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懋謙

單懋謙

單懋謙(1802年-1879年),字仲亨,號地山,湖北襄陽人,晚清官員。公元1832年(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進士,殿試名列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左都御史、工部、戶部、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鹹豐三年至六年,於襄陽辦團練,拒太平軍。同治十一年,拜文淵閣大學士。仕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丁憂期間,回襄陽鹿門書院講課,擢拔英才。光緒五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恪。單精詩詞,工書法,有《峴雲山房遺稿》存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懋謙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襄陽
  • 職業:拜文淵閣大學士
  • 代表作品:《峴雲山房遺稿》
人物簡介,生平事跡,藝術成就,

人物簡介

單懋[mào]謙(1802~1879)清朝官員。字地山。襄陽人。清代同治年間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即宰相)。祖父秉鑒,因行孝,有美名。 公元1832(道光十二年)進士,歷任編修、贊善、洗馬、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書等。後因請籌軍餉會剿奉天"盜患"、創辦團練有功,深得朝廷賞識,先後管理戶部、吏部、國子監事務。後拜文淵閣大學士,兼管兵部。督廣東、江西學政時,革除陳規陋習,主考三次,識拔英才,尚書鄭敦謹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均為他所發現。在襄陽時,曾在鹿門書院講課,收入資助貧苦高才生。其舊居在襄陽古城北街,保存完好。

生平事跡

懋謙生性聰穎,自幼隨祖父讀書。公元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進士,授編修。十九年,大考,居二等,升贊善,不久遷洗馬(贊善、洗馬均系清代詹事府之官職,掌經史文章之事。贊善從六品,洗馬從五品)。二十年,督廣東學政。後因父喪母憂,請假回鄉。二十九年,漢水暴漲,災民流離失所,懋謙倡議賑濟,不少人免於死難。
鹹豐初,太平起義軍連下德安(今安陸)、隨州,逼棗陽,襄陽因為懋謙所辦團練阻擾,未能攻下。後胡林翼治鄂,對懋謙頗倚重,襄鄖一帶軍餉,概由其籌辦。
單懋謙《蘭亭序》書法拓片單懋謙《蘭亭序》書法拓片
鹹豐六年回京,單懋謙仍補原官。七年,督江西學政。後任工部侍郎。十一年,奉命按察巡撫毓科、布政使慶廉一案,因處事公正,不久調吏部,升左都御史。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授工部尚書。後因請籌軍餉會剿奉天“盜患”,創辦團練有“功”,深得當朝賞識,先後管理戶部、吏部、國子監(太學)事務。同年,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不久,拜文淵閣大學士,兼管兵部。十三年,因耳疾請解職回家,三次上奏,始獲準。光緒五年卒於家;終年七十七歲。贈太子太保(虛銜,乃大臣之榮典),諡文恪。
單懋謙為人溫和,處世持重。當時用人頗講資歷,特別是漢人當宰相的,更重勛望,惟單懋謙一人先後經歷了朝廷六部中的五部,而最終主掌朝政,一時頗為世人所欽羨。
單懋謙督廣東,江西學政時,革除了一些陳規陋習,主考三次,識拔了一些後進。尚書鄭孰謹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均被他所發現。襄陽名士、翰林院編修王萬芳亦曾拜在門下。
單懋謙在襄陽時,曾在鹿門書院講課,將其收入資助貧苦之高才生。

藝術成就

單懋謙精詩詞,善書法。光緒元年書題的“米公祠”三字,渾厚莊重,豐潤有力,一百多年來為人們所讚賞。1874年《襄陽縣誌》告成,曾為作序。1875年書題“米公祠’三字,刻於米芾紀念堂門楣之上。其著作輯為《峴雲山房遺稿》。
單氏故居、單家祠堂仍較完整地坐落在襄陽城北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