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

2016年2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發〔2016〕7號印發《關於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推動內貿流通創新發展、推動內貿流通協調發展、推動內貿流通綠色發展、推動內貿流通開放發展、推動內貿流通規範發展6部分18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
  • 印發機關四川省人民政府
  • 文號:川府發〔2016〕7號
  • 印發時間:2016年2月4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16年2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

意見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
川府發〔2016〕7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國發〔2015〕49號)精神,加快推進我省內貿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以創新轉型為引領,以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主線,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最佳化發展環境,完善治理體系,促進內貿流通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四川從流通大省向流通強省轉變,更好地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規則健全、統一開放、穩定運行、規範有序、監管有力、暢通高效的內貿流通體系和比較完善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內貿流通業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中西部地區流通強省的地位得到確立,使內貿流通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最佳化資源配置的新動力,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
二、推動內貿流通創新發展
(三)提高內貿流通信息化水平。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流通行動,加快流通網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建設。引導電商企業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鼓勵發展各類專業電子商務平台。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引導更多農業從業者和涉農企業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支持各地打造各具特色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鏈。促進電子商務進社區,鼓勵電子商務企業整合社區現有便民服務設施,開展電子商務相關配套服務。
(四)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直營連鎖,規範發展特許連鎖,扶持發展自願連鎖,擴大連鎖經營規模。鼓勵零售企業改變引廠進店、出租櫃檯等經營模式,提高自營比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鼓勵內貿流通企業發揮線下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與線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形成優勢互補。引導各類批發市場自建網路交易平台或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展網上經營,推動實體市場與網路市場協同發展。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鼓勵物聯網等技術在倉儲系統中套用,支持建設物流信息服務平台,支持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五)加快內貿流通標準化建設。加快構建國家、行業、團體、地方和企業標準相互配套、相互補充的內貿流通標準體系。加強商貿物流、電子商務、農產品流通、居民生活服務等重點領域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建立政府支持引導、社會中介組織推動、骨幹企業示範套用的內貿流通標準實施套用機制。推動建立經營場所服務標準公開公示制度,倡導流通企業以標準為依據規範服務、交易和管理行為。簡化行業標準制修訂程式、縮短制修訂周期。鼓勵具備條件的社會團體開展標準制修訂。建立重點標準實施監督和評價制度,加強標準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市場準入、執法監督等行政管理中的使用。
(六)增強內貿流通創新支撐。健全支撐服務體系。推動現代物流、線上支付等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各類創業孵化基地為電子商務創業人員提供場地支持和孵化服務,支持發展校企合作、商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支持專業化創新服務機構發展,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完善創新成果交易機制,積極發展各類商貿服務交易平台。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研究設立中小內貿流通企業發展基金,加大對初創期成長型商貿流通中小企業的支持。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加大對流通創新領域的投資。完善流通企業融資模式,推廣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依法合規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積極扶持符合條件的中小流通企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嚴厲打擊制售侵權假冒商品行為,加大對反覆侵權、惡意侵權等行為的處罰力度。推動電子商務平台企業健全交易規則、管理制度、信用體系和服務標準,構建良好的電子商務生態圈。加強區域間統籌協調,引導各地有序建設電子商務交易平台。
三、推動內貿流通協調發展
(七)創新流通規劃編制實施機制。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抓好《四川省內貿流通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將內貿流通納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內容,做好流通規劃與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銜接,確保依法依規推進流通設施項目建設,各地制修訂相關規劃時應充分徵求本行政區域流通主管部門的意見。探索建立跨區域流通設施規劃編制協調機制和相關部門之間規劃銜接機制,推動規劃對接、政策聯動和資源共享。
(八)推動區域、城鄉市場協調發展。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推動成都、川南、川東北、攀西、川西北五大經濟區在區域範圍內協同發展,形成若干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和流通節點城市,提升消費集聚、產業服務和民生保障功能。推進城鄉流通網路一體化。統籌規劃城鄉商業網點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設施利用效率和商業服務便利化水平。整合商務、供銷、郵政等各方面資源,加強農村地區商業網點建設。加強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市場建設的支持,保障居民基本商業服務需要。
(九)加快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公益性流通設施建設模式,建立多種形式投資保障、運營和監督管理模式,做到新建與改造並舉,投資與運營分離,硬體與機制共融。完善微利經營的流通設施建設保障制度,落實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不得低於10%的政策,優先保障農貿市場、社區菜市場和家政、養老、再生資源回收等設施用地需求。加強大型物流節點和公共物流配送設施系統性布局、協同性建設,提升物流配送的集約化水平。支持有條件的城市開展城市商業面積監測預警,定期發布大型商業設施供給信息,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統籌大型實體和網路商品交易市場建設,避免盲目重複建設。
