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

唾,作名詞,意為口水。口中的一種液體,黏液。作動詞,意為用吐唾沫進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輕蔑,如唾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唾
  • 釋義:口水
  • 拼音:tuò
  • 出處:《說文
名詞解釋,動詞解釋,解詞,文字構造,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名詞解釋

tuò
〈名〉
口水。口中的一種液體,黏液。
(形聲。從口,垂聲。本義:口液,唾沫) 同本義 [saliva]
唾,口液也。——《說文
唾為口津,唾液中較稠厚的稱作唾。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
脾為涎,腎為唾。——《素問
汝身已見唾成珠,汝伯何由發如漆!——唐·杜甫醉歌行
又如:唾腺(唾液腺);唾沫星(口液的細小點子);唾盂(痰盂);唾壺(一種大肚痰盂)

動詞解釋

tuò
〈動〉
吐唾沫 [spit (on sb.)]
必唾其面。——《戰國策·趙策》
不顧而唾。——《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唾面(往人的臉上吐唾沫);唾背(朝人背影吐唾沫);唾脡(吐唾於肉醬上。謂設謀獨占);唾涕(吐唾沫);唾掌;唾手;唾玉(口吐珠玉。形容工於詩文)
用吐唾沫進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輕蔑 [cast aside;spurn]。如:唾斥(鄙棄斥責);唾視(鄙視,看輕);唾辱(鄙棄羞辱);唾噦(鄙棄;吐唾沫有聲)
吐 [vomit]。如:唾絨(指婦女刺繡時,咬斷線頭所吐出之線絨);唾奇(術士口中吐出奇異的珍寶)
拖長。表示鄙棄不樂的樣子 [unhappy]
道士唾著臉,不答應。——《西遊記

解詞

唾罵
tuòmà
[spit on and curse;revile] 鄙棄辱罵
tuòmiàn-zìgān
[drain the cup of humiliation;extreme obsequiousness as one who in spat on the face and let dry without wiping] 人家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乾。指受了侮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也指人不知羞恥
唾棄
tuòqì
[cast aside;spurn;vomit] 吐唾於地,鄙棄,厭惡
公卿耐嘲叱,唾棄如糞丸。——李商隱《行次西郊作》
唾棄腐朽醜惡的事物
tuòshǒu-kěqǔ
[extremely easy to obtain] 比喻極容易得到。亦作“唾手可得
這筆錢是一筆巨大而唾手可得的財源
唾液
tuòyè
[saliva] 一種由唾液腺分泌的粘而稍帶乳白色液體
tuòyú
[rubbish;castoff;crumbs from the table of one's master;word or little importance] 比喻別人的無足輕重的點滴言論或意見
拾人唾餘

文字構造

唾 拼音:tuò 部首:口,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 繁體部首:口,部外筆畫:9,總筆畫:12
五筆86&98:KTGF 倉頡:RHJM
筆順編號:25131212211 四角號碼:62015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53E
基本字義
● 唾
tuòㄊㄨㄛˋ
◎ 口腔里的消化液:~液。~涎。~沫。
◎ 啐,從嘴裡吐出來:~棄(吐唾沫表示輕視、鄙棄)。~罵。~手可得。~面自乾。
漢英互譯
◎ 唾
saliva spit spittle
English
◎ spit, spit on; saliva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湯臥切《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毻。《說文》口液也。《禮·曲禮》讓食不唾。
又《內則》不敢唾洟。《左傳·僖三十三年》不顧而唾。 《說文》本作。或作涶《廣韻》作涶。涶字作水。
考證:〔《左傳·僖二十三年》不顧而唾。〕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三年。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唾
口液也。從口𡍮聲。涶,唾或從水。湯臥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