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詩

唐才子詩

《唐才子詩》:清人選唐詩,七卷,金人瑞選批。此書為金聖歎選批詩文刊本之一。此書選講唐人七言律詩六百首,分為七卷,每卷分上下二卷,實為十四卷。書名雖雲選批,內容實為解釋。

書名全文:《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甲集七言律》、《選批唐才子詩》。蓋選七言律為甲集,其後或當有五言律為乙集,書未成而金聖歎被殺。

基本介紹

  • 書名:唐才子詩
  • 又名: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甲集七言律
  • 作者金聖歎
  • ISBN:9787807597841
  • 類別:古詩
  • 頁數:481
  • 定價:34
  • 出版社:萬卷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作品評價,《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序》,新版介紹,

作品簡介

聖嘆講律詩,創始了分前後二解的辦法。他以每首律詩的前四句為“前解”,後四句為“後解”。前解二聯為起承句法,後解二聯為轉合句法。講詩有妙悟處,也有迂腐處。金聖歎評點諸書,在清初風行一時,此書亦代表他的一家之言。

作者簡介

 金聖歎金人瑞,本名采,字若采,又名喟,號聖嘆;江蘇長洲 (蘇州西南)人,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六(1608)。其生平事跡 頗富傳奇色彩。他少年時即才華超群,倜儻不羈,有錢時任意 揮霍。他是明代諸生。當時士子經地方名級考試錄取人府學、 州學、縣學學習的生員、有增生、附生、稟生等,稱為諸生。 諸生由朝廷科舉考試合格則可以進入仕途。金聖歎因文風怪誕,不符合科舉考試要求,故屢試不第,於是轉向從事通俗文學的評點工作。他評點的《水滸傳》七十回本於崇禎十四年(1641)刊行。凡經他評點的小說和戲曲,幾乎“家置一編”,極為暢銷。聖嘆亦因此自高其才,在清代初年時時流露不滿現 實政治的情緒,肆言無忌。順治十八年(1661)清世祖亡故,遺詔至蘇州,巡撫以下各級官員均到府署受詔。蘇州諸生趁此 機會檢舉吳縣縣令不法之事,巡撫朱國治以諸生鬧事為名逮捕 五人。次日諸生聚集在祀奉儒家聖人孔子的文廟裡痛哭,藉以 演成政治事件。巡撫下令逮捕了十三人,其中即有金聖歎。時值海寇侵犯江南,巡撫遂以暗通海寇以謀叛逆的罪名處斬金聖歎,籍沒其家產,妻子遣戍東北寧古塔。此年他五十三歲,臨 難時的絕命詞:“鼠肝蟲臂久蕭疏,只惜胸前幾本書。雖喜唐詩略分解,《莊》、《騷》、馬、杜待何如?”但臨刑卻嘲諷說:“殺頭至痛也,籍家至慘也,而聖嘆以不意得之大奇!”這正如後來學者王國維哀嘆的:“社會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善人;文學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天才!”
金聖歎金聖歎
中國文學遺產豐富浩繁,作家作品眾多,我們若要全面地認識它,這是極困難的。金聖歎的文學批評天才充分表現在對於中國文學所作的通俗闡釋,而且對小說戲曲的文學價值給予 了大膽的肯定。他以才子自命,在他的眼光中只有才子的著作是最有價值的。他從廣義的文學觀念出發,縱觀中國文學史後 認為,中國的才子書從古到今只有六種,即《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和《西廂記》,而且有計畫地對“六才子書”進行評點。關於對“六才子書”的確定和評點,體現了金聖歎複雜的政治思想和獨特的文學見解,固然顯得片面,卻包含了某些合理因素。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評點派興起於南 宋,明代中期以後漸漸盛行,並開始對小說戲曲評點。金聖歎的評點是獨闢蹊徑的,所評之《水滸》和《西廂記》不得不為學者們稱許,而對其評詩詞則有非議,如晚清陳遷焯說:“聖嘆評傳奇(小說戲曲)雖多偏謬處,卻能獨出手眼;至於詩 詞,直是門外漢。”正統的文學家認為金聖歎是以評小說戲曲 的方法來評詩詞,走入了“魔道”。這是囿於傳統的偏見所致。 在少年時代,金聖歎便喜愛唐詩,尤其喜愛杜甫的詩,後 來他以杜詩為《第四才子書》。

