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義務教育階段地方課程實施方案(修訂)

四川省義務教育階段地方課程實施方案(修訂)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按照《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教育部關於地震災區中國小開展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四川省教育廳在總結地方課程實施經驗的基礎上,對《四川省義務教育 地方課程實施方案(試行)》進行了修訂,以川教〔2009〕81號文印發,要求從2009年秋季開始執行。修訂方案中五、六年級地方課程安排的周課時數都為3節,較原方案中相應年級的地方課程周課時數減少了1節,其他年級周課時數不變。

全省地方課程的主要目標,管理目標,教育目標,全省地方課程設定的原則,發展性原則,整合性原則,區域性原則,地方課程的設定,全省地方課程設定說明,生活·生命與安全,.家庭·社會與法制,可愛的四川,地方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地方課程的實施,地方課程的評價,加強對地方課程的科學研究,

全省地方課程的主要目標

管理目標

——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建立科學、規範、有序的地方課程開發、管理機制,增強與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的銜接與聯繫,構建四川省完整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最佳化義務教育課程結構,整合課程資源,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有關要求得到落實。
---充分反映我省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髮展的需要,結合5.12汶川大地震後教育重建對地方課程開設的客觀要求,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形成四川地方課程的特色。
——加強我省研究、開發基礎教育課程的隊伍建設,提高我省地方課程建設的能力。

教育目標

——增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強化安全意識,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安全知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法制意識。引導學生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態度和技能,養成知法守法、勇於實踐的良好品質。
——促進學生對四川歷史和省情的了解,增強學生熱愛四川、振興四川的責任感、使命感。

全省地方課程設定的原則

發展性原則

地方課程要以學生髮展為本。設定課程門類和安排教學內容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成長的需要、身心發展特點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課程內容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整合性原則

按照《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的規定,開發我省地方課程資源,重視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關內容及國家有關部委檔案要求開展的專題教育進行整合和落實。

區域性原則

地方課程的設定應適應我省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生現實生活的實際需要,充分反映四川的歷史和現狀,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體現我省的地方特色。

地方課程的設定

全省地方課程共安排976課時,占義務教育階段總課時的10.2%。根據上述目標和原則,設定“生活·生命與安全”、“家庭·社會與法制”和“可愛的四川”三門課程,使用相應的教材。各課程安排及課時如下表:
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計畫表:
年級/課程
生活·生命與安全
3
3
3
3
3
3
3
2
1
家庭·社會與法制
2
1
可愛的四川
2
註:表內數字為周課時數

全省地方課程設定說明

生活·生命與安全

“生活·生命與安全”課程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引導學生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逐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掌握必要的保護生命、維護身心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生活·生命與安全”課程的內容安排是:“生命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環境教育”;1—6年級的課程內容還包括勞動、科技實踐等;7—9年級的課程內容還包括勞動技術教育、國防教育等。“生活·生命與安全”課程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確定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知水平和教育規律,保證各個學段的教學循序漸進、有機銜接。

.家庭·社會與法制

“家庭·社會與法制”課程的總目標是:貼近學生生活,強調知識運用,通過學習家庭、社會與法制的相關知識,加強家庭倫理教育、道德觀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增強法治觀念,使學生具備必需的家政知識、社會意識和法律常識,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初步形成學生適應現代社會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生活能力、法律素養和基本的社會活動能力。
“家庭·社會與法制”課程的內容安排是:以家政、社會實踐、法制教育為重點,整合科技創新等專題教育內容。具體教學內容結合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選擇那些源於學生生活、利於學生髮展、與現代社會發展趨勢有關的內容。

可愛的四川

“可愛的四川”課程的總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四川厚重的歷史和燦爛文化,了解四川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省,各民族團結和諧、共同努力創造了四川今天的輝煌,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增強學生熱愛家鄉、民族團結的情感和振興四川、建設家鄉的責任感。
“可愛的四川”課程內容安排是:四川的沿革、四川近現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四川的經濟發展、四川文化特色、四川及全國的少數民族、民族團結常識、四川的地理環境、四川的旅遊資源等。

地方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地方課程的實施

從2009年秋季開始,我省義務教育各年級一律執行本方案。
地方課程是必修課程,各地要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實施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式的變革,注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增強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和學校要根據地方課程實施的需要妥善解決師資問題,要鼓勵教師承擔地方課程的教學工作,加強地方課程教師的培養和培訓,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地方課程教學與研究能力。

地方課程的評價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地方課程實施的評估,督促學校落實地方課程計畫,切實開好地方課程;要把地方課程的實施納入學校辦學質量綜合評估指標中;要將地方課程的教學作為教師考核、評聘和晉級的重要內容。
地方課程的評價應建立以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機制。可採取考試、考查、演示、競賽、成果展示、論文、檔案袋等多種評價方式,評價方法要多樣化;要重視對地方課程實施中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評價,積極探索便於教師普遍使用和有利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方法,提高地方課程評價的有效性。

加強對地方課程的科學研究

完善有四川特色的地方課程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以科學精神不斷地進行探索、創新。省教科所應聯絡有關師範院校、組織各級教育科研部門與學校、教師一道對實施中的問題進行研究,發揮專業引領作用。教科研人員要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了解地方課程實施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廣泛徵求師生對地方課程的意見和建議,為完善我省地方課程體系、豐富我省地方課程的內容,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