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濕菌

一大類真菌的統稱,喜濕。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廣泛分布。屬真菌界蟲囊菌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喜濕菌
  • 拉丁學名:Phurmomyces obtusus
  • :真菌界
  • :蟲囊菌目
物種信息,分布範圍,形態描述,寄 主,突出特徵,

物種信息

編 號:10
定 名 人:Thaxter
參考文獻:Mem.Amer.Acad.Arts Sci.16:343,1931.Sugiyama,Trans.Mycol.Soc.Japan 22:315,1981.

分布範圍

中國、印度尼西亞

形態描述

菌體除足細胞黑褐色外,其他部分近無色透明或淺黃色,近直或向外彎曲或微呈“S”形彎曲狀,短,粗,自足細胞至子囊殼頂長131.1~184.4μm;至附屬枝頂115.4~132.4μm;至子囊殼基部底56.5~77.8μm。足細胞近倒圓錐形或鷹嘴形倒彎鉤狀,大而明顯,8.7~38.5×11.9~13.9μm,直或與子層托近直角向外彎折。子層托與子囊殼等長或稍短,39.8~57.8×14.3~23.2μm,由6~7個細胞單列上下疊成,上下部分寬度均勻或頂端寬,自上向足細胞逐漸收窄,各細胞均呈扁平,大小近相等或自上而下逐漸變小,3.9~7.3×10.3~23.2μm。子層托頂細胞頂部並列兩個大小近相等、平扁或卵圓形的細胞,6.3~6.6×10.3~13.9μm,內側的為附屬枝基細胞,外側的為子囊殼基細胞。附屬枝由9~10個細胞單列上下相疊而成,較粗,比子層托長或短不等,向子囊殼一側內彎,並且緊貼著子囊殼或直,其頂端與子囊殼離生。附屬枝下端細胞近平扁,3.9~6.6×10.3~13.9μm,其上端細胞近卵圓形,5.5~12.7×9.5~10.6μm,附屬枝頂細胞有時具簡單、短的小分枝。子囊殼對稱,短,粗,75.6~86.5×27.8~31.2μm,近直或向外傾斜,近1/2的上部分離生,內側壁細胞10~12個,外側壁細胞14~15個,子囊殼壁厚,最厚可達9.9μm,外側近直或稍向外膨脹,內側向外彎曲,自基部至近頂端,寬度近均勻,頂端變窄,其頂平截,寬10.6~11.1μm。

寄 主

寄生於紅足脊牙甲◆Sternolophus rufipes(Fabricius)(鞘翅目Coleoptera,水龜蟲科Hydrophilidae)足末端爪間。福建廈門,1925.Ⅺ,鐘心煊,FH 3329。本種在我國台灣屏東也有報導(Sugiyama 1981),其寄主與上述相同。

突出特徵

本種與Autoicomyces falcifer(Thaxter)Thaxter相似。兩者的區別在於本種子囊殼頂部具上述的特點,後者子囊殼頂部收窄,具一小突起,與本種明顯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