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化

善德文化

善德文化發源於常德德山之麓鼎城枉水河畔,萌芽於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代。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德是一種美德,是中華文明史和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善德文化,既是傳承本土優秀文化,也是創造鼎城美好家園的需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善德文化
  • 外文名:ShanDe
發源,意義,文化,

發源

堯舜禪讓的時代,是儒家理想的“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但社會已處在轉型期間,已經和正在孕育文明社會。至大禹已是“大同”理想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代,最後成了“父傳子,家天下”的夏朝。在枉山傳播德文化種子的善卷,就處在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歷史時代。
善德文化發源於常德德山之麓鼎城枉水河畔,萌芽於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代,是中華文明史和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善卷先生則是善德文化的始祖,是他用善良的美德教化南蠻,使我們的先祖啟蒙昧,明禮儀,知廉恥,繁衍智慧和文明。他因“禪讓”、傳善、弘德、布道啟迪後人而享譽天下。他以其“帝者師”的美稱和“善德之德,安邦治國”的佳話傳頌至今。他倡導的“善德精神”和高尚人格至今都是社會奉行的道德操行準則。他教化炎黃子孫要常持善德,常懷善德,常秉善德,以德修身,以德立人,以德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至於在當今的中華辭典文庫里呈現出“上善若水”、“獨善其身”、“善始善終”、“積善行德”等若干詞條成語、警世名句,以及許多關於善德的故事傳說。“常德德山山有德”的諺語流傳甚廣。《老子》中就有“天下為溪,常德不離”的告誡。常德地名的來歷就是取“常懷善德之心”之意。善卷先生的善德美名為當世崇敬後人景仰。

意義

善德是一種美德,提倡修身養性、“向善崇德”、“德行天下”的精神,追求的是一種美好自律境界。其終極目標,就是要促使人們形成一種高尚的人格,社會形成一種和諧的人際關係。
對行政者而言,需要矢志為民,報效國家,以勤積德。為官者,需要清正為官,以廉養德。
對執教者而言,需要育人正己,以教傳德。
對年輕一代而言,需要明理習德。
對發達者而言,需要回報社會,扶弱濟貧,積善行德。
對興企從商者而言,需要誠信守法,以誠培德。
對百姓而言,需要愛家愛國,忠孝從德。 對一個人的最低要求而言,不可缺德。勿以德(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富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德行天下,天下才會通透通達,社會才會和諧美好。
一個理想的家園,不在於它的奢華,而在於歷史文化和現實文明的和諧共生。善德文化既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精髓,也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礎。弘揚善德文化,既是傳承本土優秀文化,也是創造鼎城美好家園的需要。

文化

與堯舜齊名的善卷,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鼎城區作為“善卷故里”以及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發祥地,著眼於挖掘和弘揚善卷文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近年來,該區開展的“十大善德公民”評選、全國性善卷文化徵文、首屆善卷文化高峰論壇、“善卷傳說”探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等活動,不僅吸引了外界的眼球,而且讓“善德文化”成為鼎城區的精神之魂。為營造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的濃厚氛圍,該區已創作了一批以善卷為題材的文藝精品,善卷文化研究所和善卷道德文化研究基地正在籌建之中。按照“善卷故里,幸福鼎城”的發展定位,鼎城區在5年內將投入350億元用於城市建設,各種標誌性的建築都將用善卷命名。目前,善卷文化公園、善卷醫院等十大“城市建設標誌性工程”正逐一啟動。
江南城區與市區一水相隔,國道和省道在此交匯,沅水三橋和機場路即將開工建設,投資7.8億元的空港新城和斗姆湖物流園正在進行規劃中,這些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將促進江南城區擴容提質進程。鼎城區在這樣的背景下開發西區更是注意到了融入文化底蘊,特別是善德優良傳統文化。江南城區位於善卷垸內,善卷垸由來已久,源於遠古人物善卷。善卷是常德人,與同時代,古籍《慎子》、《莊子》和《呂氏春秋》都有關於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辭而不受的記述。曠古至今,善卷不僅有“帝者師”的美稱,而且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善”和“德”優良傳統的化身。善卷曾居住的枉人山,到隋朝時被命為“善德山”,後簡稱德山,也就是現在的德山開發區。而且,一則“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的古諺也流傳甚廣,也表明常德具有古文化內容豐富的特色。在江南西區的開發建設中凸顯善德文化,能更好的體現西區的特色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