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荼波陀

喬荼波陀(Gaudapda,約640年——690年),吠檀多不二論較早和較系統的表述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喬荼波陀
  • 外文名:Gaudapda
  • 時代:約640年——690年
  • 主要著作:《蛙氏奧義頌》
主要著作有《蛙氏奧義頌》(又稱《聖傳書》)。他認為世界最高的原理是梵,亦即最高我。最高我有四位:第一是普遍位,這是梵的覺醒的狀態,它認知著外界的對象。第二是光明位,此時梵處於夢眠狀態,已經從外界事物和經驗印象印象中初步擺脫出來,但還認知著內部的精神。第三是智慧位。這是一種深睡狀態,一種純粹意識,梵既擺脫了外界印象,也擺脫了內部的精神對象。第四是最高我的真實存在。在這個狀態下,既無主、客觀的對立,亦無時間、因果的制約。這個最高位就是梵,也是人的純粹天性。“四位說”早在奧義書中已經出現,喬氏將其做了進一步的發揮。
關於最高我與個體我之間的關係,他認為二者是同一的,正如瓶中的虛空與大虛空之間的關係一樣:當瓶被擊破的時候,最高我和個我就合而為一,這叫“梵我不二”。
摩耶”的理論是喬荼波陀的一個重要思想。“摩耶”這個詞早在奧義書中已經出現,但含義並不很明確。吠檀多哲學家們對此做了闡發後,成為了吠檀多思想的一個中心概念。這個概念的基本意思是,世界是“梵”通過其幻力創造出來的,因而是不真實的,只是一種幻象。這也可以說是印度教對世界最根本的看法,這個概念對以後吠檀多思想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吠檀多哲學的集大成者是商羯羅。他出生於西南印度今喀拉拉邦馬拉巴爾海岸的伽拉迪(Kaladi ),屬婆羅門種姓。少年時曾隨著名學者喬茶波陀的弟子牧尊學習婆羅門教的經典,以後遍游印度各地,在貝拿勒斯曾與其他學派辯論,並在印度次大陸建立了四大修道院。逝
世時年僅32歲。著有大批闡述吠檀多哲學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梵經注》(Brahmsatra-bhdshya)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