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神之舞

啞神之舞

啞神之舞,扮演者為九人,由領頭人秘密協定,入選者為身強力壯的男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啞神之舞
  • 流行區域:南澗公郎鎮的蓋瓦灑村
  • 舉辦時間:農曆二月八
  • 入選者:男性
  • 人數:9
簡介,劇情發展,

簡介

在南澗公郎鎮的蓋瓦灑村,至今仍保留著一種奇異的民間習俗——跳“啞神之舞”,每年農曆二月八都如期舉行。
其中一人為領頭,兩人扮孔雀,其他六人扮三對“啞神”夫婦,表演時頭戴面具,男女以有無鬍鬚和臉上有無胭脂區分。化妝時用黑白二色將四肢畫成斑狀圖紋,胸部和背部貼上或畫上老虎圖案,女“啞神”上裝為彝族婦女的白衣裳青領褂。男大“啞神”手執五尺棍,二“啞神”持三角槍,小“啞神”拿一隻橫笛,三個女“啞神”均握木劍,六個“啞神”都在腰間或胯間掛上鈴鐺。扮演孔雀的身披毯子或氈子,手執竹勺於頭頂。

劇情發展

當晚夜幕降臨時,村中燃起熊熊篝火,全村男女老少及應邀而來的親朋好友,身著盛裝,不約而同走到一起,在一陣震天的過山號和喜慶嗩吶聲中,手挽手、肩並肩地繞著篝火打歌對調。此時,蘆笙聲悠悠然然,竹笛聲清脆悅耳,對調聲此起彼伏,與大山拂來的縷縷春風,交匯成一曲和諧悠揚的交響曲。就在大家酣歌勁舞的時候, 有人突然大喊——“啞神來了﹗”,頓時,舞止歌停,在一陣鈴鐺聲中,六個“啞神”和兩隻孔雀在領頭的引導下,躍入場內,開始跳“啞神之舞”。從當晚舉行打歌的人家開始,挨戶依次輪跳。先由大“啞神”跳一圈,然後其他角色才入內,跳時以打歌步伐為主,無固定格式和規則,自由表演,兩隻孔雀互相跳躍對逐,還用嘴作啄人狀態。表演完後在眾人的吆喝聲中,表演者跳躍出戶,表示該戶已送走“啞神”。如此往復直至最後一戶結束,並在全村老幼的追逐吆喝下到達村邊,卸妝後秘密返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