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一個歐洲項目

啟蒙:一個歐洲項目

這是一本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16年5月出版的圖書,本書將描述歐洲史和記述西方哲學人物傳記結合起來,對創立啟蒙概念的思想家和當代啟蒙代表人物都做了梳理,進行精闢的分析。

基本介紹

  • 書名:啟蒙:一個歐洲項目
  • 作者:(德)曼弗雷德·蓋爾
  • 譯者:黃明嘉 高星璐
  • ISBN:978-7-5495-7912-9
  • 類別:歷史類  思想史
  • 定價:48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5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主要內容,作者簡介,目錄,書摘,

主要內容

三百多年來,為啟蒙和人權的鬥爭一直在持續。作為一個狹義的時代概念,歐洲啟蒙跨越英國革命到法國大革命的一個世紀,這事並非偶然。它是一個至今尚未失卻其戰鬥力的哲學和政治的綱領性理念。
本書涵蓋啟蒙奠基者洛克康德孟德爾頌盧梭狄德羅等的生平事跡,還涉及當代受啟蒙影響的代表人物阿倫特波普哈貝馬斯德希達等的思想理念。
二十世紀令人恐懼的專制回潮說明啟蒙仍具有現實性;即便當今,啟蒙項目也不乏全球性的重要意義,只要想想各種花樣翻新的宗教—政治原教旨主義引發持續不斷的衝突即可明白。

作者簡介

曼弗雷德·蓋爾 1943年生,在馬堡大學漢諾瓦大學教授多年語言學和文學。自由政論作者,大學編外講師。著有《康德的世界》(2003),《聰明人嘲笑什麼》(2006),《洪堡兄弟》(2009)等。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黑暗中的燭光
約翰·洛克是怎樣產生人權、寬容和獨立思考等觀念的?
一、洛克怎樣成了沙夫茨伯里的人
二、人權的發現
三、啟蒙的影響力受到局限
四、論寬容書簡
五、大革命的哲學家
六、自由生活,獨立思考!
第二章 真理能經受住任何光亮的考驗
幽默紳士沙夫茨伯里為何取笑宗教狂熱者?
一、對未來紳士的教育
二、“道德感官”
三、對宗教狂熱者可以諷刺嗎?
四、對可笑之事的檢驗
五、論戲謔和幽默的自由
第三章 人是自然的傑作
法國“邪惡”哲學家如何把英國楷模人物的理念極端化
一、從英國自由思想家到法國哲學家
二、伏爾泰在英國學習自由思考
三、此人思想豐富,卻極度危險
四、盧梭探視獄中狄德羅
五、《百科全書》的知識體系
六、人的自然化道路
第四章 我們所思所夢,唯啟蒙而已
摩西·孟德爾頌如何致力於提高猶太人文化和社會地位
一、沿著摩西·邁蒙尼德的足跡
二、進入新的哲學世界
三、德國的蘇格拉底
四、這個猶太人為何不願做基督徒?
五、公民權的改善與宗教寬容
六、啟蒙之友社
七、同哲學狂熱者的最後戰鬥
第五章 撫慰人心的未來展望
歐洲人是康德的信徒嗎?若是,理由何在?
一、康德與伊拉克戰爭
二、科尼斯堡的世界公民
三、從批判到啟蒙
四、源於自己的實踐理性
五、純理性範圍的宗教
六、以世界公民為目的的哲學史
七、歐洲持久和平之夢
八、沿著康德的足跡:卡爾·波普,漢娜·阿倫特
第六章 唉,你能做到為人公正嗎?
巾幗鬚眉的輓歌:奧蘭普為何被押上革命廣場的斷頭台?
一、未成年的女性
二、女兒控告父親
三、奴隸之友
四、女性天生是自由的
五、身陷政治齒輪機
六、女士殞命
第七章 個體的多方面教育
威廉·馮·洪堡如何成了接受啟蒙的獨立思想家?如何提出他的教育理念?
一、法國革命的歷史標誌
二、柏林啟蒙友人圈
三、自然生成欲望
四、整體目的論原理
五、比起改革,人們為何更喜歡革命?
六、本著啟蒙精神改革教育
七、讓人變為成年人的教育
譯名對照表

