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亞科

啄木鳥亞科

啄木鳥亞科(Picinae),鳥綱、今鳥亞綱、突胸總目、鴷形目、啄木鳥科的一個亞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啄木鳥亞科
  • 拉丁學名:Picinae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鴷形目
  • :啄木鳥科
  • 亞科:啄木鳥亞科
  • 學名:Picinae
簡介,下屬物種,

簡介

啄木鳥亞科(Picinae)包括26屬215種。嘴強直如鑿;舌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腳稍短,具4趾,2趾向前,2趾向後;尾呈平尾或楔狀,尾羽大都12枚,羽乾堅硬富有彈性,在啄木時支撐身體。除大洋洲和南極洲外,均可見到。中國各地均有分布。

下屬物種

啄木鳥亞科
7、金背三趾啄木鳥屬(Dinopium)包括4種:小金背三趾啄木鳥(Dinopiumbenghalense)、金背三趾啄木鳥(Dinopiumjavanense)、綠背三趾啄木鳥(Dinopiumrafflesii)、喜山金背三趾啄木鳥(Dinopiumshorii)。嘴與頭約等長;嘴峰稍彎;鼻脊不十分發達,與嘴峰緊密相連;鼻孔裸露。大趾或內後趾十分小或缺;第3和第4趾大約等長。翼和尾與栗啄木鳥屬Micropternus相較,是等長;外側尾羽較尾上覆羽長。兩性有紅的枕冠;雄鳥頭頂亦紅,雌鳥頭頂則黑,具白色斑點。分布由喜馬拉雅山脈向南至印度,斯里蘭卡,向東經孟加拉至東南亞各國。我國僅見於西藏和雲南南部西雙版納。金背三趾啄木鳥(Dinopiumjavanense)分布於印度、南亞及東亞、菲律賓及大巽他群島,亞種intermedium為西藏東南部及雲南南部(西雙版納)開闊的低山林地及耕作區的一種不常見啄木鳥,高可至海拔1000米。喜山金背三趾啄木鳥(Dinopiumshorii)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和緬甸西部,在西藏東南部可能為留鳥,在中國尚無記錄,但出現於有爭議的印度東北部地區高可至海拔700米。
8、大金背啄木鳥屬(Chrysocolapteslucidus)僅2種:黑腰啄木鳥(Chrysocolaptesfestivus)和大金背啄木鳥(Chrysocolapteslucidus)。嘴長而直,鼻孔長且擴張。腳格外強壯,大趾發達,爪長而強。外側尾羽較尾上覆羽略長。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及東南亞各國。我國僅大金背啄木鳥Chrysocolapteslucidus,只見於雲南西雙版納及西藏東南部。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鳥,但體型略大,具兩條黑色頰紋至頸側相連,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鳥頂冠黑色具白色點斑。喜較開闊的林地及林緣。成對活動,有時鏨木聲很大。
9、栗啄木鳥屬(Blythipicus)僅2種,包括小栗啄木鳥(Blythipicusrubiginosus)和黃嘴栗啄木鳥(Blythipicuspyrrhotis)。嘴適長而嘴峰彎,沒有鼻脊;頦角離嘴尖較近,而距張口處較遠;鼻孔圓而裸露。翼圓。尾羽尖,外側那對尾羽正好超過尾覆羽的長度。第1趾甚短,具很小的爪;第3和第4趾大致等長。我國僅黃嘴栗啄木鳥Blythipicuspyrrhotis,體羽赤褐具黑斑,形長的嘴淺黃色。與竹啄木鳥區別在體羽具黑色橫斑。雄鳥頸側及枕具緋紅色塊斑。與栗啄木鳥的區別在於橫斑更顯濃重,嘴為淺黃色。分布於尼泊爾至中國華南地區、海南島,以及東南亞。普遍罕見,棲息于海拔500~2200米的常綠林。不鏨擊樹木。在Short(1982)分類系統中把這一個單型屬併入Celeus。大概是因為羽色都屬棕、栗色類型,合併可把屬簡化。Deschauensee(1984)亦認同。我們這裡保持Peters(1948)的分類,不主張改變,是因為栗啄木鳥在地理分布上是完全獨立的,僅分布於南亞洲,而Celeus各個種卻全分布於中、南美洲,地理隔離甚大,說明該二屬的親緣關係甚疏遠,況且啄木鳥科保留單型屬的也不只栗啄木鳥一屬。當然我們主張儘量把屬簡化,但亦不贊成隨意更改前人的研究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