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子蒙古族鄉

四家子蒙古族鄉隸屬於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位於法庫縣西北部,距縣城20公里,鄉區域總面積95.23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四家子蒙古族鄉有漢、蒙古、滿、錫伯等7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鄉總人口的47.4%。四家子蒙古族鄉地勢東高西低,中東部為低山丘陵地帶,西部為秀水河沖積平原,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四家子蒙古族鄉自然資源豐富,生物資源中的植物除糧食、油料、果蔬和木類外,常見的中草藥材近百種。四家子蒙古族鄉旅遊資源尤為豐富,境內有清代蒙古王陵遺址七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家子蒙古族鄉
  • 隸屬於: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
  • 位置:法庫縣西北部
  • 鄉區域總面積:95.23平方公里
  • 地勢:東高西低
  • 年平均降雨量:600mm
地理位置,自然狀況,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發展,工業,畜牧業,林下經濟,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四家子境內的“王爺陵”,風景旅遊,

地理位置

四家子蒙古族鄉位於法庫縣西北部,地處遼河一級支流秀水河東岸,地理坐標重心位置為北緯42°28′52″,東經123°18′43″。東臨慈恩寺鄉、五台子鎮,南靠雙台子鄉,西接臥牛石鄉,北與康平縣接壤,距法庫縣城20 公里,距離瀋陽120公里。
四家子蒙古族鄉

自然狀況

四家子蒙古族鄉隸屬於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全鄉區域總面積95.23平方公里,全鄉土地面積為63152畝,地勢東高西低,中東部為低山丘陵地帶,西部為秀水河沖積平原,南北八虎山對峙相望,其中北八虎山海撥446.7米,為瀋陽第一高峰,地貌分布呈“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自然格局。土壤分為東部低山丘陵區棕壤土、山石土和草甸土,西部平原區分為草甸土、風沙土兩類。四家子蒙古族鄉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均氣溫7.6℃,年平均降雨量600mm,全年無霜期156天。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四家子蒙古族鄉自然條件優越,適於發展農業,山區有林、果、牧,平原有糧、油、菜,耕地面積61352畝,其中棚菜總數3200棟,占地面積5000畝。林業面積50829.1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1996.1畝,森林覆蓋率31%。四家子蒙古族鄉有中小河流7條,全長47.2公里,較大的有過境界河秀水河和源於北八虎山的拉馬河。生物資源中的植物除糧食、油料、果蔬和木類外,常見的中草藥材近百種。動物中共有獸、禽、蟲、鳥以及蛇蟲類、河產類等八種。
旅遊資源尤為豐富,境內有清代蒙古王陵遺址七處,其中成吉思汗之第二十六世孫僧格林沁親王陵墓的青龍盤石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八虎山古城遺址3400餘米,為燕秦時期所築。
2012年全鄉居民4616戶,總人口16496人,有漢、蒙古、滿、錫伯等7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47.4%。全鄉現有中國小校11所,每年考入大專院校、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達150人。

歷史沿革

四家子蒙古族鄉政府駐四家子,1961年設四家子公社,1984年3月5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四家子鄉為四家子蒙古族鄉。1996年,區域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2002年,區域面積95.47平方千米,人口1.71萬人。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總數15900人。
四家子蒙古族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5900

8173

7727
家庭戶戶數
4485
家庭戶總人口(總)
15887
家庭戶男
8163
家庭戶女
7724
0-14歲(總)
3314
0-14歲男
1756
0-14歲女
1558
15-64歲(總)
11429
15-64歲男
5846
15-64歲女
5583
65歲及以上(總)
1157
65歲及以上男
571
65歲及以上女
58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5206

