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新開路

《商於新開路》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寫商於古道崎嶇難行;頷聯用動物加時節(天文)作成對仗,寫山間崖壁上每有蜂房,與崎嶇正相應;頸聯寫商於路的景色,樹林密布;尾聯用青雲雙關妙語,點名主旨。

這首詩以寫景紀行為主,語帶雙關,並在最後一聯略有寓意,升華了主旨。作者面對此情此景,委婉地表達了希望有人能在仕途上為其開一捷徑,以便迅疾青雲直上的思想感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商於新開路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李商隱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商於新開路1
商州上洛郡,貞元七年,刺史李西華開新道七百餘里,行旅便之2
六百商於路,崎嶇古共聞。
蜂房春欲暮,虎阱日初曛3
路向泉間辨,人從樹杪分4
更誰開捷徑5,速擬上青雲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商於(wù):古地名,方約六百餘里,包括今陝西東南部的商縣、商南縣及河南西南部的浙川、內鄉帶
  2. 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李适的年號,總計21年。李西華:商州刺史。
  3. 虎阱:獵虎的陷阱。曛(xūn):黃昏時落日之餘輝
  4. 樹杪(miǎo):榭梢。
  5. 捷徑:便道。《新唐書》載,貞元七年(791),刺史李西華自藍田關至內鄉,新開道路七百餘里,從而大大縮短了荊楚通往京城竹路程。此處為雙關語,含有期望他人薦拔自己,走一條平坦的入仕道路之意。
  6. 青云:驛站名,在商州。由於有了便道,到青雲的速度加快了。此外亦為雙關語,含有直上青雲之意。

白話譯文

貞元七年,刺史李西華開新道七百餘里通往商州的上洛郡,使得過往行旅方便了。
這般遙遙無際六百里長的商於路啊,你是那樣崎嶇曲折;從古至今就遐邇聞名。
在春日的蒼茫暮色中,凸起的路面猶如蜂房,當旭日剛剛升起時,低洼的路面就象虎阱。
在深深的山谷里,小路要靠山泉辨認,在高高的山頂上人影須從樹梢分清。
有誰人能夠再開出一條捷徑,讓人可以更快地直達頂峰平步青雲。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大中元年(847)。這首詩是詩人早年應舉來往京洛途中在商於路上有感而作,當時往來京洛或往來長安濟源必定要經過函潼大道,絕無可能枉道數百里取商州一線。這條路是從長安到襄漢及湘南交廣桂管地區的大道,李商隱大中元年隨鄭亞去桂林正是經過這條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著力描繪商於新開路的崎嶇難行。暗喻仕途的坎坷艱險。旨意是鮮明顯豁的。首聯即慨嘆六百商於路,自古就崎嶇艱險。頷聯以生動恰切的比喻具體描繪路的崎嶇坎坷。凸起的路面有如蜂房,低洼的路面則如虎阱,極寫路面的不平,頸聯再寫路的險峻狹窄。伸向山崖要靠山泉才可辯認,高聳雲天與樹並肩,人行其上,達於樹梢,其艱險難行可以想見。這是詩人對仕途艱險坎坷的真切暗示和表現,也充分表現了詩人憂危的心態,看來詩人是早預見了自己仕途的顛沛坎坷。結聯是希冀之詞,希望能有一條捷徑可以很快平步青雲,見出詩人求仕心切。這首詩比輕淺露,是詩人早年作品。
作者三月初七從長安出發,行至商州一帶正是“春欲暮”的季節。末聯點“新開路”,略寓感慨。似借慨值此黨局反覆之際,仕途險峻,仍有熱中乾祿者企圖借捷徑而速登青雲。既然當權者對“德裕所薄者,皆不次用之”,則自然會有政治投機者會藉此捷徑而速登高位。

名家點評

清·姚培謙:此慨冒險躁進之徒也。自古未開之路,今人開之。捷徑既開,更有捷徑,雖蜂房虎阱、架險梯危,豈復顧哉!(《李義山詩集箋注》)
清·屈復:結句用意。(《玉谿生詩意》)
清·馮浩:及第後往來所經之作,結寓速仕之望。又曰:《寶刻類編)有《商於驛路記》,韋琮撰,柳公權書,李商隱篆額,大中元年正月立。余因疑此章亦為其年赴桂時作。但此碑亦作《商於新驛記》,乃修治驛路而新道早開矣。且玩詩句,與所云“湘妃廟下已春盡”者,必不符,故定編此。(《玉谿生詩集箋注》)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 837)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