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方案

2015年5月12日,四川省教育廳以川教〔2015〕41號印發《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方案(2015年修訂)》。該《方案》分課程目標、課程設定、地方課程管理要求、地方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加強對地方課程資源建設和教學研究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方案(2015年修訂)
  • 文 號:川教〔2015〕41號印
  • 印發機關:四川省教育廳
  • 印發時間:2015年5月12日
通知,方案,

通知

四川省教育廳關於印發《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2015年修訂)》和《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方案(2015年修訂)》的通知
川教〔2015〕41號
各市(州)教育局:
為全面實施 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省教育廳於2006年印發了《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試行)》和《四川省義務教育階段地方課程實施方案(試行)》;2007年,為貫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省教育廳按要求增加了體育課時,相應調減學校課程課時,並印發了《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修訂稿)》,符合素質教育和時代要求的課程教材體系不斷完善。經過八年的實踐探索,各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效顯著,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得到落實,學生素質得到普遍提升。
課程設定方案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根據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四川省委十屆四次、五次會議精神,按照國家和我省教育中長期規劃綱要、《 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等檔案要求,在總結我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基礎上,省教育廳對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及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方案進行了必要的調整。現將調整後的《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2015年修訂)》和《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方案(2015年修訂)》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2015年修訂)》和《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方案(2015年修訂)》從2015年秋季開始實施。各地要認真總結實施中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研究分析實施中的困難與問題,並將情況及時報教育廳基礎教育處。
四川省教育廳
2015年5月12日