行政區劃

四家子蒙古族鄉轄四家子、王爺陵、陳五十屯、大房子、李祥堡、陶家屯、紅砂地、後滿洲屯、滿洲屯、黑山、公主陵11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2001年,全鄉經濟收入1.5億元,人均收入3000元。被瀋陽市政府和遼寧省民委分別命名為市農業科技示範園、全省少數民族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 
四家子蒙古族鄉領導慰問勞模張鴻雁四家子蒙古族鄉領導慰問勞模張鴻雁
2007年1—10月份,全鄉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8億元。財政收入完成700萬元,為任務的80%;工業總產值完成4.5億元,為任務的112%;規模戶企業產值完成5820萬元,為任務的145%;規模戶增加值1687萬元。工業新上500萬元項目完成3個,工業項目產值達500萬元以上的項目完成3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35萬元,為任務的166.9%;固定資產投資6055萬元,為任務的75.6%;招商引資完成3100萬元,為任務的114%;預計農民人均收入將實現6150元。
2010年全鄉以設施農業、畜牧業和林業生產為重點,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步伐
1、突出抓好設施農業、畜牧業和林業生產
(1)突出抓好以棚菜生產為主的設施農業
全鄉棚菜發展到13100畝。其中溫室l0600畝,冷棚2500畝。截止到目前,蔬菜總產量達到44000噸,實現產值6690萬元,純收入達到5760萬元。全鄉單項人均收入達到3424元。新發展溫室3800畝,其中夏建l000畝,秋建2 800畝。
(2)突出抓好以肉牛養殖為主的畜牧業
截止到目前,全鄉牛的飼養量達到2.5 4萬頭,羊的飼養量達到3.1 5萬隻,豬的飼養量達到5.8萬頭,禽的飼養量達到93萬隻。預計到年末,全鄉牛的飼養量達到2.5 6萬頭,羊的飼養量達到3.2萬隻,豬的飼養量達到5.8 5萬頭,禽的飼養量達到94萬隻。
(3)突出抓好以榛子種植為主的林業生產
年初以來,新發展榛子2 0 00畝,使全鄉榛子面積達到3 0 0 0畝。截止到目前,已完成造林2300畝,栽植楊樹、刺槐、榛子等50多萬株。秋季造林整地完成5 3 0 0畝。
(4)經濟作物
全年經濟作物完成面積:蔬菜8675畝,花生2000畝,菜籽700畝,西香瓜625畝,寒富蘋果l00畝,花卉50畝,萬壽菊等其它經濟作物l35畝。

工業

棚菜經濟區建設,全鄉棚菜總數達到4012棟,6018畝。其中溫室3625棟,5438畝,冷棚387棟,580畝。到10月份,全鄉棚菜總產量達到19500噸,實現產值3800萬元,純收入2380萬元。在3月4目的雪災中,棚菜生產損失慘重,受災面積680棟,461.3畝。其中溫室1579棟,冷棚101棟,完全和重度倒塌的367棟,部分和輕度倒塌的313棟,直接經濟損失636.95萬元。災情發生後,鄉村幹部從穩定棚戶情緒入手,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投入抗災自救,使95%以上的受損蔬菜大棚在短時間內恢復了生產。現在,全鄉新增1020畝,34個小區的棚菜生產計畫已分解到村,鄉村幹部正按此計畫組織土建施工。棚菜深加工項目和批發市場正在積極的建設中。
截止2007年,規模企業產值完成58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6055萬元,新上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個,分別是遼寧南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深加工項目,瀋陽市標準製衣廠和信利達糧食收儲有限公司。

