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仰先

喬仰先

喬仰先,男,鹽城建湖縣人,漢族,師傳(業師陳鑒仁),又畢業於上海市衛生學校。上海華東醫院主任醫師,曾任上海中醫學會第三、第四屆理事,上海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學會委員,閘北區第一、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及區人委員會委員,區衛生工作者協會第一、二屆主任委員,靜安區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委員,中醫醫院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喬仰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鹽城建湖縣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上海市衛生學校
  • 代表作品:《中醫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黃症(血清性肝炎)》
個人簡介,榮譽成就,科研成果,學術觀點,用藥特色,行醫醫論,

個人簡介

從事中醫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六十餘載,擅長血液病、肝病、心臟病、老年病及疑難雜症等,尤其對血液病、肝病、心臟病更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見解,除日常診療外還擔負高幹首長保健和外賓治療工作。曾在中醫學會主辦的如《金匱要略》等講座班授課,上海市結核病防治中心主辦的結核病進修大學講授中醫對結核病的論治方面課程。上海市衛生局委託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主辦的1~5屆中醫研究班任帶教老師,全國首屆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繼承人導師。
喬仰先喬仰先

榮譽成就

發表論文《中醫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黃症(血清性肝炎)》、《冠心病證治》等40餘篇。合作編寫《結核病的預防和治療》的中醫部分,《當代名醫臨證精華》(瘀症、冠心病、奇症、不孕症等部分),《肝病防治新論》等著作十餘部。85年獲上海市衛生局頒發“從事中醫工作五十年,為發揚醫藥學作出貢獻”的表彰,89年被收入《上海當代名醫列傳》、94年被收入《當代世界名人傳(中國卷)》,95年被收入《當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辭典》,95年評為“上海市名中醫”。

科研成果

涼血止血治標,溫腎健脾治本治癒急性危重“再障”一例1997年參加“華佗杯”論文大賽獲二等獎。 幼女早熟治從肝腎男童手淫降火當先1997年12月第二次參加“華佗杯”論文大賽獲特等獎
養陰扶正,寬胸逐濕,治療虛勞,懸飲1998年“新醫新藥華佗杯”國際論文大賽獲金獎

學術觀點

一、講究醫德
醫術雖精,若缺醫德就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醫德雖高,若缺醫術也不可能做到治好一切疑難雜症。因此作為一個衛生工作者,對醫術攻德不可缺一。此論點不僅是對每個傳人開教第一課,同時也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以它要求和對照自己。
二、重視脾腎
學術觀點學術觀點
腎為先天,脾為後天,補當在健脾之首。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補氣當在益血之先。
1.論脾腎
腎精屬陰,腎氣屬陽,腎陰又稱真陰,腎陽又稱真陽,腎陽盛則各臟腑諸陽俱盛,腎陰衰則各臟腑陰均虧。且腎之陰陽不僅在人體內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且維持著相對的動態平衡。因此腎精充則骨髓的生化有源,腎精虧則骨髓的生化不足。
李中梓雲“谷入於胃,灑陳於六髒而氣至,和調於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之以為生者也。”說明脾胃司消化以生氣血。五藏生成篇雲“腎之合骨也”“其主也”。即說明脾與腎的關係,而“腎主骨”與現代醫學認為“血生於骨髓中”同一論點,更說明脾腎,是生氣血的主要臟器。
精與血又是互生的,精足則血旺,精衰則血貧,故貧血病人脾腎盛衰是個主要關鍵。
2.論氣血
氣在人體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夫五臟六腑陰陽升降,非氣不升。”宋·楊士瀛云:“人以氣為主,陰陽之所升降者氣也,血脈之所以流行者亦氣也,榮衛之所以轉運者氣也,五臟六腑之所以相養相生者亦此氣也。從揚氏所言使人更體會到氣在人體中作用非常重要。
從臨床治療中又可看出補氣與補血的關係為當歸補血湯,本是內虛補血常用要方,可是該方中補氣的黃芪大於補血的當歸5倍,何故?此即經雲“陽生同是陰長”、“血脫者益氣”,也就是“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再從氣的動力來看,疏氣之品,大有助化瘀之力,如活血化瘀的方劑中加行氣疏肝之劑則化瘀之力更強。如血府逐瘀湯中除了桃紅四物湯之外另一方面還具有疏肝理氣的四逆散相配,從臨床上規定,該方對瘀血引起的疾病如頭藥痛,胸痛,腹部有塊月經閉塞,唇紫且暗等等用之頗佳,說明活血加理氣之品,則大有助於化瘀之力。
3.“再生障礙性貧血”,它是虛虧為主,它的虛主要關係在脾腎(尤其是腎),我們將它分為“陽虛偏重型,陰虛偏重型,陰陽兩虛型”,有時也會夾瘀或血熱等等,在治療上主要是調理陰陽,補養氣血是治療本病的要法。有兼症者則標本兼顧,為消瘀活血,清熱涼血等(理陰陽主要指脾腎尤其是腎陰腎陽)。
白血病”在外表來看是多屬實證,實際是本虛標實,尤其後期虛症較多。它的症型很複雜,一般分為“溫病型”、“血熱型”、“瘀血型”、“肝鬱型”、“陰虛型”、“陽虛型”、“陰陽兩虛型”等等,在治療時則根據複雜的症情取辨證施治法,或先治其標後治其本,或標本兼顧。
4.濕蘊則血滯,血瘀則濕郁,利濕有化瘀之力,活血有滲濕之功。
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在發病過程中,不僅可相互影響,且又能相互轉化,尤其當人的某種正氣不足時,它就會乘虛而入,濕為六淫之一,它既能單獨為患,又會與其他邪淫相合為害。人體運化水濕的功能主要在脾(包括腎、肺)所以脾陽虛就會發生“濕困脾”而致病。臨床常見重症肝炎,它主要是濕瘀為患,故對該症一般以活血滲濕是常用法。利濕活血有一定的區別,為濕重於瘀者當以利濕為主,尚血瘀較顯者則化瘀為主,但濕重瘀不顯者,也須加活血藥,瘀顯濕不甚者也須加利濕劑,此即所為“利濕有化瘀之力,活血有滲濕之功。”從病理而言,凡有濕蘊者會引起血瘀,有血瘀者也會引起濕蘊,故在治療時必須兩相兼顧。