書摘

前 言
啟蒙
它在初始是一種比喻:猶如晨空明澈清朗、夜間黑暗被驅逐一樣,人的智力悟性也應曉事明理。 1691年,“智力啟蒙”這一術語就已出現在詞典里。頭腦清醒者藉助明晰的概念和敏銳的判斷力明白無誤地識辨真實情況。“啟蒙”是一種概念,它以理性為取向,反對“模糊”臆測。“模糊”臆測使事物曖昧難辨,使人如墜五里霧中。“啟蒙”的矛頭指向迷信、崇拜、偏見、狂熱、狹隘和想入非非,它同時又是人正確使用自身理解力的一種積極的綱領性的理念,對成年人的獨立思考情有獨鐘。這便講清了“啟蒙”那獨具解放特性的認知宗旨。啟蒙同一切意欲阻撓人獨立運用理解力的權威勢力進行鬥爭。
歐洲
信奉理性,要求解放,此為啟蒙之特性。啟蒙是歐洲新時代的一次思想和政治運動。作為狹義的時代概念,啟蒙運動發生在介於兩次革命之間的那個世紀絕非偶然,那兩次革命打破了教會和國家的絕對特權地位。啟蒙運動始1689年英國大革命,止於一百年後 1789年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時,法國哲學家們反教會反封建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而德國啟蒙家也開闢了歐陸中心第三大啟蒙陣地,儘管他們比英國啟蒙家的經驗少,比法國啟蒙家對宗教和國家的批判性弱,比以上二者的政治性稍遜,然而他們特別敢於冒險犯難,為獲取批判性的理性和生活的實際幸福而戰。人們回顧文化史,啟蒙運動便彰顯它作為帶有普遍訴求的歐洲項目那超凡脫俗的風貌。明辨哲理、啟蒙、釐清和頓悟,這些組合性精粹必然孕育出一個全球政治性的歐洲,它要超越一個由官僚主義操控的、不斷發生經濟政治危機的經濟結構體系。
規劃
伊曼努爾 ·康德1784年斷言,我們不是生活在受過啟蒙的時代,而是生活在啟蒙時代。他指出,啟蒙不是狀態,而是過程;不是存在,而是變化,所以啟蒙歷史的終點是開放性的。沒有什麼能擔保啟蒙在實踐方面一定成功。“規劃(道德寓意)。這是人們企望實現的一個計畫,然而,從計畫到實施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從實施到成功,這條路會更加遙遠。所以,人們才經常迷戀於一些荒唐行為。”這些話可從狄德羅和達朗貝爾出版的《百科全書》讀到。《百科全書》是法國學者群體共同創作的啟蒙讀物,他們同教會和國家的強烈抵制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鬥爭。沒有反啟蒙就沒有啟蒙。啟蒙運動的歷史,尤其是歐洲激進人物時代的歷史,讓人憶及西西弗斯行動的荒唐,他不得不把石頭一再推上山去,但石頭總是滾落深淵。
普遍意義
即便啟蒙項目是在歐洲設計的,它也不局限於歐洲。康德就將“啟蒙”理解為一個世界性概念,此概念所涉,必是人人關心的東西。啟蒙不局限於法國人、義大利人、英國人、德國人或其他民族。它集中在“人的目的”這個點上,關涉的乃是人走出未成年狀態,即關涉每個人的權利。人非物,人是具有自身尊嚴的成年人。啟蒙運動試圖從哲學角度闡釋,從實踐上實現那些天然屬於每個人的東西,它把這天然權利理解為人權的一部分。人權即人人享有之權,其核心是思想自由和政治自由,肉體不受傷害,以及財產所有權不被剝奪。這些東西只有在國際大家庭,即一致承認人的一切權利的國際大家庭方能實現。當今,全球愈益聯網的世界公眾論壇可為人權起訴。
現實性
獨立思考“何謂啟蒙”,這個問題在啟蒙意義上是不能單純通過回顧哲學史來回答的,它集中針對當代探尋啟蒙的現實性。啟蒙的合理性並非單單在於它指出了那個穩定的被認可的特權,還因為它提出了每個成年人能以自己的理解力去遵循的道統法理。它在這方面絕對具有現代性,也勢必遭到各種勢力的抵制。這些勢力藐視人在宗教、思想和經濟領域的自治權。在歐洲啟蒙世紀,這些勢力的扮演者是基督教教條、宗教權威人物和國家封建強權;當今則是全球範圍內的宗教激進主義和那些被權威統治的國家,它們是一股反啟蒙勢力並以此身份在起作用的。在美國,人們發現了被描述為“後啟蒙”的大倒退:思維方式的特點是,理性的論證、批判性的爭鳴和坦誠的理解越來越少,反對啟蒙的聲浪越來越高,反對宗教寬容、政治自由、思想開放、文化多樣性、相互尊重和世界公民氣質。
宏大的敘事
歐洲現代社會內部也拋棄自己的理念,這屬於歐洲現代社會的流轉變動。對啟蒙運動持批判性的責難流布甚廣,從所謂災難性的、形成完整體系的“啟蒙辯證法”到“啟蒙之貧困”,從遊戲過了頭的啟蒙到耽於幻想的啟蒙,從崇尚空談到無從實現的啟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們後現代社會宣布啟蒙這部“宏大的敘事”作品僅為往昔的一個檔案而已,人們不再相信這一前景:世界上理性的自由的人們會對啟蒙取得一致性看法。於是,以往人們經過勇敢而卓有成效的鬥爭之所得就輕易被拋卻了。對於世界上那些叛逆者和不同政見者的作為,人們的觀察眼力也變得模糊起來。那些人在許多至今仍實行極權統治的國家裡為啟蒙理想而奮鬥,鐵肩擔道義,鋌而走險,為此而遭迫害、處罰、孤立,甚至被殺害。
七篇敘事
過去總有一些啟蒙者個體在頗成疑問的歷史形勢下仗義執言,其中一些人促成了自由運動的興起,且成就斐然;另一些人則敗於超強的敵對勢力,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如若沒有為啟蒙奠基、鬥爭和受苦的具體鮮活的榜樣人物,“啟蒙”就是一個空洞概念;倘若他們不是遵循“隨時做獨立思考”這一超個體的準則,這些人在哲學、文學和政治領域的活動就是盲目的。此書無意於“宏大敘事”,而選擇七篇人物生平和作品的歷史予以敘述。每個案例都以其特殊方式表明同一個意圖,不管是政治自由主義、猶太人的解放、婦女平等,也不管是人的自然化、充滿幽默感的道德化或成年人的教化。我們在此所遇到的人物,有頭腦清醒的思想家,主張男女平等的婦女,有教養的猶太人,無宗教信仰的自由主義者。我們看到一個複雜而相似的網路,卻看不出一個固定的類型;文中隨之還有討論,各種思想多聲部地交匯,相互確定或相互摩擦。我們認為這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各種人物生平及創作的故事,充滿戲劇性。此書激勵我們思索並本著啟蒙精神一道行動。
打頭陣的是約翰 ·洛克,此君在多年流亡後於 1689年重返故里,旨在給那裡的公民們點亮一盞小小的明燈。
2011年 9月於漢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