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拖寺

嘎拖寺

位於白玉縣境內河坡區白龍溝的多尼山山腰,距縣城以北51公里,毗鄰德格,是我國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六大寺院之一。在這六大寺院中,以敏竹林寺與嘎拖寺最著名。它由藏曆第三勝生寧瑪派高僧嘎。當巴德西於1159年創建,全稱“嘎拖多吉頂寺”。“嘎拖”為藏語譯音,意為“嘎上面”;“多吉頂”意為“金剛座”。傳說寺址上有一巨石,石上天然造就一藏文“嘎”字,故名嘎拖;又因傳說該地受蓮花生大師3次開光,八尊蓮師在這兒修行,其加持力與印度金剛座同,故名金剛座。因是康區的第一座寺廟,又被譽為康區佛教的發祥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嘎拖寺
  • 地點白玉縣境內河坡區白龍溝
  • 建設時間:1159年
  • 別稱:嘎拖多吉頂寺
簡介,人文歷史,著名景點,主要文物,

簡介

位於白玉縣境內河坡區白龍溝的多尼山山腰,距縣城以北51公里,毗鄰德格,是我國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六大寺院之一。在這六大寺院中,以敏竹林寺與嘎拖寺最著名。它由藏曆第三勝生寧瑪派高僧嘎.當巴德西於1159年創建,全稱“嘎拖多吉頂寺”。“嘎拖”為藏語譯音,意為“嘎上面”;“多吉頂”意為“金剛座”。傳說寺址上有一巨石,石上天然造就一藏文“嘎”字,故名嘎拖;又因傳說該地受蓮花生大師3次開光,八尊蓮師在這兒修行,其加持力與印度金剛座同,故名金剛座。因是康區的第一座寺廟,又被譽為康區佛教的發祥中心。

人文歷史

該寺已歷84代主寺。其中元代花教五代祖師八思巴赴京,路過該寺,尊阿俄益西布巴為師,贊曰:“紅教無上密法之精華所集東方嘎拖寺主阿俄益西布巴,如億萬陽光將大地普照。”所以名揚四方。該寺建有高大殿樓,供著朝廷賜予的諸寶飾“噶當”鎦金銅塔。到1360年左右,翁修巴瓦大師主寺時,雲南木天王特別敬重該寺,故贈給許多珍貴佛器並擴建寺內大殿。1435年,波布瓦向秋生格主寺時,嘎拖寺名聲復振,雲南、阿壩、巴塘、康定一帶來寺朝拜者近萬人。於是該寺此時出現了上、中、下三層宏大建築,新制了許多珍貴的三室佛器。到十二勝生(約1686至1746年間)時,直美行雄布.巴切機多吉被清朝康熙皇帝召到北京,親賜皇冠,四窗轎,以及全套儀仗和宮中樂器。嘎拖寺於蓮花生節組織僧侶跳漢地舞蹈,同時建立三師塔院,整修廟宇,建立印經院。到第十三勝生鐵龍年(1760年)格則牛麥澤翁曲珠主寺時,在西藏各學派辯論中獲“班智達”(博士)尊號,其弟子章加被雍正皇帝敬為國師。他對嘎拖寺舊有之經、律、論及紅教續部著作進行詳細校注,刻版並評論,建“威鎮三界殿、度母殿及鎦金佛殿,塑金輝四溢之直美行雄靈骨塔雪山一飾”。第三世格奔名五金切及甲磋,是達賴的經師。他主寺時期建印經院,使院內藏書達7000餘部,成為康藏間存書最多、最宏偉的印經院之一。同時主持藏漢工藝師在寺廟內設計並建造吉祥銅色山佛殿。
全景全景

著名景點

至此,嘎拖寺成為康藏間具有宏偉建築群、並有豐富文物和獨特風格的寺廟。至今,該寺有大殿三座,其中德大金殿位居全寺之首,面積約600平方米,飛檐四出,建築雄偉,柱、廊、檐、閣全為藏式彩畫及木雕,採用“三層雲頭披肩”、“蓮花瓣”、“法層彩帶”分段處理,飾以六壽、八祥物、無晨十三、吉祥八寶、飛天、龍女及各種飛禽走獸圖案,牆壁四周繪有佛本身傳及佛教生活故事。大金殿內供著塑、鑄、繪、堆繡而成的佛像及塔子,金光四射,燦爛輝煌。寺內還有大經堂一座,可容一百多人常年居住修持。另有雄偉高大的吉祥銅色山佛殿及二百餘座僧房。
室內裝潢室內裝潢

主要文物

其文物主要有格薩爾時期的箭鏃、弓、單耳青銅罐、獸形壺、頭盔、劍等,元朝封賜品有蓮花生刺繡像殘部、八思巴封贈該寺的4枚印章、明朝的文殊佛像2尊、清朝贈予的瓷碗、經書《格奔全集》10部等。屬寺遍及西藏、青海、雲南等地及蒙古、印度、不丹諸國。
每年該寺按慣列都要舉行各種法會,每四年一次大型曬佛儀式,堪稱康巴一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