畜牧業

全鄉牛的飼養量達到10000頭,羊的飼養量達到18500隻,豬的飼養量達到28600頭,禽的飼養量達到41萬隻,良種推廣完成210頭和牛2600隻薩姆、杜泊羊。

林下經濟

全鄉林下經濟發展面積2500畝,其中公主陵村野生榛子就達2300畝。鄉勞務輸出完成2700人,勞動力轉移完成900人。
四家子蒙古族鄉領導關懷鄉的發展四家子蒙古族鄉領導關懷鄉的發展
2007年初,全鄉建設11個百畝小區,12000 畝經濟作物的計畫已分解到村,主栽品種為辣椒、菜籽繁育、萬壽菊、菜復菜、瓜類及藥材等。實際完成12100畝,其中萬壽菊1570畝。菜籽繁育6000畝,辣椒3000畝,五味子藥材完成100畝,其它經濟作物1430畝。
2010年全鄉財政稅收完成l818萬元,為任務的78.7%,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26萬元,為任務的91.8%。預計到年末,財政稅收將完成2309萬元,一般預算收入將完成1000萬元。
1、工業生產
截止到目前,全鄉工業產值已完成15.6億元,占任務的133%,增加值已完成4.6億元,占任務的133%。全鄉規模以上完成7.3億元,占任務的116%,增加值已完成2.2億元,占任務的116%。預計到年末,工業產值將完成17億元,占任務的l45%,增加值完成5.1億元,占任務的145%,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8.3億元,占任務的132%,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2.5億元,占任務的132%。
2、 農業
全鄉棚菜發展到13100畝。其中溫室l06600畝,冷棚2500畝。截止到目前,蔬菜總產量達到44000噸,實現產值6690萬元,純收入達到5760萬元。全鄉單項人均收入達到3424元。新發展溫室3800畝,其中夏建l000畝,秋建2800畝。
截止到目前,全鄉牛的飼養量達到2.54萬頭,羊的飼養量達到3.15萬隻,豬的飼養量達到5.8萬頭,禽的飼養量達到93萬隻。預計到年末,全鄉牛的飼養量達到2.56萬頭,羊的飼養量達到3.2萬隻,豬的飼養量達到5.85萬頭,禽的飼養量達到94萬隻。
年初以來,新發展榛子2000畝,使全鄉榛子面積達到3000畝。截止到目前,已完成造林2300畝,栽植楊樹、刺槐、榛子等50多萬株。秋季造林整地完成5300畝。
全年經濟作物完成面積:蔬菜8675畝,花生2000畝,菜籽700畝,西香瓜625畝,寒富蘋果l00畝,花卉50畝,萬壽菊等其它經濟作物l35畝。

基礎設施

四家子蒙古族鄉將二個自然屯的22條主要街道全部實現硬化,占地面積131.7畝、14640延長米;逐步淘汰一家一戶式自吸泵供水和壓把井,100%村民使用上自來水;積極發展清潔能源,用燃氣灶逐步取代現行的能源供給方式,實現秸桿氣化、沼氣、太陽能等多種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給;實施旱廁改造,消滅露天糞坑,拆除影響村容村貌的坑式廁所,提高水沖廁所的比例和衛生廁所的普及率。四家子蒙古族鄉基礎設施健全、文教設施配套、環衛設施齊全,公共文化、衛生、體育設施先進,街路綠化、亮化、庭院美化,村屯道路硬化平整通暢,配有文化室、圖書館、體育場,休閒廣場等文化娛樂場所,豐富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積極發展環村林和環宅林,14640延長米街道旁,栽植風景樹33210株,逐步形成綠樹環繞,村路配套的村鎮綠化格局。
四家子蒙古族鄉僧格林沁親王陵墓四家子蒙古族鄉僧格林沁親王陵墓

社會事業

教育工作:四家子蒙古族鄉教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投資388萬元的學生食堂、宿舍,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在2007年的中考中,鄉升入省重點高中的學生比例名列法庫縣城鄉國中之首,升學率(6名複課生除外)為100%。
四家子蒙古族鄉地方戲曲四家子蒙古族鄉地方戲曲
文化工作:四家子蒙古族鄉建有總面積7300平方米的四家子、大房子兩村的文化廣場,豐富廣大民眾。
衛生工作:四家子蒙古族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15076人,參合率為95%。
計生工作:四家子蒙古族鄉加強“一法三規一條例”的宣傳,人口自增率實現0.593‰,計畫生育率97.4%。
社會保障:四家子蒙古族鄉落實“低保”人數1782人。
有線電視:四家子蒙古族鄉在完成“村村通”的基礎上,開通了紅砂地村九龍溝和東溝等自然屯的有線電視網路。
2010年社會事業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
1、教育工作。突出抓好雙高“普九”工作,積極開展以安全為主題的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工作,並接受了省有關部門的檢查。
2、衛生工作。全鄉“參合”人數達到l5 352人,占全鄉應參合總人數的l00%。到目前為止報銷人數1246人次。醫藥費總額420萬元,報銷總額201萬元。
3、交通工作以校車管理為主,通過整治超員專項活動,全鄉現有l2台校車運行正常,無安全事故。
4、計生工作。提前完成了人口信息管理系統採集錄入工作,對全鄉育齡婦女進行一次“雙情”監測。全鄉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政策96戶,人口自增率實現3.66%0,計畫生育率l 00%。
5、社會保障。全鄉落實“低保”人數32 6戶,7 05人。為“低保戶”和老復員軍人建房1 0戶,協助搞好中心敬老院建設,爭取臨時救助資金l萬元。
6、安全工作。注重發揮鄉安全生產執法監查中隊的作用,強化非煤礦山和危化企業的管理,積極開展安全工作。

