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正中學

啟正中學

啟正中學創辦於1995年5月,是杭城第一所依託省一級重高-杭州高級中學而建的國有民辦國中。從2002年7月起,正式劃歸杭州市下城區教育局管轄,並遷入孩兒巷52號,成為在市中心地帶擁有理想教育場所的學校。學校堅持“優質輕負”的辦學方針,秉承“啟智正德”的宗旨,取得了讓社會和家長滿意的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啟正中學
  • 創辦時間:1995年5月
  • 學校類型:國有民辦國中
  • 宗旨:啟智正德
  • 前任校長:陳翔雁
學校簡介,辦學理念,辦學質量,師資隊伍,所獲榮譽,交通方式,

學校簡介

杭州啟正中學創辦於1995年5月,是一所依託浙江名校——杭州高級中學而建的民辦國中。
杭州啟正中學的校名源於清浙江道監察御史林啟設養正書塾。
林啟,生於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字迪臣,福建侯官人。他是清同治甲子(公元1864年)舉人,於清光緒丙子二年(公元1876年)中進士,擔任過編修,陝西學政,後又任浙江道監察御史。提出過“簡文法以核實政、汰冗員以清仕途、崇風尚以挽士風、開利源以培民命”的政治主張。1900年4月24日,林啟在杭州去世,享年62歲。
林啟最大的政績,在於他興辦教育,開創了杭州近代教育的先河。
清光緒二十三(公元1897年),林啟在杭州蒲場巷普慈寺原址創辦了“以講求實學為第一義”的求是書院。求是書院後來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浙江大學
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林啟又在大方伯原圓通寺建立了養正書塾。 1901年11月,養正書塾改為杭州府中學堂。辛亥革命以後,改稱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1923年,和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合併。1927年起高國中分置,高中稱為省立杭州高級中學。林啟為杭州中等學校的創辦開了先河。以後,杭州一些中等學校陸續開辦起來。
1995年5月,杭州高級中學依託自身的品牌優勢、師資優勢,創辦了杭州啟正中學。富有底蘊的杭高人,經過幾番思索,根據林啟辦養正書塾而後有杭州高級中學這一歷史淵源,各取林啟的“啟”與養正書塾的“正”組合成“啟正”二字作為啟正中學的校名,意謂“啟智正德”。
啟正中學辦學以來,一直傳承杭州高級中學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辦學思想。
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從清末浙江最早的公立現代中學到五四時期浙江新文化運動中心,從浙江規模最大的綜合中學到享譽全國的江浙“四大名中”之一,至今歷時百餘年。期間匯集了如魯迅、李叔同、朱自清、葉聖陶等諸多名家大師,湧現出一大批如徐志摩、豐子愷、金庸、張抗抗等文化名流,姜立夫、陳建功、徐匡迪等科技精英以及徐光春、盧展工等傑出校友,至今已有46位杭高校友當選為中外院士,被譽為“院士的搖籃”。1999年5月18日,江澤民同志為學校百年校慶題詞“重視基礎教育,提高國民素質”。
杭州高級中學弘揚百年杭高“科學、民主、求真、創新”的文化精神,秉承“以傳承文化立校、以最佳化師資立業、以精進道德立人”的辦學思想,堅持“科學與人文並重,規範和個性共存”教育理念,推進素質教育,提升辦學品質,在滿足家長與學生升學需求的同時高度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 在2004年教育局辦學督導評估中,該校被評為“優秀級”中學;同年還被浙江省教育學會評為省優質特色教學民辦學校。此外,學校還曾榮獲區滿意校園,中國小體育訓競工作先進集體,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基地,區文明單位,區綠色學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

