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龍門派

嗣龍門派

第十一代龍門道士閔一得(號懶雲),提倡的神仙與忠臣孝子不二,出家與在家、出仕與入山各隨方便的思想,使龍門派更加世俗化。《覺雲本支道統薪傳·後跋》云:"自閔祖居'方便法派'而來,半多出自俗居有志之士,於是儒而道者日愈多,推行教法日益廣。今者雲壇竟遍布於江浙。"

閔一得啟龍門之方便法門--嗣龍門,以三教同修,自然而行大旨,居家在廟皆修道,忠孝節悌盡神仙,在龍門派發展史上可稱得史無前例也。此亦為我修纂此道統源流之由也,考其源流,古梅花觀龍門派嗣龍門亦接龍門道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嗣龍門派
  • 創建者:閔一得
  • 門派宮觀古梅花觀
  • 坐落在:湖州城南七公里的金蓋山
門派介紹,門派建築,祖師著作,門派祖庭,歷代掌教住持,

門派介紹

清順治十五年(公元一六五八年),陶靖庵、黃珏受戒於北京白雲觀王常月,授以卷冊,遣歸金蓋山,啟全真教龍門雲巢支派,清閔一得《金蓋心燈》曰:"其昔居山者,田韓崇法,二屈崇玄,陸則學博而務本,宮之道高而無上,梅所事,近而無涯,若衛與何,志維綱常而明哲者也,是皆足以參天育化,別開生面者。夫龍門一派,學窮性命,不事神奇,乃道而儒,儒道者也,啟派祖師為長春邱祖,名處機,元太祖師事之,呼曰儒仙,褒封五代,卒定天下,一言止殺之功也,呂祖之得加帝號。世祖武宗遁褒之。邱師王吉,號重陽。自此呂祖弟子,得邱一振,而宗風丕著,此陶、黃之所以皈律。"
第十一代龍門道士閔一得(號懶雲),提倡的神仙與忠臣孝子不二,出家與在家、出仕與入山各隨方便的思想,使龍門派更加世俗化。
閔一得啟龍門之方便法門--嗣龍門,以三教同修,自然而行大旨,居家在廟皆修道,忠孝節悌盡神仙,在龍門派發展史上可稱得史無前例也。
古梅花觀坐落在湖州城南七公里的金蓋山之陽桐鳳塢(又稱春谷)。金蓋山,剛剛開始時叫橫山,後來改稱金蓋山,金蓋山因多雲氣而日出遲收,又稱"雲巢"。又名何山,再後又叫車蓋。
昔游金蓋山,多沿水路上山遊玩,一般都從山南麓吳沈門河埠上岸進山。古梅花觀的道士們為了方便遊客從水、陸登山,募建了吳沈門石牌坊、知止、止止、朱五三亭及吳沈門至古梅花觀山門的條石路。一九二一年在吳沈門河埠建有石牌坊,著名畫家王震書聯:"滄海雲鵬天光乾舞,老松巢鶴遠來洞參",吳昌碩則有書聯:"雲排谷口神仙出,巢隱松間鴛鳳棲"的聯句。石牌坊一九六八年文革期間被拆除。
自吳沈門牌樓出發,往金蓋山走一里,有一亭,一面封閉,三面敞開,額名由沈瑞麟書 "知止亭"。"知止"兩字,是請你休息一下的意思。再走一里又一亭築於路中,兩面敞開、兩面封閉,桐城張祖翼書額"止止亭"。"止止"兩字加重語氣,意思是你已經走了二里路,而且快要快登山,一定要休息一下才有精神上山遊玩啊。剛入桐鳳塢,遠觀古梅花觀,其隱而不露,但一進桐鳳塢則豁然開朗,酷似陶淵明所描之世外桃源,崇閣飛廊,組成近似天庭圖案,使香客肅然起敬,可見設計者獨具匠心,巧合天然,當遊客遊覽金蓋山各景後,至山之西麓,則又有一亭名"朱五亭",石柱楹聯:"雲無心今遠出,巢有鳥而知歸",提醒遊客,家人正盼,該回家了吧。

門派建築

古梅花觀建築物共有一百三十多間,是江南最大的道觀之一。主體建築安設在三條橫軸線上,那是根據山體自然形狀而進行建築的,觀中的台階就說明了這一點,每軸建築前必有階數不同的台階,一軸更比一軸高,這在古建築中極為罕見(一般是縱軸線安置),因而更具有的神秘色彩,增強了宗教氣氛。
古梅花觀除主體結構外,主體建筑西南建怡雲院,系四合院式樓房,怡雲院供奉玄帝,亦稱玄帝閣。壁間嵌有俞石草書碑。玄帝閣南建有古梅花觀功德堂。在主體建築東南建有大悲閣,大悲閣也是四合院式樓房,閣中供觀世音大士即慈航真人。大悲閣後建有淨塵廬,亦系中西合璧樓房。在大悲閣東還建有佛祖殿,供奉濟顛和釋加牟尼。大悲閣、靜塵廬和佛祖殿現開闢為古梅山莊,供遊人休閒、遊玩、休憩之用。