作品評價

金聖歎於晚年對唐詩作了深入研究,在被殺害的前一年——順治十七年選批唐代著名詩人作品五百 九十餘首,編為《唐才子詩》十卷。他的《杜詩解》四卷則是 一部未完稿。金聖歎被殺害六十餘年後,詩學家李重華整理其 遺詩時甚感其“於詩道甚深”。現在我們讀《唐才子詩》和《杜詩解》時亦有此感。金聖歎承襲了明末以來論詩的性靈說,強調詩歌的主觀抒情作用,藉以表現真實的自我。他認為詩歌 是與天地相始終的,具有永恆的意義;人受宇宙自然的感發,本性的接受,情感的傾注,因而寄寓於詩歌,人們怎能離得開詩呢?為此作者應該以此自由地抒寫性靈。他評唐詩時說:“從來文章一事,發由自己性靈,便聽縱橫鼓盈。”這是創作主 體內心世界的坦然發露,它是最真實的。他說:“詩非異物,只是一句真話。”他之評解唐詩即旨在探究詩人所說的“真話”。因它是詩人以藝術手段含蓄地表現的,粗心的讀者不易 認識;“所謂真話也,然不與分解,卻如何可認?”中國自來有“詩無達詁”之說,即認為詩的意義是沒有確切而固定的解釋, 這在詩學史上曾引起長期的紛爭。自宋代詩話流行以來,關於詩的批評大都是主觀的感悟式的,使詩作蒙上種種神秘的色 彩,似乎難以客觀的解析,妙處難以言說。自明代中期評點派 盛行,以講解古文的方法運用於小說戲曲和詩歌,對作品進行 斷句、圈點、眉批、夾批、尾批、總評、解題、句解,以幫助 讀者切實讀懂文本,進而理解作品的意義。這種解讀方法是理 性的文學分析,是對“詩無達詁”的徹底否定。金聖歎非常自 負,堅認對唐詩能求得確切的解讀。他對友人說:弟自幼最苦冬烘先生輩之相傳“詩妙處正在於可解不 可解之間”之一語。弟親見世間之英絕奇偉大人先生,皆 未嘗肯作此語。 “冬烘”指頭腦糊塗迂腐。“可解不可解之間”實即木求甚解, 否定一種清晰確定的解釋。金聖歎以為持此論者僅表明其頭腦 冬烘而已。他不僅自信能解詩,而且自信能從中見到詩人所欲說之真話。
唐才子詩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序》

