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大荊鎮

位於縣境東北部,為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雁盪山風景區的最大集鎮,舊時游雁盪,多取道大荊進山.東臨湖霧鎮,南連水漲\雁東兩鄉,西界雙峰鄉,北接東林鄉.面積13.68平方公里,轄4個居民委員會,19個行政村.人口2.2萬人,有畲族\壯族\藏族等20人,余均為漢族. 大荊鎮四周環山,中間低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小荊山、西岙山、百崗嶺、炮台山、荊山、石門山、保全山、橫山、沙壟山、洞嶺山、白峰尖、鵓鴣尖、馬腰山等.最高為白峰尖,海拔353.2米。蒲溪(大荊溪)為雁盪山風景區的最大溪流,從鎮境西南流過;東林溪從北流入.兩溪之水匯於荊山潭,折而向南,注入樂清灣. 宋建炎元年(1127)建大荊寨,為溫州十三寨之一.元初改為大荊驛,置巡檢司.明時廢巡檢司,改稱嶺店驛.清康熙元年(1662)改為大荊營,乾隆四十四年(1779),樂清縣丞署移大荊,轄十九都至二十八都之地,故有"大荊分縣"之稱.民國元年(1912)稱大荊鎮.1949年5月11日,黃樂縣人民政府在本鎮成立,大荊屬黃樂縣;6月,黃樂縣撤消,大荊重屬樂清縣.1949年10月為大荊鎮,1956年為大荊鄉,1958年為大荊公社大荊管理區,1959年恢復鎮建制,1961年為大荊鎮公社,1980年為大荊鎮.鎮政府駐西二村城裡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荊鎮
  • 所屬地區:商洛市
  • 占地面積:13.68平方公里
  • 人口:2.2萬人
地圖信息,

民國時期經濟以農業為主,工商為副.新中國成立後經40多年的發展,逐漸轉到以工業為主,農商為副,成為縣境北部的經濟重鎮.
五代時境內已有制陶業,清同治元年(1862),嶼後村的陶器窯產品,銷售至溫州\處州一帶。民國後期,始有機器生產,為兩家小碾米廠.釀造、陶器、冶鑄、鐵器、印染等行業仍以手工作業.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80年代後工業發展迅速,有鑄造、五金、機械、工藝編織、陶器、磚瓦、印刷、服裝、釀造、食品、鐵器、木器、汽車配件等門類.1990年,鑄造業和工藝編織業為支柱行業,全鎮有鑄造廠78家,從業人員近3000人,年總產值2273萬元,主要廠家有樂清縣鑄造廠、荊北機械配件廠、樂清縣金屬製品總廠等;工藝編織有縣工藝草編廠、樂寧工藝編織廠、鎮工藝編織廠、雁盪山華僑工藝編織廠等4家,產品銷往10多個國家和地區。縣屬雁盪山酒廠生產的大荊老酒為傳統名牌產品。1990年農村工業總產值為1609萬元。
農業主種水稻和番薯,1990年有糧地面積6417畝,平均畝產724公斤,農業產值1073萬元。林地發展薪炭林、用材林、竹林。水果以雪梨、柑橘、楊梅為主。經濟作物有油菜籽、花生、甘蔗、荸薺、西瓜、藥材、花卉苗木等。
大荊鎮為縣鎮北部及溫嶺、黃岩、永嘉等縣市毗鄰地區商品和土特產的集散中心.自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大荊建縣丞署起,定農曆每旬三、六、九日為市日,還有一年一度的農曆五月十三會市.民國時期,經營的行業有南北貨、綢布、百貨、中藥材、水產、醬酒等10多類.新中國成立後商業發展迅速,1990年全鎮有專業市場和個人開設的行場11處,有國營商店6家,合作商店7家,供銷社門市部34個,個體商店625家,年貿易總額達7461萬元.每逢市日,趕市人數達萬餘人。
104國道從鎮境南部邊緣穿過,距鎮中心1.5公里,有支線相接.每日有班車開往杭州、寧波、金華等地.有縣道永樂公路通往永嘉縣嶺頭鄉.1967你在蒲溪上建低水位水泥橋一座,1989年又在蒲溪上建高水位大橋一座.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設立郵政代辦所,民國21年(1932)設電話代辦處,1954年成立郵政電支局.1990年有電話500多門.
1949年有私立國中1所,國小5所.1990年有完全中學1所,國中2所,國小10所,在校中國小學生4142人。大荊國小前身為印山蒙學堂,為近代全縣創辦最早之國小。體育活動開展普遍,80年代初,全鎮19個行政村中12個村有籃球隊,14個村有籃球場,1983年獲浙江省"體育之鄉"稱號.文化設施有文化站、影聚院、廣播站、文化宮等.有醫院3所.
石門潭為雁盪山著名景點之一,兩崖懸門,雁盪山東外谷十八溪之水匯成此潭,為雁盪山第一大潭,也是雁盪山唯一舟游之處.蔗湖村的攀龍坊,建於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印山,俗稱小山頭,原有魁星閣,解放戰爭時段,現建有文化宮,有大樟樹三棵,樹齡達150多年。

地圖信息

地址:商洛市商州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