祖師著作

閔一得自主持金蓋山教務後,以三教同修,儒者讀書窮理,治國齊家;釋者參禪悟道,見性明心;道者修身寡過,利物濟人。至律、法、宗、教四家及居家出仕,入山修道,尋師訪友,蓄髮易服,均俾有志者自然而行。
閔一得的內丹以修性為主,性中兼命,也兼言命術,其說頗不同於諸家。如《古書隱樓藏書》以脊前心後的“黃道”為先天元氣循行路徑,不同於一般丹書所說的循任督兩脈運轉。其功法及思想核心為“醫世”。《古書隱樓藏書》收集的丹書多出自乩筆者,然為乩筆中之精品。
閔一得著述頗豐,清嘉慶年間撰《金蓋心燈》八卷,以紀傳體形式記錄龍門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一百餘人的生平事跡,因《缽鑒》、《缽鑒續》等書的佚失,成為研究龍門派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不過因為是“心燈”筆法,其思想價值更大於史料價值。
又纂有《古書隱樓藏書》,收清人和自撰內丹書二十八種(光緒本三十六種)。或傳道光年中,閔一得又編纂《道藏續編》,其實不然,此書實為丁福保所纂。 以上兩書是研究明清道教內丹學的重要參考資料。

門派祖庭

嗣龍門祖庭位於浙江省湖州市金蓋山古梅花觀,又名純陽宮

歷代掌教住持

閔苕敷先生,派名一得,原名苕敷,字補之,一字小艮,自號懶雲子,吳興世家子。閔一得生時,父夢羽服者至,曰,余俱懶雲也。故別署懶雲子。幼聰穎卻體弱,九歲猶艱於行。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師從高東籬,名一得,習導引後,三年後疾愈,氣漸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高東蘺仙去後,又以師禮侍高之弟子沈一炳(號輕雲),為龍門派十一代。曾出遊吳、楚、燕、趙,與龍門西竺心宗之金懷懷(王清楚,雲南人)、白馬李(李清純,湖北江夏人)、李蓬頭(名字,里籍不詳)輩相往還。曾於乾隆55年(或雲57年)服官滇南時,謁雲南雞足山雞足道者(月支人,拜王常月為師)。一得以戒律書授道者,道者則傳一得鬥法。閔一得年七十,仍精力依然,嘗冬日遇一故人,衣薄見寒色,即脫裘衣之。閔一得為人篤實純靜,平易近人,曾自題:“我忘景豈真,我覺景豈幻,若待罔兩問,已若莊生嘆,省自復省省,真幻持兩端,非省非非省,應作如是觀,渺渺太虛中,贅此一身景,問景是何為,真幻何時省”。
閔一得臨仙逝前擬聯:“修道只為求己志,著書未盡度人心。”
費撥雲先生,派名陽熙,字養和,號少房,一號真牧,自號撥雲,湖州烏程縣道場山人。先世多顯者,師生有至性,稍長好學,補邑諸生。三教經書,無不採覽。時青田端木太鶴,以通儒為學官,師以師事之於六經及先儒之學,皆潛研而得要領。太鶴深於易詮釋太極圖數千言,讀者多不省,師一覽輒悟。由是,能得其學,一應鄉舉。以母訓,不重祿養,不復進取,奉母家居,教授終日,與諸第子講學無懈。師少時無好尚,惟慕元學,時與羽客往來,多所契合,聞金蓋山閔懶雲師道學之名,特往謁之。閔師印登不數語,極深相契,乃命今名,示以三教要旨。師拜受,已由是潛心參究,學力益深。來年余母病,百救無效,遂歿,師願以身殉,師長理喻至,再喻至,再始休窀穸畢,遂侍閔師學。晚澈儒道輿義,著作頗多梓世。閔師化後,即主金蓋山純陽宮講席。師生平教人,以力行心得、窮理立志為主,從學顯者甚眾,所傳甚廣,近今江浙各雲壇,悉皆出自師門,秉金蓋之遺緒,啟方便之法門,閔祖而下偉為一代之宗師也。
陳樵雲先生,派名陽復,字樵雲,荻罔人。早歲嗜禪,從事十六觀經。乾隆乙丑,至金蓋,徐一返授以紫光梵鬥法,遂日夜虔禮,甘露降於庭,竹間會沈谷,音自桐柏來,授以律宗嗣,是深自韜晦,以無我為宗,芒鞋竹杖,往來山水間。所遇如李蓬頭、金懷懷、龍門道士輩,皆有所印證。晚主餘杭三元宮。歲適大旱,邑宰田嘉種延之禱雨,應時大沛,一邑警異,則告之曰:“某所恃者,賢父母之誠,而邑人士之福也,某何功焉。”餘杭人祠於三元宮。
