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鎮

啟蒙鎮

啟蒙鎮,隸屬於貴州省錦屏縣,地處錦屏縣西南部,清水江南岸。東接平略鎮和偶里、鐘靈、隆里鄉,南界黎平縣鰲市鎮,西抵固本鄉,北鄰河口鄉,東西長19.7公里,南北寬17.2公里,土地總面積197.8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啟蒙鎮
  • 所屬地區錦屏縣西南部
  • 面積:197.8平方公里
  • 人口:24498人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自然資源,旅遊資源,

鄉鎮簡介

2006年底下轄24個行政村(現已合併為22個行政村),126個自然村寨,232個村民小組,5995戶,24498人。
2003年6月,在教育部實施的嘉誠基金會西部120多所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扶貧示範項目中,啟蒙中學被列為農村中學現代遠程教育示範基地。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啟動,給貧窮落後的啟蒙鎮帶來了希望,帶來了經濟的飛越。隨著中央把遠程教育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開,自2004年9月底,啟蒙鎮共建成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站點30個,其中信息站2個,村完小接收站24個,村黨員活動室接收站2個,教學點播放點2個。實現了遠程教育“村村通”目標。啟蒙鎮的遠程教育也為全鎮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歷史沿革

啟蒙,舊稱婆洞,行政建置較晚。元、明至清代中期,鎮境分別屬於黎平府龍里長官司和中林驗洞長官司管轄,清雍正以後,隨兩長官司屬黎平府開泰縣。民國3年(1914)成立錦屏縣,今啟蒙鎮啟蒙、巨寨、勝利片區和地茶片區的高表村歸錦屏縣管轄,而地茶片區的地茶、八里、八瓢、鵬池、地稠和啟蒙片區的西洋店等村則隨隆里鄉屬黎平縣北二區管轄,民國30年(1941)隆里鄉由黎平縣劃入錦屏縣,地茶等村隨入錦屏版圖。民國3年(1914),縣下實行團防自治,設邊沙團防分局,屬第五團防總局(設在今河口鄉瑤光)管轄,啟蒙地區始有行政建置。民國19年(1930)改設邊沙鄉,24年(1935)設邊沙聯保,31年(1942)廢邊沙聯保,設啟蒙鄉。1950年1月設啟蒙區,管轄今啟蒙鎮和固本、河口、隆里、鐘靈4鄉。1953年實行民主建政,今鎮境內設有新建、新華、勝利、和平、興隆5個鄉。1958年將隆里、鐘靈兩鄉劃歸敦寨區,同時將新建、新華兩鄉合併建啟蒙鄉。1992年2月撤銷啟蒙區,將啟蒙、勝利、巨寨、地茶4個鄉鎮合併建成現啟蒙鎮。

自然資源

啟蒙鎮屬傳統林區,是全國的杉木重點產區之一,素有“杉鄉林海”之稱。長期以來,林業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支柱產業。清代以來,這裡的優質木材通過烏下江、八洋河及後來的公路源源運出,流向全國各地。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地茶率先創辦昔門集體林場面積達7000多畝,1983年獲省人民政府“努力多栽搖錢樹,山區變成大銀行”獎旗 1988年,首個貸款創辦的個體林場成立,造林2000餘畝,創全縣之先。1990年11月,創辦錦屏縣最大的股份制林場——興啟林場。至2006年,全鎮有大小林場77個,經營面積93862畝,占全鎮地林總面積46.4%,成為鎮內林業的主要支柱和載體。2006年,全鎮有林地面積224401.5畝,森林覆蓋率達66.87%,鎮內山山嶺嶺滿目蒼翠,杉林森森,如一座座巨大的綠色銀行,在不斷增值繁利。

旅遊資源

啟蒙鎮婆洞位於啟蒙鎮鎮政府西南面(者蒙村方向)500米處,花橋橫跨在22米寬的溪面上,為懸掛山頂兩面垂檐式、木質建築。花橋全長48米,寬4米,高4米,總計十八間,兩頭為垂檐屋頂八字六角組合體連線,該橋由於採用獨特的建築工藝建成,其造型精巧,雖無雕樑畫棟傳統藝術於其上,但樸實而古老的建築形式令爾觀之必驚嘆其為世間罕見木質精品建築。橋中間向上穿出六角垂檐閣約3米,攢尖頂;風雨橋正中式一條筆直的長廊,兩兩側為半腰欄桿,僑上鋪有厚木板(杉木板)作為來往行人跨溪交通道,同時有時一個乘涼、避風雨、觀花賞月、行路休息和閒聊的好場所。
每年夏秋夜晚,啟蒙鎮附近侗家的男女青年都會來這裡對歌戀愛,這裡是青年歌手們展示個人才華與智慧、放歌於情愛間的“樂園”。遠望婆洞風雨橋,其自然姿態於橋頭的參天古樹、背後青山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幅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侗鄉風景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