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仙草

四大仙草

人參、何首烏、靈芝、冬蟲夏草歷來並稱“四大仙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大仙草
  • 主要植物:人參、何首烏、靈芝、冬蟲夏
  • 藥用價值:滋補
  • 種植:可人工種植
  • 親緣關係:遠
  • 分布:中國大陸
何首烏,醫藥用法,忌諱,人參,人參功效,靈芝,植物形態,化學成分,功能主治,冬蟲夏草,功能主治,

何首烏

何首烏,又名地精,首烏。為寥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塊根。 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何首烏分赤、白兩種,從李翺的《李文公集》開始,就是說何首烏有赤白兩種,一種是雌的,一種是雄的,而且認為赤白合用,最好是赤白一起用,因為根據中醫的理論,認為赤首烏是入的,白首烏是入的,赤白合用,可以氣血雙補,效果就更好,這兩種植物,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植物的親緣關係是比較遠。

醫藥用法

《本草綱目》註:何首烏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鬢髮,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老少皆宜。
何首烏何首烏
自唐以來,何首烏倍受世人的青睞。經長期臨床實踐證實,何首烏具有諸多功效。在中醫文獻中早就有“何首烏能止心痛、益氣血、烏鬚髮、悅顏色、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的記載。古方“七寶美髯丹”就是以何首烏為主藥製成,對因肝腎虛虧、精血不足、身體衰弱、鬚髮得不到充足營養而變枯白者,有特殊的療效。
中醫學認為,何首烏的根,味苦甘澀,具有補肝益精血功能,主治血虛頭暈、遺精腰酸等病症。生的何首烏在中醫學上稱“鮮首烏”,能潤燥通便,還能治療瘡癤瘙癢、癰疽腫毒。何首烏的地上莖稱作“夜交藤”或“首烏藤”,具有養心安神的功能,對虛煩不眠、多夢等症均有良好療效。此外,何首烏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人型結核桿菌等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近年來,國內外醫藥學家證實何首烏含有較多的卵磷脂,而卵磷脂是構成神經組織,特別是腦脊髓的主要成分,同時為血球及其他細胞膜的重要原料。此外,何首烏中含有較多的蒽醌衍生物,具有促進腸蠕動、降低血中膽固醇、抗衰防老的作用。

忌諱

《何首烏錄》稱:“忌豬、羊肉血。”
宋人寇宗奭;《本草衍義》載:“何首烏,兼黑髭鬢,與蘿蔔相惡,令人髭鬢早白。”王鞏《聞見近錄》記載寇準很早就當宰相,宋太宗說:“寇準好宰相,但太少(年輕)耳。”“忠愍(寇準)乃服何首烏而食三白(蘿蔔、鹽、飯)”。

人參

別名;人銜、鬼蓋(《本經》),土精、神草、黃參、血參(《吳普本草》),地精(《廣雅》),百尺杵(《本草圖經》),海腴、金井玉闌,孩兒參(《綱目》),棒棰(《遼寧主要藥材》)。
人參人參
人參多年生草本,高達60厘米。主根肥大,肉質,圓柱狀,常分歧,由根上部二分歧者習稱靈體或橫體;幾不分歧或在下部分歧者習稱笨體或顧體;鬚根長,有多數小疣狀物;根莖上有莖痕,有時生效條不定根。莖直立,綠色,細圓柱形,光滑無毛。葉輪生於莖端,數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初生時為1枚3出複葉,二年生者為1枚5出掌狀複葉,三年生者為2枚5出掌狀複葉,四年生者為3枚,以後逐年增多,最後增至6枚;葉具長柄;小葉卵形或倒卵形,複葉基部的小葉較小,長2~3厘米,寬1~1.5厘米;上部的小葉長4~15厘米,寬2.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沿葉脈有直立剛毛,下面無毛;小葉柄長達2.6厘米。總花梗由莖端葉柄中央抽出,長約7~20厘米,頂生傘形花序,有十餘朵或數十朵淡黃綠色的小花,通常在第四年開始開花;花有梗,兩性及雄性;萼綠色,6裂;花瓣6,先端尖;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在兩性花中離生,在雄花中合生成中空的筒狀。漿果狀核果,腎形,成熟時鮮紅色,每室含種子1枚。種子白色,扁平圓卵形,一側平截。 花期6~7月。果期7~9月。
藥用人參藥用人參
生於茂密的林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遼寧和吉林有大量栽培。 上黨參”為代表的中原產區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東西部)早已絕滅。
野生的稱野山參;栽培的稱園參。如將幼小的野山參移植于田間,或將幼小的園參移植于山野而成長的人參,稱為移山參。本植物的根莖(人參蘆)、根莖上的不定根(人參條)、細支根與鬚根(人參須)、葉(人參葉)、花(人參花)、果實(人參子)亦供藥用

人參功效

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綱目》:治男婦一切虛證,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痎瘧,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
藥用人參藥用人參