姚守梅先生,派名來鑒,原名鑒譜,字守梅,浙江烏程人。與沈師仲復首創湖州仁濟善堂,收養貧民,施衣舍藥,宣講鄉約,募賑恤飢,督撫聞之,朝奉旨給予樂善好施,準其建坊並傳旨嘉獎。民國初年為古梅花觀董事會董事,啟各分壇支派,並設夙雲壇於仁濟善堂中。雙井岺北山始創金蓋玄裔,亦即覺雲啟派之宗師也。青年好道,喜參玄。學初習靈寶,畢法精動勤不倦,及皈龍門正宗,始知所學之非,棄之。蓋其通道之篤,見道之真確,得九戒中,修持專一之旨。然非具有真知灼見者,曷克臻此。師之為人,樂喜不倦,經辦湖郡仁濟善堂有年,凡遇各省及本鄉賑災,無不饑溺已任,竭力勸募,即如各鎮鄉育嬰、保嬰各善堂或有不給,無不出為維護支持,見善勇為,無微不至。朔望,親自赴鄉,到處宣講因果報應,感化鄉愚,是以官民欽仰,眾口皆碑,即鄉村婦孺無不稱之為善士。誼其哲嗣本泉,一舉連捷,天之報施善人,洵不爽也。
鄭養雲先生,派名本鐸(音dou朵),儒名延齡,號宇壺,道號養雲,吳興下昂人。民國初年為古梅花觀董事會董事長,曾留學日本,古梅花觀主持,後因身體虛弱,主持讓位高古聲。
高古聲先生,派名合靜,儒名福箴,號古聲,吳興戴山後林人。民國初年湖州城裡有三家南貨店,上海亦有分店,後林有高同蘇藥店,曾稱高半天,為湖州市商會董事長,兼古梅花觀及上海覺雲總壇董事會董事。古梅花觀一切賣辦均用其名片賒欠(時古梅觀有賣辦船二隻,專管賣辦及接送香客),年終結算。眉長,臉有威相,使人見而生畏。曾有一次,後林東廟開三官會,因榜上有一字之錯而大發雷霆,使人重寫。生於一八八0年,卒於一九四九年,住世七十歲也。
汪達夫先生,派名合義,儒名肇昌,字明泉,號達夫,嘉興人,古梅花觀主持,曾拜韋文白、卞鼎山、顧效仙三師為師。湖州市政協委員,生於光緒(公元一八八二年)壬寅九月初十日卯時,卒於一九六七年,住世八十六歲。
李善之先生,派名合芹,屬羊,無師無徒,南京金陵大學畢業,識字極多,同玄稱“經懺字典”,喜書法尤工小楷,喜飲酒。汪明泉逝世後,因古梅花觀僅剩下李善之一人,擔任主持。一九八九年梅花觀開放,一九九○年與丁永能、沈永物三人一起,為重振梅花觀功勞顯著。生於一九一二年,卒於一九九六年,住世八十四歲,葬金蓋山。
諸玉堂先生,派名教乙,安吉地鋪鎮鶴溪村,一九一六年生。少時讀私塾,受其族長諸本慈影響較大,考上西安黃埔第七軍校,校長蔣介石,一九四○—四七年間,為胡宗南秘書。一九四八年回家當鄉長,因與縣長吵架而不做鄉長,否則已槍斃了!一九八六年到偕同陳合慎等孝豐人氏,來雲巢山古梅花觀皈道,寫得一手小楷字,幫梅花觀抄經書數月,一九九○年拜謝之文為師,而求派名教乙,至一九九六年歸孝豐錦雲壇。精大朝天全黃經、黃經、高上玉皇本行經。今雖不做懺事,卻念書不忘,若清晨不念經,則白天似有不適也。原耳聰目不明,自一九九六年不慎摔傷腿後,耳聾卻眼清也,最小的字其亦不用帶眼睛看書。
丁元林先生,派名永能,和孚鎮隔河港人。生於一九三一年十月十一日,從小皈玄。一九八九年九月,經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古梅花觀重新開放,任住持,與李善之、沈金清一起,廣收道徒,帶領同玄弟子在當地政府和廣大信教民眾的幫助下,自力更生,籌募資金,對道觀主要的殿堂進行重修、塑像,對名貴的樹木花卉加於精心保護培養,使古觀得於重展雄姿。
吳雄白先生,派名圓康,1969年出生於湖州市吳興區,籍貫上海。師從全真教嗣龍門正宗十八代丁永能先生,為金蓋山全真教嗣龍門派第十九代傳人;2014年遵師命接任金蓋山古梅花觀監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