辦學理念

1.樹立“對學生成人負責,為學生成才奠基”的教育價值觀
“教育是使人文化和人化,確立人的獨立地位和主體地位的活動;不斷覺醒人的自我意識,反思自我的存在以及他所生存的社會,從而批判地建構自我、建構他理想的生活圖式的活動;使人能動地處理他所生存的生活世界的活動;直接參加學生對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建構,融入學生的生長和生活過程的活動;把學生引向可能生活,並對學生的生活具有魅力和生命感的活動”。所以,真正的教育應該為學生的終生奠基,為學生未來發展負責,以發展人性為本。教育始終應該在思考和追求一個既要生存又要發展,既要對學生的現在負責,又要對學生的未來負責的可持續化道路。學校必須搭建學生人格發展的平台,搭建好梯子而不用花費學生全部的精力,不抹殺他們的個性的發展。一句話,教育是對學生生命的成全。國中三年是孩子接受基礎教育最重要的學段,是孩子今後的學習的承前啟後階段,是整箇中學階段的基礎學段。中考只是加油站,不是終點站。國中階段,孩子的身心健康,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孩子熱愛學習的質量,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等,永遠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孩子的基本能力(閱讀、計算、寫作、述說、傾聽、觀看、使用計算機等)和學業成績。就學業而言,我們在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同時,更應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潛力;關注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行動能力的培養。知識不等於智慧型,學業成績不等於思維品質,課本知識不等於基礎知識,應試能力不等於綜合能力。因此,做國中一定要將孩子整箇中學六年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察,要“站在國中,望著高中”,立足於國中,但不局限於國中,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負責。
2.秉持“啟智正德”學校核心價值觀
啟正,乃“啟智、正德”之意。我們把“啟智、正德”作為校訓,我們認為,“啟智、正德”是對教育本質的最好詮釋,也是啟正中學的使命。
“啟”即“啟智”, “啟智”就是啟迪智慧,授人以漁,培養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育的真諦是培養人的智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魚”即“知識”,它並不等於智慧;“漁”是求知的思維和方法,它才是智慧。這種求知的思維和方法,能幫助學生極快地吸納知識,進行積極地思考和創造,從而發展智慧,造福人類。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靈性,引導學生追求知識,親近智慧型,發展智慧。啟智就是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認為這是應該關注的國中學段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能力。
“正”即“正德”。何謂“正德”?“正”在辭源上的解釋是“匡正、扶正和回歸”,又包含“堂堂正正,錚錚鐵骨”的意思。“正”還有“檢點、檢討、反思和校正”的意思 。“德”的意思是指“人的道德、品德和德行”,還指“人的修為、情操和氣節”! 古訓云:“德為人立身之本”,“人無德不立”。因此“正德”的含義是時刻不忘檢討、檢點自己的德行,校正自己的德行,並肩負匡扶社會公眾德行的職責!正德,就是引導學生,拒絕平庸,追求崇高與偉大,追求卓越。因此,“正德”就是培養要學生的反思精神、批判能力,這也是國中階段學生的核心能力之一。
3.構築“輕負優質,學有潛力”的學校願景
我們明確提出了“輕負優質,學有潛力”的願景。首先,“輕負”不等於沒有負擔,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留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和空間,閱讀經典,親近自然,張揚個性,磨礪能力,不是學生時間完全被課本、作業填充,學生完全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其次,“輕負”就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留給孩子一定的自主安排的時間和創設合理的活動空間。“優質”就是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是人品端方,行為得體,身心健康,學業優良,特長突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現代人。學校要“搭建學生人格發展的平台,搭建好梯子而不用花費學生全部的精力,不抹殺他們的個性的發展”。反對過度學習,讓學生學有潛力。“學有潛力”是:從時間上看,學生有自主自由安排的機會;從空間上看,學校有各種活動提供給學生參與,學生有能力積極參與;從學習能力上看,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4.營造“協作、誠信、尊重、責任”的人文氛圍
我們提倡“協作、誠信、尊重、責任”的學校精神。努力構建以此為核心要素的校園人文氛圍。
“誠信、協作”它既指教師的誠信與協作的自覺行為,也是指培育學生具有誠信與協作的價值取向,同時還是對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的一種人際關係的描述。其中,核心是教師的誠信與協作。要求教師對學生誠信,在師生的教與學的交往和活動中認真負責;對學校誠信,積極維護學校的各類管理制度,參與學校所有教育改革活動;對學生家長誠信,在與家長積極主動溝通交流中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和我們社會誠信,真正肩負起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下一代神聖使命,將其自覺體現和落實到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責任” 指責任意識,也就是主人翁意識。每個人都是學校和社會的主人翁,都應當自覺地行使自身的權利,自覺的履行自身的義務,從而對學校、家庭、社會和自己負責。
