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順溝村

喜順溝村

喜順溝村位於油簍溝鄉政府駐地西偏南2公里處,北距縣城9公里,東臨207國道、張石高速公路,為丘陵村。總面積9000多畝,其中耕地3008畝,林地3280畝,草地2068畝。轄一個自然村,全村共有205戶,710人,勞動力425人,常年外出學習、務工、經商人口25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喜順溝村
  • 別名:茴子溝
  • 行政區類別: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油簍溝鄉喜順溝行政村
  • 所屬地區油簍溝鄉政府駐地西偏南2公里處
  • 電話區號:0313
  • 郵政區碼:076450
  • 地理位置: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油簍溝鄉喜順溝行政村
  • 面積:9000多畝
  • 人口:710人
  • 方言:張呼片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喜順溝度假村
  • 車牌代碼:冀G
歷史沿革,社會事業,基層黨建,資源條件,經濟建設,社會事業,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張北縣地名志記載,清同治年間,范氏首居建村,因山溝里茴菜甚多,取名茴子溝。為吉利,1953年更名為喜順溝。2004年1月21日(農曆大年三十)胡錦濤總書記親臨喜順溝村考察慰問。
喜順溝村

社會事業

充分利用圖書室、廣播室等場地開展文化科普活動,組織農民開展致富標兵評比、科技能手、“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不斷豐富民眾性創建活動;健全和完善了村務公開與民主議事制度,大力推行黨員議事、村民議事和民主理財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制度;在廣泛徵求民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完善了《村規民約》、《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標準》等;通過各種形式對農民進行不同類型的培訓,有計畫地選送村幹部、優秀青年到高等學校進修。

基層黨建

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現有房屋18間,其中辦公室3間,展覽室、黨員活動室、圖書室、電教活動室、會議室、農民技校、庫房各2間,醫療衛生室1間。從2004年以來先後被省市授予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先進單位,並被推薦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村支部連續兩年被縣委授予優秀支部。

資源條件

位於鄉所在地,緊臨國道,區位優勢明顯,發展加工、三產服務業條件良好;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質量較高,1994年經過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專業實驗測試中心、礦泉水水質檢測中心化驗,村內地下水屬純天然礦泉水,具有較好的開發價值;玄武岩儲量豐富,便於開採,是築路、水泥製件、城鄉建築優質材料;全村人力資源比較豐富,青壯年勞力思想解放,市場經濟意識較強,經商氣氛與日俱增,現從事非農產業人數達300多人。

經濟建設

種植業方面,打配套機井18眼,發展水澆地1500畝並全部種植了甜菜、蔬菜、馬鈴薯等高效經濟作物,每個種植戶人均達到3畝高效田,種植業年總收入120多萬元。養殖業方面,積極發展質量效益型畜牧業,全村牛發展到161頭,羊發展到710隻,其中50隻以上的養羊戶達到10戶,豬發展到186頭,養殖業總收入40多萬元。三產方面,全村從事純非農產業的70多戶,半農半商(工)產業的40多戶,總計301人,全村農民依靠外出務工經商,當地從事販運、餐飲、修理年總收入達到170多萬元,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977元,其中非農戶人均純收入達到7000多元。村集體經濟方面,通過加強對村級資產、資源、資金的管理,出租207國道道路旁集體房屋每年收入7000多元,出租村集體土地70畝年收入3000多元,賣沙石料收入5萬元,集體創收每年達6萬多元。

社會事業

爭取各類資金100多萬元,民眾自籌50多萬元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五亂”得到基本改善,在村內主要道路設垃圾池5個;修通村柏油路5000米,硬化水泥街道7200平方米,鋪石板小巷3500平方米,改水、改廁、改圈75處,改造院牆3000多平方米;綠化荒山荒坡1600畝,植環村林4000株;實施沼氣圈舍一體化改造3000平方米,三分之二的農戶建起了養殖暖棚, 35戶用上了清潔衛生的沼氣;建文化牆400平方米,修建了5500平方米的民眾文化廣場;現在家家戶戶都安上了自來水,家家戶戶都能看上閉路電視,村委會上了寬頻網,60戶安裝了固定電話,現有手機200多部;為11戶困難戶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2戶五保戶搬遷到敬老院;投資120萬元新建了高標準希望國小,學校占地1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19平方米,現在校學生202人,住宿生193人,教職工26人,村內學前學齡兒童全部上學。

地圖信息

地址:張家口市張北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