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慶齡

嚴慶齡(1909--1981),上海人。1931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機械系。後留學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獲工程師學位。1932年回國。曾任上海大隆機器製造石、泰利機器製造廠、元生紡織廠總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慶齡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81年
  • 職業:元生紡織廠總經理等
  • 畢業院校同濟大學機械系
簡介,詳細經歷,1931年,1936年,1938年,1953年,自1956年起,1960年初期,1969年,近年來,榮譽,

簡介

1948年到台灣後,在新竹創辦台元紡織廠,任總經理。1953年創辦裕隆汽車製造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後任台灣機械工程學會、工程師學會理事長。為裕隆關係企業心人物。嚴慶齡先生,1909年出生於工業世家,為上海原“棉鐵之父”嚴裕棠先生的六公子。原籍江蘇吳縣,中學畢業後,考入同濟大學攻讀機械工程,打下良好的工程學識基礎。完成大學學業後,慶齡先生於1927年進入德國柏林大學深造,繼續鑽研機械工程,獲頒德國國授工程師學位。

詳細經歷

1931年

學成歸國的嚴慶齡,初任大隆機器廠總工程師。他學以致用,帶領原本業務僅局限於整修機械零部件的大隆,自行開發出不用煤炭且能全天候自動運作的經濟型火爐。此外,還自製打油、抽水用的幫浦和柴油發動機,展露慶齡先生在嶄新產品的開發及製造方面能力。惜大隆生產線於1937年因時局紛亂而告停頓。

1936年

慶齡先生與紡織界先進吳鏡淵先生的第五千金吳舜文小姐締結連理。二人均為學有專精的飽學之士,夫妻倆有志一同、相互扶持,使得熱衷於工業興國的慶齡先生如虎添翼,日後成為啟動台灣地區工業發展的先軀企業家。
嚴慶齡與吳舜文嚴慶齡與吳舜文

1938年

慶齡先生另行創辦泰利機器製造廠,經潛心研究與試作,於1946年成功地發展出具備德國工藝品質的整套紡織機器生產技術,在市場上建立起“泰利機器性能好”的口碑。
在“工業報國”的凌雲壯志的指引下,慶齡先生於1951年成立台元紡織公司。他將建廠之重責大任交由原泰利廠的班底執行,自己與甫在美國完成碩士學業的妻子吳舜文女士聯袂走訪歐、美等地,考察各個先進國家的工業發展。他們發現,汽車工業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與國力興衰的重要指標,只要汽車工業發達,自然而然地可帶動機關工業的全面起飛。自此,慶齡先生便窮其畢生心力投入在汽車工業的發展上。
經過一番苦心經營,台元紡織由初期簡單的代工業務,逐步建構起紡紗、織布、染整和成衣製造的一貫化作業體系,並以優異的品質行銷海內外。由於台元紡織的營運績效卓著,嚴慶齡伉儷在1963年獲選台灣地區第一屆十大傑出企業家。隨著產能與規模的迅速擴張,台元紡織更蟬聯十二年的“外銷績優獎”。台元紡織的穩健發展,提供爾後發展汽車事業所需的資金,協助裕隆汽車度過了草創時期的難關,使慶齡先生也因而逐步建構起汽車工業的發展規模。

1953年

嚴慶齡和吳舜文夫婦在眾人皆曰不可的聲浪中,化不可能為可能,堅持投入具有“火車頭”作用的汽車工業,創辦裕隆汽車。曾有人勸嚴先生不要開辦汽車工業,但他說沒有一,就沒有第二,沒有二就沒有三,他如果不開始,永久不會有明天,所以他要開辦汽車工業,縱使虧本也無所謂。
裕隆汽車開辦初期,台灣地區工業基礎與經濟條件都十分薄弱,一方面人才缺乏、技術水準普遍低落,且無協作工廠能提供合格的零部件;另一方面當時的國民所得不到50美元,汽車需求極為有限。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他們卻能在裕隆成立三年後,就以自己組配的零件,成功推出裕隆生產的第一輛吉普車,為台灣汽車工業的創建發展揭開序幕。

