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

善卷

善卷,又稱單卷相,單父人(今山東菏澤市單縣),傳為堯舜時隱士。他辭帝不授,歸隱枉山(今湖南常德德山),德播天下,成為中國道德文化的淵源。

基本介紹

  • 本名:善卷
  • 別稱:單卷
  • 所處時代:遠古後期
  • 民族族群:東夷族
  • 出生地:單父(今山東菏澤市單縣)
  • 封    號:宋真宗時“遁世高蹈先生”
詳細釋義,相關故事,

詳細釋義

1、相傳為堯舜時隱士。
他辭帝不授,歸隱枉山(今湖南常德德山),德播天下,成為中國道德文化的淵源。
《善卷祠記》留有“德山蒼蒼,德流湯湯(音讀shang),先生之名,善德積彰”之語,“常德德山山有德”之美譽也由此而來。
典源
《莊子》雜篇·卷九下《讓王》
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
運用示例
《呂氏春秋·下賢》:“ 堯 不以帝見 善綣 ,北面而問焉。”
王維 《過沉居士山居哭之》詩:“ 善卷 明時隱, 黔婁 在日貧。”
(2).洞名。
旅遊勝地,在 江蘇省 宜興市 西南 螺岩山 上。有上、中、下、後四洞,多大型石筍和鐘乳石,形成石獅、石象等景物。下洞地下河可行小舟,自後洞出。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常州府》:“﹝ 國山 ﹞其東南曰 善卷洞 ,一名 龍巖洞 。有三:一曰乾洞,其二曰大、小水洞。相傳 周幽王 二年,洞忽自裂,門廣二十尺,初入若險仄,中極平曠,可坐千人。”

相關故事

善卷,遠古堯舜時代人。古籍《莊子》、《呂氏春秋》記載了他的主要事跡。善卷居枉人山(或稱枉山),即今常德德山。堯帝南巡北歸時途經此地,以“北面而問”的大禮向善卷求教。
隨行人員不理解:堯是天子,善卷是平民,為什麼這樣過分地禮遇他呢?堯帝解釋說:因為善卷是得道的人。對於得道的人,不可傲視。我的德行智謀不及善卷,所以向他行弟子拜師的大禮。從此,善卷以“帝者師”的美稱名聞天下。離德山不遠有一個地方自古就名堯天坪,相傳堯帝就是經那裡到德山的。 舜繼位後,聽到很多關於“帝者師”善卷的事跡,也在南巡的途中專程到枉人山拜會了善卷。經過交談,由衷佩服,要將天下禪讓善卷。善卷力辭:“我立身於宇宙之中,冬天穿著皮衣禦寒,夏天穿著精細葛布能夠防暑。春天耕耘播種,身體能夠勞動;秋天獲得豐收,糧食足夠一年的食用。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優哉游哉,怡然自得。我哪裡會去想承擔治理天下的大任呀!哎呀,您真是太不理解我了!”說罷,善卷為避免舜帝的再三懇請,躲進深山之中去了。  隋朝刺史樊子蓋蒞任常德,聽說善卷曾居枉山,故將此山易名“善德山”,後人簡稱德山。於是便有名諺“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1956年6月,毛澤東在寫《水調歌頭·游泳》詞時,提及這則廣為人知的民諺。
善卷,又稱單卷,單父,一說居於菏澤單父,即今菏澤單縣。善卷又稱單卷,先秦時代單父一名由此而來,單縣至今有單卷傳說,為舜師,即舜的老師。善卷為東夷人,東夷族“居雷澤”,即今菏澤境內大澤,菏澤地名亦因古大澤而來,在漢語中菏字為專有字,專指地名,可見此字在漢語中來源已久。單縣至今有單姓居住,族裔眾多,古雲曰:單無二單,指的是單姓起源單一,來源於單卷,其家譜可追溯。史載善卷為避免舜帝的再三懇請,躲進深山之中去了,而其族為紀念他,遂以單為姓,沿用至今。因東夷族多活動于山東境內,尤其菏澤境內,若以常德德山為善卷早期居住地,疑不太合適。
單縣傳說單卷是遠古後期菏澤四澤六水之地的東夷族中影響較大的政治領袖、氏族首領,因善道術,有德行,被時人尊稱為單父,曾居於單父(今山東單縣)。唐堯坐天下聽說單卷得了道,就面朝北來侍俸他,等到堯把天下讓給虞舜以後,舜又去親近他,要把天下讓給他。單卷說:“余立於天地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宇宙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
盛傳其後,單卷南下過江而隱居於江蘇宜興山中,今有單卷洞,為四A旅遊聖地。古人為紀念他,把單卷所居之地稱為單父,夏商為單父邑,秦置單父縣,直到明洪武初年,去父字而為單縣,單父城是菏澤具有四千年歷史的古城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