四家子境內的“王爺陵”

“王爺陵”位於法庫縣四家子蒙古族鄉政府駐地北1公里黑山西麓,是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第三代達爾罕親王班第與固倫端敏公主夫妻的合葬陵。因班第建陵在先,故世稱“王爺陵”。
班第,孛兒只斤氏,是第一代達爾罕親王曼珠習禮的孫子,是第二代達爾罕親王和塔的長子,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九月,娶和碩端敏公主為妻,授和碩額駙。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襲科爾沁左翼中旗扎薩克和碩達爾罕親王。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隨尚書阿喇尼偵攻打準噶爾罕噶爾丹,奉命赴呼倫貝爾駐防。噶爾丹被清兵所敗,自烏蘭布通遁。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帝親征噶爾丹罕,班第與土謝圖親王沙津誘噶爾丹於巴爾岱哈山麓。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死。有兩個兒子,長子羅布藏袞布,次子色旺多爾濟,均授和碩額駙。
固倫端敏公主,是清簡親王濟度之次女。簡親王濟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赤的孫子,也是清順治皇帝撫從兄。端敏公主生於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六月。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九月下嫁給班第為妻。初封為和碩端敏公主,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晉封為固倫端敏公主,死於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五月(終年77歲)。

風景旅遊

境內有巴爾虎山塞外古城遊覽區,位於法庫縣城西17.5公里處的公主陵村,距沈環線公路8公里。遊覽區內有別致的自然景觀,主峰海拔446.7米;山上存有三清宮、玉皇閣、觀音閣、烽火台和燕國古長城遺址。僧王陵、公主陵,構成了塞外獨特的人文景觀。
僧王陵,即僧格林沁陵,位於法庫縣城西二十多公里四家子蒙古族鄉公主陵村群山環抱的山崗陽坡上。
僧格林沁,科爾沁左翼後人,世襲郡王,他是清代一員名將,死於戰事。
僧格林沁於清朝同治四年,(公元1865)四月二十四日,在山東曹州一帶與捻軍作戰,戰死於高樓塞附近的吳家店,清朝官吏薛富成書寫道:“僧抵之追賊曹南也,共有馬隊六千,先為賊所沖,全軍盡沒,何建鱉步隊四千,死者千餘人,郭寶昌萬人,未被賊沖,一軍獨完,其餘四千步隊不知何人所帶,及僧邸遇害,馬隊散亡略盡。”清廷念其“功績”,詔封忠親王,建陵此地。
陵園建築頗具規模,占地面積約七十畝,分內牆,外牆兩層陵院,有御碑樓、大門、過廳、更房、朝房、食殿等古建築,窮極工巧,氣勢恢宏。
宏偉的古建築群體,至今尚存僧格林沁石碑一座,位於四家子蒙古族鄉公主陵北山坡上,石碑高506米,碑身寬1.30米,厚0.58米。碑首四龍交盤,碑座為龜。上刻“聖旨”二字,其內容僧格林沁的“功績”和戰死經過,碑文刻於清同治四年(1865)右漢文,左滿文。現修復保存完好。
漢文碑文全文60句,310個字,句字清晰,著目可見,碑文都有史料價值。
“公主陵”位於法庫縣四家子蒙古族鄉政府駐地東北7公里北八虎山東部的山谷中。是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八代扎薩克郡王齊默特多爾濟與和碩端柔公主的夫妻合葬陵。
和碩端柔公主,是清朝雍正皇帝撫弟莊親王允祿之長女。生於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封為和碩端柔公主後,於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下嫁給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七任扎薩克郡王羅布藏喇什之長子齊默特多爾濟為妻,於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病故(終年41歲)。
齊默特多爾濟,孛兒只斤氏,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八代多羅郡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賞和碩端柔公主為妻,授和碩額駙。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襲扎薩克多羅郡王,並授哲里木盟盟長。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死,與和碩端柔公主合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