“尊重”即尊重意識。是學校精神的一個的核心理念。“尊重”,即尊重他人,尊重差異和多樣性,尊重環境與資源。在教育中師生之間的尊重,思想之間的尊重,行為之間的尊重,尊重個性,尊重興趣,尊重情感,尊重自然與社會等等。
5.塑造“人文、精緻、和諧、開放”的外部形象
人文和諧,身心和諧發展、人與人之間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
(1)創建和諧校園
學校十分注重家校溝通,設立家長熱線,每天安排專人接聽、記錄,限期給予答覆。堅持“家長開放日”傳統,每學期開學第一天各年級的任何一堂課,均接受家長的聽課評課。學校工會每年組織“我是啟正人”的主題活動,黨支部則開展了系列“正德大講壇”活動。這系列舉措,使啟正校園日趨和諧。學校德育部門2006學年重點推出了“我閱讀,我快樂”、“我理財,我快樂” 、“我實踐,我快樂” 、“我展示,我快樂”、“我節約,我快樂”等五項“快樂成長工程”。2007年6月學校心理輔導站被評為下城區心理輔導“優秀站”。 區學校心理輔導站評估小組對我校的心理宣洩走廊和心理健康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學校通過組織德育骨幹拓展訓練,全體教職員工 “向心力培訓”等方式,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打造和諧團隊。
(2)組建和諧班級
管理科學、健康和諧的班集體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證。近年來,我校每年派出班主任參加全國知名教育專家的講座,如:任小艾、魏書生、李鎮西等,以學習先進的班級管理經驗。面對班級中的問題學生,學校從社會穩定的高度,端正思想,明確職責,通過多年的不斷實踐,建立行政班子成員下班聯繫等系列制度,總結出一整套問題學生的教育方法。
(3)構建和諧課堂
學校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以構建多元化課程結構、探索高效率教學模式為核心工程。實行以基礎性課程為主,探究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為輔,逐步使“必修課程、社團課程、榮譽課程、多采課程”配套成龍,結構最佳化,更促進了當代國中生的多元智慧型發展。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實效。 2007年秋季開始,學校進行教學微格分析,從教師、學生、課程、課堂四個維度對課堂教學進行觀察,為教學中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教研活動、課堂文化創造提供了一個話語體系,以便和諧課堂的深入跟進。
(4)打造和諧師資
學校在辦學實踐中深刻認識到,以往的辦學成就得益於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未來新的發展更需要素質優秀的教師。我們對教師隊伍的要求是:師德高尚,業務精深,團結勤奮。
學校一方面嚴格要求教師參加各種繼續教育培訓,加強基本功,提高業務水準。學校還設立了專項基金,把有發展潛力,酷愛教育工作的教師送出去培養。另一方面鼓勵教師擴大知識面,用“第三隻眼睛”來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讓他們在不同的思維碰撞中產生新的教育觀、育人觀和人才觀。
學校一方面主張教和學都要有個性,要體現自己獨特的思路、方法和特色,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在共生共榮的集體氛圍中,教師的個性化教學也使學校教育更富於活力。我校語文組的自編教材是市“校本教材”的成功力作,不僅獲得了很高的教改效益,而且引起杭州媒體的極大關注。自然組通過團結協作,形成了系統的競賽課程,競賽成績一直是杭城國中的領頭雁。
(5)爭創和諧家庭
家長的素質和觀念,也決定了學生成長的空間。學校繼續分年級、分層次辦好家長輔導學校。組織專家講座,針對青春期、人際交往、考試焦慮等方面的問題,向家長傳播科學的親職教育觀念,並進行有效指導,實現教育的一致性,形成了教育合力。
精緻
精緻,指辦學形態的“精”,精深的理念、精幹的師資、精良的教學、精確的管理、精誠的服務、精緻的校貌等;
(1)打造一支精幹的教師隊伍
優異的辦學成果來源於出色的師資隊伍。我校45歲以下的教師占82%,中高級職稱教師占79%,其中市教壇新秀以及省市優秀教師20餘人。教師富愛心、樂奉獻、善研究、重創造。教師在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類技術比武中均取得優異成績。
(2)倡導日常管理的課題意識
我校是杭州市教科研基地學校。學校將德育、教學、行政的各項管理工作課題化,為目前的高位發展提供了支撐和動力。2006年學校與《杭州地域文化與世界文化遺產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組達成合作意向,開發出版了《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校本課程。目前學校有省級重點立項課題一項,市級立項課題三項。
(3)樹立文化積澱的品牌意識
近年來,啟正“輕負優質”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特做法,在新課改如火如荼的今天,日益顯現出它的優勢,社會的讚譽聲日漸高漲。廣大家長、社會人士對啟正以下做法的認同度越來越高:
第一,關注課程設計,關注實現目標的方法和過程的合理性。
第二,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留給孩子一定的自主安排的時間。
第三,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決勝課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第四,鼓勵教師“閱讀經典,親近巨人”,要求教師“立足當下,延伸兩頭”,提倡“教師下海,學生上岸”,努力提高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
