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曲

啄木曲

《啄木曲》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啄木曲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終南道》
作品原文,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啄木曲
莫買寶剪刀, 虛費千金直。
我有心中愁, 知君剪不得。
莫磨解結錐, 徒勞人氣力。
我有腸中結, 知君解不得。
莫染紅絲線, 徒夸好顏色。
我有雙淚珠, 知君穿不得。
莫近烘爐火, 炎氣徒相逼。
我有兩鬢霜, 知君銷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 錐不能解腸結。
線不能穿淚珠, 火不能銷鬢雪。
不如飲此神聖杯, 萬念千憂一時歇。

文學賞析

女主人公的深深的愁緒,鋒利的剪刀是剪不斷的,銳利的錐子是解不開的。漂亮的紅絲線可以串起晶瑩剔透的珍珠,卻穿不起從心靈深處流出的淚珠;溫暖的爐火可以消融一切寒霜,可怎么能融化因相思而日漸蒼老的心靈?
一個人的愁緒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思念一個人是不需要理由的。詩以鋪成排比、一唱三嘆的手法,用錐解腸結、線穿淚珠、火銷鬢雪作比,將濃重的無形的愁思實物化了,形象化了,構想出奇見巧。讓人真切實在地感受到這濃郁的愁苦,而且,這苦果只能她一個人默默咽下,外人都無法觸及,外力無法排解。也許以後才有了李後主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賀方回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等對愁思的絕妙的比喻。
(《隨園詩話》)卷五:“孟東野詠吹角雲①:‘似開孤月口,能說落星心。’月不聞生口,星忽然有心,穿鑿極矣。而東坡贊為奇妙,所謂好惡拂人之性也。”按潘德 輿《養一齋詩話》②卷一亦云:“東野聞角詩云雲,東坡云:‘今夜聞崔誠老彈曉角, 始知此詩之妙。’東坡不喜東野詩,而獨喜此二句,異矣。此二句乃幽僻不中理者,東 野集中最下之句也。”竊謂句之美惡固不論,若子才所說,則“山頭”、“水面”、 “石腳”、“河口”等,皆為穿鑿。杜老《游道林二寺》詠山謂“重掩肺腑”,《絕句》 六首謂“急雨梢溪足,斜暉轉樹腰”;任蕃題《葛仙井》謂“脈應山心”③;皇甫持正 贊顧況為“穿破月脅天心”④,尤當懸為禁忌。又何拘耶。桂未谷《札朴》卷三嘗論木 以“頭”稱⑤,蓋取義於人。隨園不解近取諸身之義,識在經生之下。如宋末朱南傑 《學吟·垂虹亭》⑥詩有曰:“天接水腰”;明郁之章《書扇》至曰:“石枯山眼白, 霞射水頭紅”;則真“不中理”耳。且東野此二句見《曉鶴》詩,並非詠角;故有曰: “既非人間韻,枉作人間禽。”東坡誤而二君沿之。 “月口”非謂月有口,乃指口形似月;“星心”非謂星有心,乃指尾形類心。鶴喙 牛角皆彎銳近新月,東坡殆因此致誤。(242頁) 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二十一折陳季常懼內⑦,諢云:“我娘子手不是姜,怎么半 月前打的耳巴,至今猶辣。”則由姜之形而引申姜之味。華茲華斯曰⑧:“語已有月眉、 月眼矣。復欲以五官百體盡予此等無知無情之物,吾人獨不為已身地耶。”諾瓦利斯曰 ⑨:“比喻之事甚怪。苟喻愛情滋味於甜,則凡屬糖之質性相率而附麗焉。”蓋每立一 譬,可從而旁生側出,孳乳蕃衍。猶樹有本根,家有肇祖然。通乎此意,詩人狡獪,或 泰然若假可當真,偏足概全,如義山之“鶯啼如有淚”、山谷之“白蟻戰酣千里血”是 也;或爽然於權難作實,隅不反三,如香山啄木曲》云:“錐不能解腸結,線不能穿 淚珠,火不能銷鬢雪”,是矣。雖從言之路相反,而同歸於出奇見巧焉。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