地教師組成教學團隊,整體提升民族地區學校教學水平。(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族宗教委)
23.增加民族地區學生上大學機會。落實好高校招生向民族地區傾斜的有關政策。民族地區高校要緊貼民族地區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設定,通過委託培養、定向培養、訂單式培養等形式,為民族地區培養急需人才。鼓勵民族地區高校開展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適度增加高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招生規模。(責任單位: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4.做好少數民族高端人才培養工作。在民族、宗教、歷史、地理、文化等領域,選拔一批有潛力的優秀中青年學者,通過攻讀博士學位、進入博士後流動站、公派出國進修、到國際組織任職等形式,培養一批有學術造詣、有國際視野、有社會影響的少數民族高級專門人才。(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族宗教委)
(七)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
25.擴充特教資源總量。30萬人口以上的縣,應建好一所特教學校;尚未建立特教學校的縣,要以多種形式開發特教資源。鼓勵有條件的康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增設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特教班。在殘疾學生較多的普通中國小和中等職業學校設立特教資源教室,對殘疾學生實施特殊教育和康復訓練。支持中等職業學校招收殘疾學生,幫助學生掌握一技之長。鼓勵高校招收殘疾學生,擴大殘疾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責任單位:教育廳、省殘聯、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6.加強特教教師隊伍建設。擴大高校特教專業培養規模,鼓勵高校師範類專業開設特教課程。普通教師轉崗擔任特教教師,應經過特教專業培訓,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在特教崗位工作滿10年且繼續從事特教工作的教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對普通中國小承擔特教任務的教師,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給予傾斜。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向特教教師傾斜。(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殘聯、財政廳)
27.拓展特教服務模式。各地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確實不能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門服務。支持特教學校與當地醫療、康復中心及社區其他服務機構合作,為殘疾學生提供康復服務。探索孤獨症兒童教育模式,優先考慮就近入學、隨班就讀,鼓勵特教學校及有條件的普通學校開辦孤獨症特教班,支持民辦機構、福利院及其他康復機構為孤獨症兒童提供教育和康復服務。逐步提高特教信息化水平。(責任單位:教育廳、省殘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28.提高特教經費保障水平。特教學校和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按不低於每生每年6000元標準補助公用經費。完善資助體系,積極推進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免費教育。加大對學前、高等教育階段殘疾學生的資助力度。(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省殘聯)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相關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認真履行職責,將落實本方案列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本部門(單位)工作計畫,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實施方案,做好與省“十三五”規劃的銜接,做好與教育改革發展及其他工作的銜接,確保政策連續性。
(二)抓好統籌協調。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整合目標接近、資金投入方向類同、資金管理方式相近的項目和相關政策措施,統籌推進實施。根據不同階段教育屬性及經費投入機制,通過發展民辦教育、社會捐資助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籌措教育經費。
(三)開展督導監測。密切跟蹤工作進展,對政策落實、實施範圍、資金使用、工作進度、階段目標等情況,通過監測評估、實地督查等方式加強專項督導,公開督導報告,發現問題限時整改,保障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四)營造良好氛圍。廣泛宣傳國家政策措施,及時總結好做法好經驗,大力宣傳我省教育發展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績,讓人民民眾見到實效,凝聚社會共識,營造加快我省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