順治十七年春二月八之日,兒子雍強欲予粗說唐詩七言律體。予不能辭,既受其請矣。至夏四月望之日,前後通計所說 過詩可得滿六百首。則又強欲予粗為之序,予又不能辭也,因復序之。序曰:夫詩之為德也大矣:苞乎天地之初,貫乎終古之後,綿綿暖暖,不知紀極。虛空無性,自然動搖。動搖有端, 音斯作焉。夫林以風戛而籟若笙竿,泉以石礙而淙如鐘鼓。春 陽照空而花英亂髮,秋涼盪階而蟲股切聲。無情猶尚弗能自 已,豈以人而無詩也哉!離乎文字之先,緣於怊悵之際。性與 情為挹注,往與今為送迎。送者既渺不可追,迎者又欻焉善 逝。於是而情之所注無盡,性之受挹為不窮矣。其為狀也,既結體以會妙,又散音以流研:初吐心以爍幽,轉附物而起耀。 其堅也洞乎金石,其輕也比於絲篁。其遠也追乎鬼神,其近也 應於風雨。斯皆元化之所未嘗陶鈞,江山之所不及相助者也。蓋是眉睫動而早成於內,喉咯轉而畢寫於外。彼豈又欲借揮灑 於筆林,求潤澤於墨江者哉!蒼帝未生,有繩無字。黃鐘先 鼓,展氣應律。律之所應,謳吟遍野。於是卯角孺子,荷蓑笠 而長謠;舊袖女兒,置懿筐而太息。太息之聲,即是孔聖之所莫刪;長謠之語,乃為卜氏之所伏讀。固不待解繩而撰字,貫字以為文,夫然後托肺腑於音辭,樹芳馨於文翰者也。三百之 目,傳乎泗水。始《關》終《撻》,各分章句。章句之興,所 由久矣。章者,段也。赤白曰章,謂比色相宣,則成段也。斐然成章,亦言成段則可觀覽也。為章於天,言其成段非散非疊 也。句者,勾也,字相勾連,不得斷也。又言連字之盡,則可勾而絕之也。夫花本依於萼跗,而花有鞲鞲之千重;暈特托於 雲河,而暈有熊熊之萬狀。由來妙舞迴風,必有綴兆之位;清歌流塵,不失抗墜之節。此固凡物之恆致,而非學士之雕撰矣。先師崛興,眾稱大匠,雖由獨秀,實妙兼通。兼通者,先 師之才;獨秀者,先師之道。才非道,固無醞釀;道非才,亦 難翱翔。此譬如大海必潛大龍,而亦不讓魚蝦;大山必稱大材,而亦旁羅莎蘚者也。況其周流天涯,曾與萬變徘徊,迨於 退老故鄉,復遭四時侵逼。因而隨物宛轉,既各得其本情,加 之縱心往還,遂轉瑩其玄照。由是而手提劈岳之筆,筆濡溢海之墨,墨臨雲淨之簡,簡作參天之書。而亦曾不出於靜女夭夭之桃花,征人依依之楊柳,黃鳥嚶嚶之小響,草蟲趯趯之細材者,此固其所也。是故其篇有幾章,章有幾句,而止換一字,其餘全同者,初吟則恐鬱陶,更端始當條暢也。其篇有幾章,而章無定句,句無定字,又全不同者,求伸固只一理,難伸遂仗多言,先欲置理以橫斷,既仍轉言而得達也。又有幾章全同,而一章獨異者,或情文相纏,而遽吐飈焰,或彌縫久之,而終露廉鍔也。又有章句全 異,而末句必同者,眾音繁會,而適期悅耳,膏薌齊化,而意在甘口,口之所甘,耳之所悅,乃 在於斯,則不自覺忽忽乎其屢稱之也。凡此者,雖非出上聖元始之手,實已經上聖珪璋之心。正如離離夜燈,既托昭昭白日,則固鍠鍠洪鐘,非復錚錚細響。況此又直九合十五諸侯,會星弁以對敡一人。匪特三顧七十二子,持丹漆以流通萬世,則其命為學術之奧區,尊曰王人之鴻教,騰躍於《離騷》、樂 府之上,彪炳於大《易》、《尚書》之間,堂堂乎獨自成經,其誰謂不宜哉!自是而降,屈、宋變響,沿流相傳,漢、魏不絕。漢自河梁而外,實有枚叔、傅仲。魏當建安之初,並稱 王、徐、應、劉,其餘又有嵇、阮清峻而遙深,左、陸析文以雕采。吾嘗閒訪乎翰墨之林,固亦竊駭於龍鸞之多也。然而王 跡歇矣,風人不存,即有榮華,何關製作?惜乎停雲妙筆,尚嗟其狂猖不及受裁也已。
唐才子詩

新版介紹

參考譯名(Translated Name) :
唐才子詩
作者(Author) : (清)金聖歎 著,周錫山 編
出版社(Publisher) : 萬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Publish Date) : 2009-4-1
開本(Size) : 16開
版次(Edition) : 1
頁數(Page) : 481
裝幀(Look) : 特裝
國際圖書標準號(ISBN) : 9787807597841
內容簡介:《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是評點大師金聖歎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唐詩選集中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金聖歎的詩歌評批計畫,僅完成本書――《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即唐詩七律選集。金聖歎盛年慘遭殺害,詩歌評批計畫被迫中斷,完整的評本只有這一種,且書前有他兒子金雍收集的金聖歎的詩歌理論資料,尤其是他與友人論詩的信件,所以彌足珍貴。 金聖歎在本書序中介紹撰寫此書的緣起時說:“順治十七年,春二月八之日,兒子雍強欲予粗說唐詩七言律體。予不能辭,既受其請矣。至夏四月望之日,前後通計所說過詩可得滿六百首。”這是他為自己心愛的並被他看作“讀書種子”的獨子而專門編纂、評論的,所以此書的編選和評批具有金聖歎個人的特點和獨特的風格。其特點表現在選詩的眼光並不是普及性的。眾多公認的名篇,已經入門的兒子和其他讀者已經熟讀於心,其藝術特點和成就也已瞭然於心,所以也就不再選入。選入的作品大多是人們不一定注意的,但在聖嘆看來這些篇章是有深邃內涵或高明技巧的精彩詩作,所以作精心挖掘、揭示、分析和評論。其獨特的風格表現在用他倡導的起承轉合的分解法,明確宣布借用制義即八股文的起承轉合分解法來研究唐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