(十)推進內貿流通集約化發展。加快發展內貿流通領域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非公有資本和國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鼓勵有條件的流通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整合創新資源,實現資本化擴張,促進集團化、品牌化、網路化和規模化發展,加快在批發、零售、藥品流通、餐飲等行業培育一批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增強企業抵禦風險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提高內貿流通業集約化發展水平。按照主體自願的原則,引導內貿流通領域有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
(十一)發揮內貿流通穩增長擴消費作用。積極引導內貿流通企業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消費市場的新變化,轉換髮展動力,調整經營結構,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提倡發展智慧型、綠色、健康、安全消費,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穩步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結構最佳化升級。繼續開展“惠民購物全川行動”,滿足現實消費,挖掘潛在消費。繼續開展“川貨全國行”,發揮流通促生產作用,拓寬四川名優特新商品渠道,擴大四川產品銷售,提高四川產品占有率,努力發揮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進一步提升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
四、推動內貿流通綠色發展
(十二)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鼓勵綠色商品消費,引導流通企業擴大綠色商品採購和銷售,推行綠色包裝和綠色物流,推行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推動完善綠色商品認證制度和標準體系。鼓勵舊貨市場規範發展,促進二手商品流通。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與垃圾清運處理網路體系融合,促進商貿流通網路與逆向物流體系(即商品廢棄後,經消費端回到供應端的活動及過程,包括廢物回收、再製造再加工、報廢處理等)共享。推廣內貿流通領域節能節水和環保技術、產品、設備,引導流通企業加快設施設備的節能環保改造。
五、推動內貿流通開放發展
(十三)加強統一市場建設。消除市場分割,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及做法。禁止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實行地區封鎖,禁止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打破行業壟斷,完善反壟斷執法機制,依法查處壟斷協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禁止濫用市場優勢地位從事不公平交易、妨礙公平競爭、收取不合理費用或強制設定不合理的交易條件,規範零售商供應商交易行為。
(十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放開商貿流通領域外資準入限制,鼓勵外資投向共同配送、連鎖配送以及鮮活農產品配送等領域,鼓勵跨國公司到二、三線城市布局商業網點,在川設立採購、行銷等功能性區域中心。推動內貿流通企業“走出去”。鼓勵流通企業對外投資,支持有實力、有條件企業建設境外行銷渠道、支付結算體系、倉儲物流網路和商貿物流型境外經貿合作區,鼓勵流通企業與製造企業以聯合體形式“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戰略,打造內外貿融合發展平台,培育一批經營和交易模式與國際接軌的交易市場,發展一批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台。
六、推動內貿流通規範發展
(十五)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依法履職,加強內貿流通領域發展戰略、規劃、法規、規章、政策、標準的制訂和實施,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做好市場應急調控,依法管理特殊行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務主管部門要履行好內貿流通工作綜合統籌職責,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工作機制,形成發展合力。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整合和最佳化內貿流通管理職責,加強規劃和政策的統籌協調。推動建立政府與行業協會商會的新型合作關係,充分發揮行業商協會在加強行業自律、服務行業發展、反映行業訴求等方面的作用。
(十六)健全監測調控體系。完善市場監測體系,加強對市場運行的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對趨勢性、苗頭性問題及早做出判斷,正確引導內貿流通行業和消費市場發展,為巨觀決策服務。夯實內貿流通統計基層基礎,建立完善電子商務、服務消費等統計調查制度。創新市場應急調控機制,按照統一協調、分級負責、快速回響的原則,健全市場應急供應管理制度和協調機制。應對跨省(區、市)、跨市(州)及全省範圍的異常波動由省政府有關部門負責,應對區域性市場異常波動主要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健全突發事件市場應急保供預案,完善商品應急儲備體系,增強市場應急保供能力,增強內貿流通穩定運行的保障能力。
(十七)規範流通市場秩序。在基礎設施建設、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維護、流通市場監管等方面積極探索地方立法。加強流通領域執法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商務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落實信息共享、聯席會議、情況通報、案件備查、案件移送、提前介入和配合執法等制度,推動省、市、縣三級行政權力依法規範公開運行平台的順暢運行,並與“兩法銜接”信息平台以及中央打擊侵權假冒“兩法銜接”平台有效對接。創新市場監管方式,引入社會監督力量,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監管執法中的套用。加強網路電商監管,健全消費者維權和交易爭端解決機制。構建重要商品追溯體系,以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以及其他對消費者生命健康有較大影響的商品為重點,建設來源可追、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
(十八)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機制,開展流通企業信用信息收集和披露工作,與省統一社會信用信息平台進行對接共享,並納入全國統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及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依法向社會提供信用信息查詢。強調市場化套用,在內貿流通領域推廣使用信用服務和產品,建立相應制度,營造“用信”的社會氛圍。引導建立市場化綜合信用評價機制,在商品零售、居民服務等行業推動建立企業信用評價套用,引導交易市場、物流園區、電子商務平台等建立入駐商戶信用評價機制,按信用級別提供差別化服務。支持建立第三方信用評價體系,支持信用調查、信用評估、信用保險、商業保理等信用服務行業加快發展,創新信用產品和服務,鼓勵行業商協會建立會員企業信用檔案,推動具有上下游產業關係的行業協會商會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制訂實施方案,出台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認真組織實施。商務廳要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對本實施意見落實工作的統籌協調、跟蹤了解、督促檢查,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各地、各部門要廣泛宣傳促進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和政策措施,形成關注、理解、支持促進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6年2月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