方案

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方案(2015年修訂)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深化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的新論斷、新要求,進一步完善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體系建設,根據國家和我省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11〕17號)、《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通知》(教基二〔2014〕4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課程目標
(一)管理目標
1. 建立科學、規範、有序的地方課程開發、管理機制,增強與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的銜接與聯繫,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
2. 充分反映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髮展的需要,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 生態文明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消防教育、防災減災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廉潔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國防教育、 四川的經濟社會發展教育、鄉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地方課程,構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義務教育地方課程體系。
3. 最佳化義務教育課程結構,整合課程教學資源,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育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4. 加強我省研究、開發基礎教育課程的隊伍建設,提高我省地方課程建設能力。
(二)教育目標
1. 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健全人格和生態文明的價值觀,強化安全意識,培育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加深對 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理解,幫助學生建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係,學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
2. 培育和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步形成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態度、社會意識和法治素養,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 促進學生對四川歷史和省情的了解,讓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四川,增強學生振興四川的責任感、使命感。
二、課程設定
(一)課程設定原則
1. 發展性原則。地方課程要以學生髮展為本。設定課程門類和安排教學內容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成長的需要、身心發展特點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課程內容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2. 整合性原則。按照《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和《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通知》的精神,開發我省地方課程資源,重視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關內容及國家有關部委檔案要求開展的專題教育進行整合和落實。
3. 地域性原則。地方課程的設定應適應我省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生現實生活的實際需要,充分反映四川的歷史和現狀,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體現我省的地方特色。
(二)課程設定
我省地方課程共設定“生命·生態·安全”、“家庭·社會·法治”和“可愛的四川”等課程,並使用相應的教材。各課程安排及課時如下表:
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計畫表
年級 課程
生命·生態·安全
3
3
3
3
3
3
2
1/2
1/2
家庭·社會·法治
2/1
2/1
可愛的四川
2
註:1.表內數字為周課時數;2.表中的“x/y”表示單周上x節課,雙周上y節課。如“1/2”表示單周上1節課,雙周上2節課。
我省地方課程共安排974課時,占義務教育階段總課時的10.23%。
(三)課程內容
1. 生命·生態·安全
“生命·生態·安全”課程的總目標是:幫助學生建立個體生命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學會安全生活、健康生活、智慧生活、和諧生活,提升學生的生活品質和生命質量,逐步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取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生命·生態·安全”課程的內容安排:將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含消防教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態文明教育、防災減災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國防教育等專題教育內容貫穿九年義務教育的始終,並在一至六年級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廉潔教育、勞動教育等,七至九年級進行禁毒教育、預防愛滋病教育、性健康教育等。
“生命·生態·安全”課程各學段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確定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知水平和教育規律,保證各個學段的教學循序漸進、有機銜接。
2. 家庭·社會·法治
“家庭·社會·法治”課程的總目標是:學習家庭、社會、法治的相關知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法治觀念,培養學生愛家庭、明禮儀、親社會、守法紀、重廉潔的情感,增進學生家庭責任感、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家庭·社會·法治”課程的內容安排:以親職教育、社會實踐、法治教育為重點,整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和廉潔教育等專題教育內容。具體教學內容應結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選擇源於學生生活、利於學生髮展、與現代社會發展趨勢有關的內容。
3. 可愛的四川
“可愛的四川”課程的總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四川厚重的歷史和燦爛文化,了解四川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省,各民族團結和諧、共同努力創造了四川今天的輝煌,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民族團結的情感,增強學生振興四川、建設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可愛的四川”課程內容安排是:四川的沿革、四川近現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四川的社會經濟發展、四川的地方文化特色、四川的民族及民族團結、四川的地理環境、四川的旅遊資源和有關鄉土教育等。
三、地方課程管理要求
四川省教育廳是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的主管單位,負責地方課程的規劃、管理和地方課程教材審定。各市(州)、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省教育廳制定的“地方課程方案”及其設定的各課程的“指導綱要”要求,指導區域內學校認真貫徹落實。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和管理,在建立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機制,加強地方課程教師配置和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地方課程實施的經費、設備設施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
各級教育科研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地方課程教育教學研究,落實專人負責地方課程教學研究,有效組織地方課程教學研究活動,加強地方課程資源建設,發現、分析地方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全省各中國小校要按照《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通知》要求,依法實施教學管理,全面落實地方課程計畫,開足開齊課程,保證地方課程的教學質量。要成立地方課程教研組,開展形式多樣的、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動,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地方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要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課程資源系統,積極爭取社區、學生家長等有關方面的支持。
四、地方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一)地方課程的實施
地方課程是必修課程,各地要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實施、學校課程的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式的變革,注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增強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要統籌配置教師資源,專、兼職結合,合理安排,以保證地方課程的教學師資,要鼓勵教師承擔地方課程的教學工作。要加強地方課程的教師培訓,在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的基礎上,各市(州)要組織實施地方課程教師的全員培訓,做到不培訓不上崗。各地要充分利用高校專家、優秀教研員和骨幹教師資源,建立地方課程實施支持小組,切實解決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省、市(州)、縣(市、區)教育科研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地方課程教學研究與管理,建立並完善多級教研網路,對學校進行指導。要切實研究解決地方課程實施中的問題,不斷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施能力。要搭建地方課程教師相互學習交流的平台,通過開展賽課、說課、教學案例評選、教學論文評選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教師的學習和交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要加強校本研訓,鼓勵教師反思和同伴互助,研究解決自身教學中的問題。
(二)地方課程的督導評估和評價
加強對地方課程實施的督導評估。要將地方課程改革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視導和檢查,並把地方課程實施情況列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的工作考核內容。對地方課程的督導評估要以落實本方案、開足開齊課時、加強地方課程師資建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為重點,以督促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落實地方課程計畫,切實開好地方課程。要把地方課程的教學作為教師考核、評聘和晉級的重要內容。
建立以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地方課程評價機制。可採取考試、考查、演示、競賽、成果展示、論文、檔案袋等多種評價方式,評價方法要多樣化;要重視對地方課程實施中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提高,更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要採用多種評價手段方式全面評價學生,促進學生髮展。要積極探索便於教師使用和利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方法,提高地方課程評價的有效性。
要全面評價地方課程教師的工作,以調動地方課程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要在津貼待遇、晉級、評優等方面同等對待地方課程任課教師;要大力表彰在地方課程教學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和引領作用。
五、加強對地方課程資源建設和教學研究
完善有四川特色的地方課程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以科學精神不斷地進行探索、創新。省教科所要與相關出版社、高校、市(州)教科所、學校一道,加強地方課程資源建設。要建立四川省義務教育階段地方課程網路交流平台,不斷豐富網路教學資源,使之成為教師跨區域、跨時空學習、交流的媒介,逐步實現地方課程教師的網路培訓和網路研究,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支持。要加強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基地校建設,充分發揮基地校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總結推廣基地學校地方課程實施中的經驗。省教科所要聯絡有關師範院校、組織各級教育科研部門與學校、教師一道對實施中的問題進行研究,發揮專業引領作用。教科研人員要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了解地方課程實施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廣泛徵求師生對地方課程的意見和建議,為進一步完善我省地方課程體系、豐富我省地方課程的內容,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