靈芝

別名靈芝草、菌靈芝、木靈芝、三秀、茵、芝。
靈芝靈芝
靈芝為多孔蓖科真菌靈芝的子實體。性味 性溫,味淡。氣特殊,味微苦澀。是中國最珍貴而又稀少的野生草本植物。自古享有“諸藥為個病之藥,靈芝為百病之藥”的美譽。野生靈芝的藥理成分全面,不僅兼其它所有高檔保健品的有效成份,且含有其它保健品所沒有的珍貴成分,如有機鍺元素(800—2000PPM);含量豐富,比例適當,能更好地發揮協同抗病作用。目前世界上發現野生靈芝品種200多種,我國有103種,其中分布在海南島的有80多種,占世界的40%。靈芝有將近一半有毒不能食用,而有藥用價值好營養價值高野生靈芝僅有6種,古人用“六色靈芝”概括(紅芝、紫芝、黃芝、黑芝、青芝、斑芝),六色靈芝成分不同,功效各異,根據陰陽平衡的原理將其進行配伍,能達到神奇的協同作戰作用,遠非一種單一的靈芝製品所能比。

植物形態

菌蓋木栓質,腎形,紅褐、紅紫或暗紫色,具漆樣光澤,有環狀棱紋和輻射狀皺紋,大小及形態變化很大,大型個體的菌蓋為20×10cm,厚約2cm,一般個體為4×3cm,厚0.5~1cm,下面有無數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內有4~5個,管口圓形,內壁為子實層,孢子產生於擔子頂端。菌柄側生,極少偏生,長於菌蓋直徑,紫褐色至黑色,有漆樣光澤,堅硬。孢子卵圓形,8~11×7cm,壁兩層,內壁褐色,表面有小疣,外壁透明無色。 夏、秋季多生於林內闊葉樹的木樁旁,或木頭、立木、倒木上,有時也生於針葉樹上,有栽培。
產於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
全年可采,陰乾或曬乾。

化學成分

主含胺基酸、多肽、蛋白質、真菌溶菌酶(fungal lysozyme),以及糖類(還原糖和多糖)、麥角甾醇、三萜類、香豆精甙、揮髮油、硬脂酸、苯甲酸、生物鹼、維生素B2及C等;孢子還含甘露醇、海藻糖(trehalose)等。

功能主治

滋補強壯。用於健腦、消炎、利尿、益腎。靈芝的套用範圍非常廣泛。就中醫辯證看,由於靈芝入五臟 , 補全身之氣,所以心、肺、肝、脾、腎臟虛弱,均可服之。靈芝所治病種涉及呼吸、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及運動等各個系統;涵蓋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靈芝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於一般藥物對某種疾病而起治療作用,亦不同於一般營養保健食品只對某一方面營養素的不足進行補充和強化,而是在整體上雙向調節人體機能平衡,調動機體內部活力,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機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內臟或器官機能正常化。
《神農本草經》把靈芝列為上品,謂紫芝“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謂赤芝“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成仙。”

冬蟲夏草

又叫夏草冬蟲(《黔囊》),蟲草(《本草問答》)或冬蟲草(藏語:壓扎梗布)
冬蟲夏草冬蟲夏草
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蟲蟲草蝙蝠蛾等的幼蟲屍體的複合體。是蟲和草結合在一起長的一種奇特的東西,冬天是蟲子,夏天從蟲子裡長出草來。蟲是蟲草蝙蝠蛾的幼蟲,草是一種蟲草真菌。怎么長出來的呢?夏季,蟲子將卵產於草叢的花葉上,隨葉片落到地面。經過一個月左右孵化變成幼蟲,便鑽入潮濕鬆軟的土層。土層里有一種蟲草真菌的子囊孢子,它只侵襲那些肥壯、發育良好的幼蟲。幼蟲受到孢子侵襲後鑽向地面淺層,孢子在幼蟲體內生長,幼蟲的內臟就慢慢消失了,體內變成充滿菌絲的一個軀殼,埋藏在土層里。經過整個冬天,到第二年春天來臨,菌絲開始生長,到夏天時長出地面,長成一根小草,這樣,幼蟲的軀殼與小草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菌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蟲的頭部,單生,細長如棒球棍狀,長4~11厘米;不育柄部長3~8厘米,直徑1.5~4毫米;上部為子座頭部,稍膨大,呈圓柱形,長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數子囊殼;子囊殼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於子座之外,卵形或橢圓形,長250~500微米,直徑80~200微米,每一子囊殼內有多數長條狀線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內有8個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
寄主為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的幼蟲,冬季菌絲侵入蟄居於土中的幼蟲體內,使蟲體充滿菌絲而死亡。
夏季長出子座。
分布四川、雲南、貴州、甘肅、青海、西藏等地。

功能主治

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 治痰飲喘嗽,虛喘,癆嗽,咯血,自汗盜汗,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病後久虛不復。
冬蟲夏草九大功能:
1、 抗疲勞作用。參考《中國藏藥》第一卷346頁,1996年版。
2、 改善睡眠、抗驚厥作用:參考《中國醫藥年鑑》402頁,1992年版。
3、 對陽痿、早泄、腰膝酸軟、盜汗、乏力的作用:《中藥藥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 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醫藥年鑑》402頁,1992年版。
5、 抗腫瘤作用:參考《中國藥材學》319頁,參考《中國藏藥》第一卷346頁,1996年版。
6、 強身延年,延緩衰老作用:《中藥藥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7、 對慢性胃炎、胃功能衰渴的作用:參考《現代中藥藥理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第1250?1253頁。
8、 平喘及祛痰作用:參考《中國藥材學》322頁。
9、 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改善心機缺血、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