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細胞

嗅細胞

位於嗅黏膜上皮的一種特殊感覺細胞。此細胞為雙極性的神經細胞,分布於支持細胞之間,垂直位於嗅上皮內,胞體約占嗅上皮的2/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嗅細胞
  • 外文名:Olfactory cell
一、解剖結構,二、支持細胞,三、基底細胞,

一、解剖結構

嗅細胞呈近圓梭形或梨形,胞體向兩端伸出軸突和樹突,位置高低不一,呈多排配列,組成一核帶,位於支持細胞組成的核帶的下方。嗅細胞向內發出的軸突較細,直徑僅0.1~0.5μm,為神經纖維中最細者。幾個嗅細胞的軸突組成小束,小束位於支持細胞和基底細胞之間,穿過基底膜,在固有膜內集合包以雪旺膜為嗅絲。嗅細胞樹突單一、細長、不分支,直至游離面,末端膨大呈球狀或梨狀,突於表皮面,稱扣狀體。扣狀體頂端有2~6根嗅纖毛。嗅細胞可感受嗅味的刺激,並有向內傳導的功能。
中染色質稀疏,核仁清晰。樹突伸向上皮表面,末端略膨大,稱為嗅泡。由嗅泡向表面呈放射狀地發出10~30根靜纖毛,稱為嗅毛,能感受有氣味的化學物質的刺激。軸突很長,穿出基膜後被神經膜細胞所包繞,形成無髓神經纖維,在固有層內神經纖維聚合成若干小束,稱為嗅絲,嗅絲穿過篩孔進入大腦嗅球。

二、支持細胞

位於松果體內,較主細胞少,核小,細胞亦有細長突起,但末端不成球狀膨大,亦伸到血管壁,並在小葉內形成支架。在電鏡下觀察,可見細胞質內含有微管和微絲,常成束狀排列,可直到細胞膜
此外,在松果體內常見有結成桑椹狀的圓球,稱為腦砂(brain sand),內面含有羥基磷灰石和碳酸鈣磷灰石。
關於松果體的內分泌功能,一般認為其中有抑制性發育的作用,特別在幼年,有制止性成熟的作用,估計是由於抑制了下丘腦促性腺素釋放激素的分泌所致。近年用螢光組織化學法,發現主細胞的周圍,有自頸上神經節發出的神經纖維將其包被。在神經纖維末端內,突觸小泡含有去甲腎上腺素及5—羥色胺。通過光照刺激,自主神經的介質釋放,從而調節主細胞的活動,故認為松果體對光照有感受作用。
此外,有人認為松果體還有調節醛固酮分泌、抑制甲狀腺發育,降低血糖等作用,但都未得到確證。

三、基底細胞

是呼吸道的一種上皮細胞。位於上皮的基部,形似錐狀,矮小,基底部寬大附於基膜上,故又名錐形細胞。此類細胞核大而圓位於中央。細胞器不發達,微絲較多。可分為靜止基底細胞和分化基底細胞兩類。錐細胞是一種可以分化為柱狀細胞和杯狀細胞的幼稚細胞,可視為“貯備細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