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格林維爾

喬治·格林維爾

喬治·格林維爾(1712.10.14—1770.11.13),英國人,英國輝格黨政治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喬治·格林維爾
  • 外文名:GeorgeGrenville
  • 生年:1712年10月14日
  • 卒年:1770年11月13日
  • 籍貫:英國
個人簡介,政治成就,政治影響,個人名言,

個人簡介

喬治·格林維爾 (GeorgeGrenville,1712年10月14日-1770年11月13日) 英國輝格黨政治家,1763年至1765年曾任英國首相。 1763年,首相喬治·格林維爾重新入住唐寧街10號,但兩年後,便遭喬治三世撤職。他的父親喬治·格林維爾和弟弟威廉·溫德姆·格林維爾,第一代格林維爾男爵都曾任首相。畢業於伊頓公學牛津大學,後在法院實習並學習。

政治成就

《糖蜜法案》
1764年英國首相喬治·格林維爾(George Grenville)所頒布的《糖蜜法案》(Sugar Act)和《貨幣法案》(Currency Act)讓殖民地陷入了經濟困難。為此而來抗議行動包括了英國商品的聯合抵制,而殖民地居民也認為只有他們自己的殖民地議會,而非英國國會可以向他們課稅,於是出現了一句流行的口號:
沒有代表權不能徵稅。
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殖民地於是組成了一些聯絡委員會來發起抗爭。在最初的幾年,各個殖民地的抗爭比較是各地方的活動,而非整個殖民地的集體行動。
《印花稅法》
美國革命初期的一個里程碑,是格林維爾為了提供北美駐軍的經濟來源,在1765年通過的《印花稅法》(Stamp Act)。
1765,當時的英國首相喬治·格林維爾通過《印花稅法》(Stamp Act),想在北美維持一支永久性的英國軍隊。這每年要花三十萬英鎊。第一次試圖在殖民地人身上課徵內含稅。喬治·格林維爾認為殖民地應該為支撐這支軍隊做出貢獻。為籌集一年六萬英鎊的這筆防務費,於是,喬治·格林維爾他建議開徵印花稅。英國議會在該年早期時候通過了印花法案,不過格林維爾的政策逐漸將他們集結起來。
印花稅在英國已行諸70多年,內閣希望將同樣的原理延伸到殖民地。也就是對報紙、紙牌、法律檔案、酒類執照、保險單、船運檔案等各類公務所用檔案加以課稅。這些稅比在英國徵收的還輕,所徵收的錢也將花在殖民地身上。在內閣眼中,這是個溫和的政策,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
然而,有幾個殖民地議會已經抱怨,《糖稅法》沒經過他們同意就徵收。國會又通過新的內含稅,立即引起更多的爭論。爭論的議題核心是:沒有美洲殖民地代表參與的國會,是否有權向他們徵收賦稅?《糖稅法》主要干擾到的是新英格蘭人,印花稅法則引起整個殖民地的憤怒。尤其是那些商業活動直接受影響的市民,如律師、商人、印刷業者和種植業者等,使抗議的聲浪,席捲整個殖民地。
1765年10月,9個殖民地的議會代表,出席在紐約舉行的印花稅法大會,以維吉尼亞議會「沒有代表權,就不納稅」的觀點,通過了《權利與不平等宣言》(Declaration of Rights and Grievance),要求英王及其議會廢除印花稅條例;宣稱只有殖民地自己選出的議會,才有資格對他們徵稅。

政治影響

反印花稅法的地下組織遍布整個殖民地,其中知名者如「自由之子」(Son of Liberty),目的在於協調地方反印花稅力量;許多組織則表達強烈的意志,如果有必要的話,將動用武裝抵制。反印花稅的激進派人士,拒絕購買印花票,遊行示威高喊著「要自由,不要印花稅」的口號。他們更搗毀稅局,放火焚燒成堆的稅票,迫使稅吏辭職。
拒不從命的稅吏身上被塗抹柏油,黏上羽毛遊街示眾。有些地方更發生暴動,例如波士頓一群反印花稅法的民眾,衝進印花稅代銷人安德魯‧奧利佛(Andrew Oliver)家中,威脅殺害他的生命。隔天,奧利佛別無選擇地辭職,其它印花稅代銷人也步其後塵,掛職而去。
在紐約,副總督科爾登(Cadwallader Colden)在一群反印花稅民眾的衝擊下,逃到英國軍艦上尋求保護。這群人隨後攻擊要塞,衝進總督的馬車房,焚毀印花稅票;隨後來到一位曾威脅要「把《印花稅法》從人們喉嚨塞下去」的守備軍官家裡,砸爛房子的家具與擺設,剷平他的花園,洗劫了他的家。
1766年,在殖民地激烈地反抗之下,英國國會廢止了喬治·格林維爾的《印花稅法》。

個人名言

一個明智的政府明白如何通過調和來加強或以威嚴來安撫” (喬治·格林維爾)
“A wise government knows how to enforce with temper or to conciliate with dignity.” (George Grenvill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