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棗觀光園

唐棗觀光園

唐棗觀光園是以“千年唐棗樹”為基礎,萬株棗樹古樹群為特色的生態觀光旅遊區,面積為3500畝,位於慶雲縣城北部,漳衛新河穿景而過。 慶雲縣是中國金絲小棗之鄉。舊志載:“邑民以棗為業,青疇綠野,彌望儘是棗林”。清舊縣誌也記載,棗為本縣大宗遠銷物品。古馬頰河月陽橋南,棗林茂密,是販棗客商雲集的地方,也是慶雲小棗的集散地,這裡小棗生意興隆,店鋪林立,興隆店村名亦源於此。金絲小棗的栽培是由酸棗起源而來,為我國原產,其栽培始於商周,興於魏晉,盛於明清,振興於當今。金絲小棗品質優良,鮮棗皮薄肌厚,肉細汁多,核小色艷,甜脆爽口;晾曬半乾,掰開後,縷縷金絲,拉長一、二寸不斷。金絲小棗含糖量高達64.4-69.2%,含18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維生素C,還含有鈣、鎂、磷、鉀、鈉、鐵和微量胡蘿蔔素,營養價值極高,是補血養顏益壽之珍品。現在,慶雲縣以棗樹生產為特色的主導產業已見成效,全縣共植棗樹1500萬株,人均50株,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大地棗園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棗觀光園
  • 地理位置:慶雲縣城北部
  • 區域面積:3500畝
  • 類型:生態觀光旅遊區
唐棗觀光園是以“千年唐棗樹”為基礎,萬株棗樹古樹群為特色的生態觀光旅遊區,面積為3500畝,位於慶雲縣城北部,漳衛新河穿景而過。
慶雲縣是中國金絲小棗之鄉。舊志載:“邑民以棗為業,青疇綠野,彌望儘是棗林”。清舊縣誌也記載,棗為本縣大宗遠銷物品。古馬頰河月陽橋南,棗林茂密,是販棗客商雲集的地方,也是慶雲小棗的集散地,這裡小棗生意興隆,店鋪林立,興隆店村名亦源於此。金絲小棗的栽培是由酸棗起源而來,為我國原產,其栽培始於商周,興於魏晉,盛於明清,振興於當今。金絲小棗品質優良,鮮棗皮薄肌厚,肉細汁多,核小色艷,甜脆爽口;晾曬半乾,掰開後,縷縷金絲,拉長一、二寸不斷。金絲小棗含糖量高達64.4-69.2%,含18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維生素C,還含有鈣、鎂、磷、鉀、鈉、鐵和微量胡蘿蔔素,營養價值極高,是補血養顏益壽之珍品。現在,慶雲縣以棗樹生產為特色的主導產業已見成效,全縣共植棗樹1500萬株,人均50株,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大地棗園化。
唐棗樹距今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被譽為“中華棗神”,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相傳,隋末瓦崗寨起義軍將領羅成在此樹下拴馬歇涼,時值仲秋,棗兒偶落鞍褥囊中,羅成不願獨享,遂獻於唐王品嘗。因棗兒色鮮味甘,後被詔封為“糖棗”,後世傳為“唐棗”。又傳明燕王掃北至此忽降大霧,使匿於樹下的百姓免於兵燹,因而被世人稱為奇樹。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欲伐此樹,當地村民冒死相護,中華之浩氣,樹態之雄壯,使敵卻步。
唐棗高6.5米,胸圍4米。從北側觀其樹幹似鏤龍雕鳳,蒼勁遒逸;由南觀之,腹鼓腔空,可容頑童。初夏花開,蜂飛蝶舞;仲秋果熟,葉碧珠紅,年可收紅棗百餘斤。樹旁有唐棗碑一方。碑陽“唐棗”二字,由中國著名書法家蔣維崧先生書寫。碑陰鐫刻碑文,由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宗惟成書。書寫此碑文時,宗老已七十六歲高齡,三百餘字楷書,筆筆意到,平正峭勁,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珍品。觀光園內還有忠孝樹、母子樹、夫妻樹、懷抱子樹、姊妹樹、產量王樹、樹仙等古棗樹,還有棗王廟、唐棗生態觀光園牌坊等景點,周圍是連綿不絕的棗樹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