自1956年起

即開始慎選零部件協作工廠,同時以最大的投注進行輔導、培植,強化其技術與經營體質,期能充分發揮協作工廠體系的總體功能。由於慶齡先生的協助與鼓勵,裕隆體系的零部件工廠逐步成長,到了1980年,自製率已高達75%以上。近年來,台灣地區汽車零件業外銷暢旺的榮景,與慶齡先生苦心的付出,不無關係。

1960年初期

雖然汽車已經生產上市,但台灣地區購車能力不足,汽車事業經營遇到困阻。因此嚴慶齡便於產業經濟座談會中,提倡“動產擔保交易法”,也就是所謂的分期付款交易制度。這項法案在公布實施後,不但促使汽車銷售量大增,帶動工商業發展;也使淘汰三輪車的計畫能順利推行,改善台灣地區各大都市的市容與形象。

1969年

嚴慶齡伉儷成立中華汽車,投入商用車量產,以符合工商業運輸發展的需要。此後十年,正是台灣地區生產經濟起飛的黃金時期,中華汽車的創設,使裕隆企業集團的汽車產品線更為多樣化,迎合了市場需求,也建立了汽車事業相對規模之競爭優勢。
裕隆汽車與台灣經濟同步發展,產品漸漸供不應求。終於新店廠的產能擴增已達上限,慶齡先生早在1972、73年即已有另建新廠的打算,1981年,臥病在床的慶齡先生,在得知三義新廠第一期工程已告竣工的好訊息時,面露出圓夢的欣慰神情。翌日,慶齡先生安然的與世長辭。
慶齡先生雖已長眠,然他的夫人吳舜文女士,毅然挑起未竟的重責大任。於1981年投入新台幣20億元巨資,在桃園縣龜山鄉成立工程中心。六年後在台灣地區成功推出首部由中國人自行設計的汽車,具體展現裕隆研發的成果。如今,裕隆企業集團分別有裕隆汽車亞洲技術中心,與中華南汽車亞洲技術研發中心,提升國際分工至研發層次。
為了落實完成慶齡先生技術生根、“工業報國”的心愿,吳舜文女士持續致力於提升關鍵零部件的自制能力,使台灣汽車工業的零部件配套體系更趨於完備。此外,1995年,裕隆集團參與成立以研製汽車共用發動機為主的“華擎機械”公司。三年後自行研發的1200cc發動機已搭載於中華汽車威利商用車上,產品倍受好評。

近年來

裕隆企業集團在吳舜文女士與長公子嚴凱泰先生的領導下,事業規模日益壯大。在福建福州的東南汽車與廣東惠州的風神汽車、山東的元濟紡織以及併購的日產菲律賓廠等,都有傑出的經營表現。另一方面,集團事業版圖也拓展至高科技產業中IC設計、光罩、晶圓代工,與數位相機製造等領域。裕隆企業集團的事業經營後繼有人,慶齡先生“工業報國”的理念也獲得進一步地實現。

榮譽

慶齡先生畢生傾力創辦汽車事業,深知人才的培養及技術的研發是工業持續發展、進步的關鍵。他於1973年撥出巨款,設立“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其宗旨為從事工業技術之研究發展及工業人才之獎掖培植。他在台灣大學及成功大學均分別成立嚴慶齡工業研究中心,獎勵前瞻性科技研發與學術研究。
慶齡先生熱心公益的精神,也深深影響著裕隆企業集團。裕隆集團多年來所襄贊的公益活動包括:人文關懷、生態保育、藝文活動、醫學研究、體育推廣等。其中,長時期從事的活動,舉凡嚴慶齡醫學研究基金會、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一年一次的國際體操邀請賽等,倍受各界所矚目。
慶齡先生就讀於同濟大學,深受“嚴謹、求實、團結、創新”校訓的薰陶以及“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精神的啟發。在國家處於頻遭外侮、動亂不已的時代中,乃亟思以自身所學,對社會做出最大貢獻。由紡織工業入門,在資金、技術、人才均極度缺乏的年代,不畏艱難,窮畢生之力投入汽車工業的發展,實現“工業報國”的理想。他的膽識、魄力和雄心,足為有志之士的楷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