(4)營造高雅別致的校園環境
學校實現了操場塑膠化、室外地面地磚化、室內地板化、校園綠化園林化、音樂教室美術教室以及微格教室的專業化、多媒體設備進班級等校園改造工程,使學校整體形象得以全面提升。同時加強牆面文化的建設,讓牆面說話,給學生更多的展示平台。
開放
開放,內含做“強”之意,並有國際視野,以廣博的視野和強大的優勢,更廣泛地對外聯繫,加速外向型建設;
(1)積極開拓國內外多層面的文化交流
國際方面,自2004年9月與澳大利亞坎培拉中學結成姐妹學校以來,學校每年組織赴澳冬季遊學活動。澳方也每年組織學生到我校交流學習。
國內方面,學校與淳安楓樹嶺鎮中學、蕭山寧圍鎮中學結對,開展多向互訪交流,制定了包括新課程教學交流、資源共享、陽光助學等在內的幫扶機制。此外,學校還與省內外的10多所學校的老師進行交流學習。
(2)全面推進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精彩紛呈
從2007年3月起,學校開設旨在關注學生素質教育的“啟智大講壇”,通過一系列不同主題的講座,開拓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智慧。其中的理財教育系列活動得到了媒體極大關注。新華社發了通稿,人民網、浙江電視台、《浙江日報》等20多家媒體作了追蹤報導。學生社團活動成果迭出,學生自主研究的《中學生壓力調查》、《廢電池的回收意識與污染處理的調查與實驗》等10多項課題屢獲大獎,啟明星文學社姜紅葉同學在 2006年全國青少年EF 形象代言人DV大賽中,奪得11--14歲組全國總決賽的冠軍。
和諧彰顯啟正中學的人文,精緻凝聚啟正中學的實力,開放凸現啟正中學的大氣。
追求“輕負優質”做法
1.樹立課程意識,關注實現目標方法和過程的合理性。
第一,學校努力構建多元化課程結構,營造學生多維成長的生態環境。
空間是學生自由發展的舞台。明確素質教育發展的方向,在認真實現有的國家課程教學計畫的基礎上,積極對課程內容做合理調整、改革、充實,實行以基礎性課程為主,探究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為輔,逐步使“必修課程、社團課程、榮譽課程、多采課程”配套成龍,結構最佳化,更促進當代國中生的多元智慧發展。
第二,關注實現教育目標的過程和方法的合理性,反對過度學習,實現教育效益的最最佳化。醫學上有過度治療之說,在教育中也存在過度學習的現象。心理學表明,適當的過度學習,對學生鞏固知識,熟練鞏固技能是是必須的,但過分的過度學習就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和對學生權利的剝奪和身心的摧殘。過分的過度學習是不計時間、精力成本的,它追求的是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最最佳化。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就是要給學生時間,給學生機會;同時要讓學生有這個意願,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才有可能。如果學生所有可支配的時間都被學校教師、課本作業填充,學生沒有自主安排的機會,學生不會獨立學習,學生的學習潛力就無從談起,教學效益也許可能達到最大化,但沒有達到最最佳化。
2.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留給孩子一定的自主安排的時間。
教育是有規律的,我們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時間是學生最大的資源。學校應積極拓展,還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時間,自由活動的時間,正常交往的時間。國中三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一年級應該是相對寬鬆的,我們堅持上五天的課,周六不補課,意在留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多做一些課外閱讀、安排一些課外活動,努力拓展孩子課外視野,積累基礎知識,鍛鍊基本技能。同時,孩子剛從從國小到國中,學習任務的落差不宜太大,不宜國中第一年就把孩子統得過多、壓得過死,否則,孩子的心理壓力會很大,不利孩子身心健康,同時也不利今後二年學習潛力的發揮。初二年級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習能力逐漸增強,學習任務量應逐步加大,到了初三全力以赴。
3.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決勝課堂。
課堂始終是實現“輕負優質”的主陣地。我們積極構建“抓基礎、重能力、快節奏、大容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三瞄準兩力爭”的教學策略。“三瞄準”即:瞄準時間利用率,瞄準學生參與率,瞄準目標達標率;“兩力爭”即:考試考後力爭滿分,作業做完力爭全對。努力實現“三清”目標,即踐行“日事日畢”理念,實現學習任務“課課清,日日清、周周清”。套用三個工具:橫向比較工具,增量走勢分析,目標達程度分析,希望達到一個效果 ——教師對教學要“心中有數,目中有人”。
4.努力提高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概括起來三句話。
第一,鼓勵教師“閱讀經典,親近巨人”,努力學習接受最前沿最科學最有效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技能;
第二,要求教師“立足當下,延伸兩頭”,即要求教師既要立足國中教學實際,又要放眼國小和高中的教材和教育教學改革實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提倡“教師下海,學生上岸”,要求教師多做題,多研究,積極探尋最有效的教學方法,精選習題,設計科學的訓練方案,避免題海戰術,節省學生的時間資源,實現“輕負優質”的目標。
5.樹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思想。倡導健康第一,學習第二。學生綜合素質第一,升學率第二。

