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角革魨

單角革魨

單角革魨Aluterus monoceros (Linnaeus, 1758),又稱單角革單棘魨薄葉單棘魨,俗名為白達仔、剝皮魚、馬面魚、一角剝、光復魚,是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革魨屬的其中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單角革魨
  • 拉丁學名:Aluterus monoceros (Linnaeus, 1758)
  • 別稱:剝皮魚,馬面魚、白達仔,一目連,光復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魨形目
  • 亞目:鱗魨亞目
  • :單棘魨科
  • :革魨屬
  • :單角革魨
簡介,形態特徵,用途,分布,深度,生態,經濟利用,

簡介

英文名: leatherjacket,triggerfish,unicorn filefish
拉丁名:Aluterus monoceros (Linnaeus)
棲息水深200米以上的海區,多成群活動,屬雜食性以底生動物及藻類為食。屬外海型暖溫性近底層魚類。

形態特徵

編號:
8783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目名:
魨形目
中文科名:
革魨科
拉丁科名:
Aluteridae
中文屬名:
革魨屬
拉丁屬名:
Aluterus
拉丁種名:
monoceros
定名人:
(Linnaes)
年代:
1758
中文名:
單角革魨
ogenus:
Balistes
原始文獻:
Syst. Nat., 10th ed., I, p. 327.
模式產地:
中國
國內分布:
南海, 台灣海峽, 東海, 黃海
國外分布: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各熱帶亞熱帶海區
資料來源:
東海魚類志:551. 中國魚類系統檢索:523.
體側扁,呈長橢圓形,與馬面相似。一般體長達40厘米。背鰭鰭條43~50枚,臀鰭鰭條45~52枚,皆為黃色。頭短口小。眼小位高,眼睛上方的第l背鰭棘易斷。近背緣。腮孔小,位於眼下方。鱗細小,絨毛狀。體呈藍灰色。頭及體側上有許多暗褐色的細點散布,其中以背側斑紋較濃密。尾鰭末端幾近截形,上下葉末端及中央較突出,故其形狀又近似倒3字形,顏色為深灰色

用途

可食用,但食用價值不高,剝皮去內臟再燒烤。

分布

本魚分布於全球溫帶及熱帶海域。

深度

水深10至30米。

生態

本魚多在沿岸的岩礁區出沒,多成群活動,屬雜食性以底生動物及藻類為食。

經濟利用

可食用,但食用價值不高,剝皮去內臟再燒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