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盞

喝盞,古代蒙古貴族飲宴習俗。源於金朝女真族舊禮。元太祖成吉思汗沿襲此俗,為蒙古宮廷飲宴設司禮官之始。

起源,記載,

起源

喝盞,古代蒙古貴族飲宴習俗。源於金朝女真族舊禮。元太祖成吉思汗沿襲此俗,據《新元史·乞失里黑傳》載:“太祖即位,乞失里黑、巴歹並封千戶,賜號答剌罕,遇大宴喝盞。”。此為蒙古宮廷飲宴設司禮官之始。

記載

《道園學古錄·孫都思氏世勛之碑》釋其意曰:“國家凡宴饗,自天子至親王,舉酒將酹,相禮者贊之,為之喝盞”。
《南村輟耕錄》則詳細記述了宴飲喝盞的情景:元帝宴饗時,一人手持酒觴,立於右階,另一人持拍板,立於左階。進酒前,持板者贊曰:“斡脫”(亦作月脫,蒙古語進酒之意),持觴者和道:“打弼”(就座之意)。俟持板者擊板一拍後,王侯大臣等按規定或坐或立或跪。隨之奏樂,向皇帝進酒,飲畢授杯,樂聲亦止,另奏別曲,王侯大臣等飲酒。飲料有馬湩、葡萄酒、米酒、密酒等,以銀制或鍍金大盞盛之,列於食案,每2人合一大盞,各有大勺一把,取酒於盞中而飲。宴後,命優人、幻人、技人向皇帝獻藝。諸王設宴時,亦行此俗,但規模比宮廷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