辦學質量

我校創辦於1995年5月,是杭城第一所依託省一級重高-杭州高級中學而建的國有民辦國中。辦學以來,一直秉承“啟智正德”的辦學理念,形成了“輕負優質”的辦學特色,取得了讓社會和家長滿意的成績。辦學以來,學校的教學質量一直領軍杭城國中,重高升學率始終位居前茅,上前三所成績尤為突出,近40%。我校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捷報頻傳,屢獲大獎。
我們的總體特色是負擔相對較輕,質量相對較高,努力實現“輕負優質”。近年來學校注重閱讀,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關注健康,健康第一,學習第二;注重能力,教師不僅“會教”而且要“教會”,學生不僅要“學會”更要“會學”。特色項目有:書法教學、定向運動、學生研究性學習,各種社團活動。
學校在各方面積極推進與杭州長江實驗國小和杭高的交流合作,注重學生學習的連續性培養。該校保送生全部 進入杭高學習。全體教師向課堂要效率,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切實減輕了學生不必要的負擔,使學生學有潛力,學有特長。學校還十分注重家校溝通,從2005年2月開始,設立家長熱線,每天安排專人接聽、記錄,限期給予答覆,使家校聯繫更方便更主動,大大提高了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覆蓋面,提升了該校整體工作的效益。
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發揮師資、區位、傳統優勢,以改革促發展,以質量求生存,努力把啟正中學打造成一所教育教學質量一流,辦學特色凸現,核心競爭力強勁的區品牌學校、杭州市名校。
校訓:啟智、正德、輕負、優質

師資隊伍

優異的辦學成果來源於出色的師資隊伍。45歲以下的教師占82%,中高級職稱教師占79%,其中高級教師15人,市教壇新秀以及省市優秀教師20餘人。教師富愛心、樂奉獻、善研究、重創造。在2005年杭州市中國小語文、數學、外語、科學和社會學科題為“課堂教學實錄-專家點評-反思與成長”的競賽活動中,該校教師6篇作品全部獲獎,占下城區國中獲獎作品總數的40%,本區兩個市一等獎均被該校教師獲得。

所獲榮譽

該校領軍杭城國中,辦學以來重高升學率始終位居前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該校的徐珂南(2006年被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提前錄取)、朱熙雯(2006年高考獲浙江省理科第二名)兩位同學一舉摘得杭州市中考得狀元和榜眼,2004 年胡霽光同學又獲得下城區各校中考總成績最高分。2006年學校再創輝煌,中考取得優異成績,前三所重高(杭二中、杭高、學軍)上線人數達114人,占學校畢業生總人數的37% 。同時,該校2006年中考科學學科平均分位居全區第一;孫凡松、周延、范臻、蔡詩淵等同學獲得數學單科滿分的好成績。
該校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捷報頻傳,屢獲大獎:2002年5月揭曉的全國國中自然學科競賽中,該校的黃勇、宋琪凡(已進入清華大學學習)兩位同學榮獲全國一等獎;2003年省第七屆自然學科競賽中,該校的許杭華榮獲一等獎(2006年被杭州高級中學保送清華大學);2004年省第八屆自然科學競賽杭州賽區唐銪澤榮獲一等獎,李聖超獲“華羅庚”數學競賽杭州賽區第一名;在2006年市教育局組織的“我心中的中國”國家版圖徵文比賽該校的陳書畫同學獲得國中組(下城區)唯一的一個一等獎。在杭州市中小學生藝術節比賽中徐珂南、魯哲(2005年首屆浙江省校外教育綜藝大賽青少年器樂金獎獲得者)、張壬璐等同學先後榮獲器樂類獨奏比賽的一等獎,鄭海彬、羅曦陽、任驍騎等三位同學獲器樂類重奏比賽的一等獎。在近兩年的全國“民族精神代代傳,爭做合格小公民”讀書知識競賽、全國少年兒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識競賽、“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全國作文大賽等競賽活動中,有多名同學榮獲一等獎,學校屢獲全國優秀組織獎。
該校一向重視學生英語口語教學,專門在初一初二年級開設英語口語訓練課。學校每年組織“啟正少年赴澳冬令營”活動。2004年9月15日該校與澳大利亞坎培拉中學正式結為姐妹學校,為學生學好英語,加強文化交流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

交通方式

地址:杭州孩兒巷52號
公交:K8,K13,K35,K274,K275,K3,K198,K92到聯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