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黑山石刻畫像

全稱“黑山摩崖淺石刻岩畫”,自1972年發現後,經1978年和1987年兩次普查,在嘉峪關市西北約20公里處的黑山峽崖壁上,共發現有自戰國至明代的岩畫5處,總計153幅,分布在3條主溝及各支溝內,綿延1公里。畫面古拙,手法粗獷有力,岩石呈黑紫色,石刻浮雕較淺。內容涉及狩獵、騎射、舞蹈等。甘肅省政府1981年 9月 10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岩畫是人類最古老的繪畫方式之一,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界的古樸認識。黑山岩畫距坡底最低者半米,最高者在5米以上,畫面大小不一,高在0.2-2.4米之間,寬在0.3-3米之間,鑿刻技法雖極簡單,但畫境古樸,形象生動,粗獷有力,具有獨特風格。黑山岩畫分人物和動物畫像。動物有馬、牛、羊、雞、犬、魚。鹿、虎、狼、蛇、龜、鷹、雁、駱駝等多種。描繪的場面有舞蹈、圍獵。射雁、騎馬、騎駱駝、虎逐牛羊、野牛相抵、狩獵、列隊練武射箭等等。其中狩獵分為單獵、圍獵和群獵三種。畫面人物姿態各異,頭上均聳立著長長的尖狀飾物。畫面沒有農業生產活動;軍事操練只有弓箭,不見刀、矛等兵器,反映的全是古代遊牧民族的生活。人物身著長袍,頭戴翎冠,一手插腰,一手高懸。有的排著整齊的隊伍翩翩起舞,有的圍著牧群邊舞邊歌,舞姿優美,楚楚動人,使人感到了強烈的音樂節奏感。畫面反映了古代牧民對精神生活的強烈追求。據考證,為羌族文化遺蹟,對研究河西走廊古代羌族的社會生活與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石關峽岩畫中,還有四幅喇嘛廟圖畫和古藏文遺蹟,刻有佛像端坐於佛塔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