用藥特色

利膽祛瘀,妙用大黃;益氣養陰,巧用二參。顏某某,男,31歲。初診1988年3月31日。 主訴:黃疸持續不退已十周。
用藥特色用藥特色
自訴肝區疼痛,食慾尚可,食喜冷,但食後覺腹脹甚,口乾苦,寐差,皮膚瘙癢,汗出不暢。大便量少不爽,質薄色黃,表面如油,小便深黃。
診查;精神不振,悉苦面容,兩目深黃,皮膚黃紫而且乾燥。肝大肋下二指,按之作痛,脾肋下未及。心肺無殊,舌苔糙厚,脈弦數。
辨證:膽濕熱,瘀阻血脈。
治法:清肝利膽,解毒祛瘀。
處方:茵陳15g,川大黃(後下)5,炒梔芩(各)6g,龍膽草15g,當歸15g,紅藤20g,敗醬草30g,甘草6g,柴胡5g,赤白芍9各)15g,枳實5g,凌霄花15g,車前子(包)15g。
二診:4月7日:藥後腹脹減輕,肝區痛好轉,皮膚仍瘙癢,舌苔厚膩,脈弦數。
處方:上方川大黃增至8g,凌霄花增至18g,再服14帖。
三診:4月23日。複查肝功能提示總膽紅素為11mg%,1分鐘膽紅素為3mg%,谷丙轉氨酶及濁度試驗正常,肝區脹痛及皮膚瘙癢已不明顯。舌苔薄膩,脈細數。前方獲效,依法加調補氣陰治之。
處方:茵陳15g,川大黃(後下)9g,炒梔芩(各)6g,柴胡5g,赤白芍(各)15g,生地12g,枳實5g,甘草6g,生米仁30g,龍膽草15g,當歸15g。生曬參2g,西洋參2g,另煎代茶,日兩次。
止方服用7劑,複查總膽紅素為6.2mg%,1分鐘膽紅素2.1mg%,又加服7劑。藥後黃疸漸退,睡眠轉佳,肝肋下剛及,皮膚瘙癢消失,兩便亦調。複查總膽紅素又降至5.7mg%,1分鐘膽紅素降為1.2mg%。要求出院治療。出院後門診隨訪,以三法方增損續進,其中川大黃用至12g;7月21日複查,黃疸盡退,肝功能全部正常。半年後即恢復全天工作。
按語:瘀膽型肝炎,是一種急性肝內膽汁瘀滯性肝炎,其症狀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經三診治療後,患者谷丙轉氨酶雖已正常,但膽紅素及逐漸加重,最高達33.2mg%以上。會診時要求解決的主要問題在於:(1)黃疸持續不退;(2)實現室檢查總膽紅素顯著高。表現為一派肝膽濕熱之象,如黃疸、肝大且痛,口乾苦,食喜冷、腹脹,皮膚瘙癢且乾燥;大便不爽,量少質薄,色黃,表面如油;小便深黃;舌苔糙厚,脈弦數等等。其病機是濕熱相搏,郁於肝膽,肝失疏泄,膽液不循常道,滲入血液,溢於肌膚。故方取龍膽瀉肝湯合茵陳蒿湯加減,以疏肝利膽、清熱利濕、涼血退黃為法。今患者的大便稀薄,是否能用之。實際上大黃具有攻積導滯,行瘀涼血,利膽瀉黃,瀉火解毒之功,對濕重熱重的病例,用之皆宜。在實際治療中運用大黃,就是取其行瘀涼血,利膽通腑之功,既生用又後下,用量逐漸增大,使用生大黃必須注意到排便不爽,量少色黃,表面髮油的特點,加之腹脹,舌苔糙厚,脈弦數,此濕熱壅腸,腑氣不暢之故,但用大黃而無妨。不僅無腹瀉之弊,反而使大便由不爽而爽,由質薄而成形,同時其他臨床症狀漸消,實驗室檢查總膽紅素及1分鐘膽紅素逐次下降,雖非大黃一味之功,但其重要性可見矣。同時,大黃還具有另外兩方面的作用:一則與赤芍、當歸等活血之品相伍以活血祛瘀;二則與凌霄花相配以涼血祛風止癢。使用該藥不但能利膽退黃,還能祛瘀活血改善肝鬱血。總之,一味大黃,功兼利膽通腑,祛瘀活血,涼血止癢之效,配伍於處方中,實有“畫龍點睛”之妙。
生曬參、西洋參煎湯,代茶飲服,兩參合用,有較強的益氣、養陰之力,其合煎的劑量比例,皆視病情之需要而定。口乾心煩,睡眠不佳,疲乏異常,是為氣陰兩虧,治當扶正補益,急用生曬參、西洋參合煎,以益氣,養陰,加強體質。促進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

