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漢語詞語)

問鼎(漢語詞語)

問鼎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為wèn dǐng。釋義:1、是指圖謀奪取政權,2、泛指覬覦侵占別國。3、觸犯;過問。也指奪取某些體育運動的頂尖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問鼎
  • 詞目:問鼎
  • 拼音:wèn dǐng
  • 注音:ㄨㄣˋ ㄉㄧㄥˇ
  • 典故:圖謀奪取政權
  • 出處:《晉書·王敦傳》《史通·敘事》
詞目,拼音,注音,基本解釋,出處與詳解,相關典故,相關連結,

詞目

問鼎

拼音

wèn dǐng

注音

ㄨㄣˋ ㄉㄧㄥˇ

基本解釋

“問鼎”多義項說明:1、“問鼎”直接意思是指圖謀奪取政權,也指奪取某些體育運動的頂尖成績。2、《問鼎》是由吉比特開發的一款以中國歷代的歷史人物為核心背景的MMORPG網路遊戲。3、《問鼎》還是崔偉著作的一部小說。

出處與詳解

1、圖謀王位
①《左傳·宣公三年》:“ 楚子 伐 陸渾 之戎,遂至於 雒 ,觀兵於 周 疆。定王 使 王孫滿 勞 楚子 , 楚子 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禹 鑄九鼎, 三代 視之為國寶。 楚王 問鼎,有取而代 周 之意。
②《晉書·王敦傳》:“﹝ 敦 ﹞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又“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 。
③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論逆臣則呼為問鼎,稱巨寇則目以長鯨。”
④《周書·于謹傳》:“昔帝室傾危,人圖問鼎。”
⑤明 屠隆 《彩毫記·漁陽鼙鼓》:“國號 大燕 ,偽署文武官爵,敢肆問鼎之奸。”
2、泛指覬覦侵占別國。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非報 德 也,非助 英 也,蓋欲伺瑕導隙,藉以問鼎神州。”
3、觸犯;過問。
①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孫生》:“﹝ 辛氏 ﹞牀頭常設錐簪之器以自衛。 孫 屢被刺剟,因就別榻眠。月餘,不敢問鼎。”
②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章一:“像《典論》那樣的著作,是同時的詩人們所不敢輕於問鼎的。”

相關典故

傳說禹築了九鼎,傳夏,商,周三代,成為政權的象徵。
春秋時,楚莊王陳兵於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派使者慰勞,“楚子(楚莊王)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思是說楚莊王有奪取周朝天下的意思(見《左傳·宣公三年》)。後來用“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也指在某方面取勝
十三經註疏.春秋.左傳·宣公三年(-606年)》:楚子伐陸渾之戎(今河南省伊川縣),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東周國都洛陽王城公園)。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王孫滿,周大夫),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欲逼周取天下),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之丗),遠方圖物(圖畫山川奇異之物而獻之),貢金九牧(使九州之牧貢金),鑄鼎象物(象所圖物,著之於鼎),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圖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備之),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爾雅釋詁云:若,善也;若,順也),螭魅罔兩(離,山神獸形。魅,怪物。罔兩,水神),莫能逢之(逢,遇也),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民無災害)。有昬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爾雅云:商曰祀,唐虞曰載,周曰年,夏曰歲)。商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不可遷)。其奸回昬亂(回音邪),雖大輕也(言可移)。天祚明德,有所厎止(厎音致)。成王定鼎於郟鄏(音夾辱,今洛陽西南),卜丗三十(一世,三十年),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律厯志云:周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年。過卜數也)。

相關連結

公元21世紀,美國希羅、BMG和德國史蒂夫三家IT跨國公司,為問鼎中國第一,展開了一場激烈廝殺……而他們爭奪的客戶——華信銀行,也即將上市,問鼎銀行業翹楚……參與這場搏擊的霍力——美國希羅公司的Sales,心懷問鼎高層之意,欲坐上公司副總裁的寶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