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應州案首

所謂十年寒窗,對於廣大學子,既是天賦的比拼,更是自身努力的收穫,也是背後父母家庭悉心栽培的競爭結果。今天的考試與以前的科舉完全不同了,但也有人喜歡類比,將秀才比作大學本科生,碩士與舉人相比、博士與進士相比,博士後喻作翰林。但在高校擴招碩士、博士人數眾多的情況下,這種比較意義不大。在本人看來,還不如換一個衡量標準審視更有意思,即把高考的市第一名視作秀才的第一名(稱“案首”),高考省第一名視作舉人第一名(稱“解元”),高考全國第一名視作進士中的一甲頭名(稱“狀元”)。
那么,在晚清時期,即光緒皇帝在位時期,嘉應州院試(只有文科)出了哪些秀才和案首呢,他們是誰?成就如何?
1876年為丙子年,這年是光緒登基的第二年,當年嘉應州院試的第一名叫王際熙。題目《鄉人皆好之,至好之》《杏花春雨江南》。同科尚有著名教育家梁伯聰的父親梁國璋(西區鶴和樓人),後來考中舉人的楊兆清(下市攀桂坊人)。
1877年為丁丑年,第一名為楊瑛(梅縣西區拔俊楊屋人),字亮生。後來的舉人,他是任教東山中學的著名教育家楊徽五的父親。同科知名者有日後的舉人溫揚。
1878年戊寅年,這年的第一名為張以文。同科比較出名的為楊恭垣,下市中將第人,中將楊少穆的叔叔,著有《一日通韻》《楊族清貴仕宦錄》。
1880年為庚辰年,第一名為凌廷杏。同科知名者有日後舉人彭煒瑛(下市攀桂坊人)、主持維修靈光寺的李輝丞(雁洋人)、古直的老師教育家謝威謙(下市攀桂坊人,學者謝貞盤的父親)、東山師範學堂監督李倬漢舉人。
1881年為辛巳年,第一名為羅璧。同科知名者有創辦三堡學堂的舉人溫灝(雁洋人)、務本中學堂創始人吳翰藻(水南人,今江南梅龍路附近)、舉人楊青(雁洋南福村人)。
1883年癸未年,第一名是梁謙。同科知名者有留餘堂的舉人張資溥。
1884年甲申年,第一名是黃聲揚。同科知名者有舉人、教育家、政治活動家饒芙裳(鬆口人),舉人張衡皋(東郊留餘堂人),欽賜翰林黃品璠。
1886年丙戌年,第一名是李鎔金。同科知名者有餘效班(鬆口官坪人),以擅長研究文字音韻學知名,著有《諧聲表》等。
1887年丁亥年,第一名是張泰皋。同科者均默默無聞。
1889年己丑年,第一名是李應魁。同科知名者有舉人黃應均(西區馬石下谷貽堂人)、南口畫家劉孝威。 這年還舉行一科, 第一名是丘寶,同科知名者無。
1892年壬辰年,第一名是張思瑾。同科知名者有同盟會員梁鑫(石蓀,鬆口人)、務本中學堂創始人黃文彬(東街堡旺巷口人)、黃遵憲的兒子黃冕、李白研究學者黃錫珪(黃基的後裔)。
1894年甲午年,第一名是李啟英。同科知名者有教育家梁伯聰,同盟會員、中華新報社長梁千仞(鬆口人),同盟會員溫靖侯(鬆口人),中華新報總經理陳寶訓(丙村人)。
1895年乙未年,第一名是李文馨。同科知名者有著名教育家、舉人廖道傳(梅縣城東人),城西學校創始人之一黃志伊(梅城西區人),舉人古鏡清(下半圖堡人)。
1897年丁酉年,第一名是謝光祖。同科知名者有舉人蕭莑(石扇人),教育界名宿黃邦楫(城內東倉巷黃屋人,他是《續梅水詩傳》的編輯者之一),教育家、西陽中學校長丘篤基(西陽白宮人)。
1898年戊戌年,第一名是黃薦鶚(下市攀桂坊人),畢業於廣東法政學堂,先後任廣東饒平、四川梁山縣長。同科知名者有教育家楊徽五,書法家張資度(東郊留餘堂人,黃遵憲外甥),教育家張丹九(雁洋三鄉人)。
1899年己亥年,第一名是梁嶸望。同科稍知名者有黃遵憲女婿梁佩恩(西區鶴和樓人)。
1901年辛丑年,第一名是黃遵庚,他是黃遵憲的堂弟,下市攀桂坊人,曾留學日本,任梅州農業職業學校校長、梅州師範學校校長。同科知名者有丘逢甲學生、平遠的林商翼,梅縣的藍耿光。
1903年癸未年,第一名為管賜和。同科知名者有同盟會員鐘動(用宏),他是清末梅州文社——冷圃的發起人,辛亥革命梅州光復組織者,後參與護國戰爭,草擬討袁檄文,曾任護國軍第二軍司令部秘書長、雲南教育司司長。該科知名的同盟會員較多,有聖人寨的梁揆通、丙村的林百舉(中華新報總編輯)。還有被黃遵憲派往日本留學的黃之駿,梅州中學辦學成績較著的校長黎貫,參與創辦西陽高等國小的黎啟英(西陽直坑人)。
晚清嘉應州最後一科院試舉行於1904年甲辰年,第一名為黃震歐。同科知名者有同盟會員古樹華(亮初,鬆口人),丘逢甲的妹夫、嘉應大學教師宋時亮(白渡人),教育家、梅縣近代第一所高等國小創辦人之一劉聲(城北扎田人),後留學英國的外交家梁龍(鬆口車田人)。
傳統的科舉考試是金字塔形的,上升通道是非常困難的,不像現在的高考學子有眾多的選擇,可在國內讀書,可往港台深造,更可選擇海外留學。嘉應州在鹹豐同治年間因太平軍兩次來梅,經濟社會和文化教育受戰火影響較大,考中進士的人數大為減少。加上1905年科舉考試廢除,這三十年間的秀才沒有一位考取真正意義上的進士。除出了一位欽賜翰林黃品璠外,他是因為年紀大依然參加科考,才被給予榮譽性的鼓勵。
20名案首中,也只有楊瑛、黃遵庚的人生成就較大,而黃遵庚之所以能表現突出,也與他在清末兩次選擇到日本留學有關,先後就讀於弘文師範學院和東京農業大學。前面提到的鐘動、梁龍、梁揆通、古樹華、黃之駿、黎貫、楊徽五、溫靖侯等,也有海外留學的經歷,這些晚清的嘉應州秀才,在求變中適應社會潮流,得以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