行醫醫論

喬仰先治療血液病的經驗
一、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障”是由於造血功能低下,以全血細胞減少為特點的血液系統疾病,根據其症狀、體徵在血證、虛勞中找到它類似的描述。初診時即有血虛見證,著重調治其血虛,從先後天入手,脾腎雙調,並佐活血化瘀之品。活血化瘀藥有改善血液循環作用,有利於骨髓造血細胞發育增殖分化、成熟釋放。如氣虛血行迂緩也會造成瘀。“再障”病人使用活血化瘀法多在出血停止後,出血正虛時宜慎用。這一方面是出血後有離經之血,祛瘀可以生新,另一方面出血停止後,往往用溫補脾腎藥來治“再障”,用活血化瘀藥,可以通過擴張微血管,改善微循環,與溫補脾腎藥合用,有利於對骨髓發生作用,而促使造血。
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惡性增生性疾病,病情兇險,有發熱、出血貧血、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一般稱“血癌”,根據辨證論治和辨病相結合的原則,屬血證、虛勞、症積範疇;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白血病急性變時,又屬溫病範圍,採用溫病治法。臨床虛實互見。白血病是“邪實”,治療以攻邪為主,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以折其銳氣。犀角(以水牛角代)入血,有涼血散血降低白細胞球作用,血證病人每常選用蛇舌草、半枝蓮、夏枯草、馬蘭根、射干,有解毒抗作用,白血病也是常用藥。
喬仰先老中醫治療血證的經驗
行醫醫論行醫醫論
出處:陝西中醫1986;7(1):447摘要:一、新病多由火盛氣逆血證病位在血而病因往往在氣。然而,辨彆氣的虛實與火切切相關,熱之甚便為火,氣有餘便是火,火熱相搏則氣實,氣實則氣機逆亂而迫血妄行。治療則以清熱瀉火為主,同時配用降氣藥或下行藥助之,上部出血多用下行之品,取“血以下行為順”之意。如肝火內盛,肝氣上逆,載血上行而出現吐血、衄血等,選清肝火的龍膽草、黃芩、丹皮、生地等。如陽明氣火上逆之吐血,常用瀉心湯作為降胃引血下行之主方劑。在熱傷肺絡,迫血隨氣上逆而致咳血、衄血時,常在清肺之劑如瀉白散中配用黃芩、山梔、車前子等。考火性上炎,凡是實火,不論屬胃、屬肝或屬肺等,都用大黃相配,以資蕩滌實火,使直折而下,引血下行,達活血涼血止血之效。
二、久病多因熱少氣衰出血日久容易排熱,熱由出血而減,故血熱妄行,日久則熱隨血去,氣隨血損,臨床上多見到氣陽兩虛,或熱象較少。用藥往往偏溫,治血需調氣,補血先補氣,氣能攝血,脾能統血,採用溫中健脾益氣方法,培補生血之源,是血證補血法的關鍵,也是血證熱少氣衰的有效方法。
三、血證多見濕瘀相兼血證患者,除出血表現外,常常伴有痰濕內蘊之象,濕滯易起血瘀,血瘀又易生濕,活血有利濕之力,逐水有化瘀之功。只要有濕濁之邪內蘊,就可能採用瘀濕同治的方法。在用藥時,他認為血證見濕不可驟用止澀之劑,亡血過多不可純用膩補之品。相反,在祛濕、活血、止血之品中,往往佐以益氣養陰而不滋膩的藥。
四、重證出血早期防變重證出血是指出血量較多,或熱入營血,或邪毒與瘀血內結深重等病危及生命之象。早期預防,可以大大減少危重出血者的死亡率,其所謂“早”:其一,儘早發現急證發作的先兆,主張重在察脈,認為失血者之脈細緩預後佳,若脈緊數、躁急或洪大有力的為不祥之兆,慎防再度出血。其二,早期截斷,控制出血,或防出血進一步加重。如急性白血病等重證出血而火毒之邪較重者,臨床表現似溫病,宜以攻實為主,補虛為輔。實證應瀉火,釜底抽薪,火去則營血自安,故較早期用大劑寒涼之品。取清熱解毒、蕩滌實火之力。只要見到熱毒深重伴煩躁,或精神狀態稍見異常時,就可以在清營涼血,活血解毒藥中兼用之,以防變證叢起。
喬仰先喬仰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