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威

唐孝威

唐孝威,1931年10月出生,江蘇無錫人,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52年,唐孝威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先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青海核工業部九院、北京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德國漢堡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等單位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唐孝威主要從事原子核物理、高能實驗物理、物理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領域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孝威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日期:1931年10月
  • 職業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科學院院士
  • 業務專長: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學
  •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人物事跡,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1年10月,唐孝威生於江蘇省無錫市前西溪的一個書香世家,祖籍江蘇太倉,少年時期的啟蒙教師是他的祖父,中國著名教育家、交通大學第一任校長唐文治先生。
1949年秋,在上海南洋模範中學畢業,考入北京清華大學。
1952年9月,唐孝威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開始了他科學研究的生涯,也開始了他和“兩彈一星”的淵源。應該說唐孝威是幸運的。當時,新中國正開始研究原子核科學技術。一批留學海外的中國科學家心繫祖國,克服重重困難回到“家”,他們和原來在國內的科學家一道,帶領著像唐孝威這樣一批新中國培養的大學畢業生工作。1953年冬,研究所由北京城內東黃城根原址搬遷到中關村新址,那時,中關村是北京的郊區,這裡是一大片農田和墳地。所里的儀器裝箱後用驢車陸續運到中關村。惟有一台真空設備,怕驢車在中關村的土石路上顛簸震壞,特別放在大轎車裡,由唐孝威等幾人用手抬著運到中關村。
唐孝威唐孝威
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核探測器研究及π介子實驗,這是唐孝威科學研究的基礎和起點;
60年代初轉到國防領域。1960年4月起參加中國兩彈研製,是確證中子點火技術成功的第一人,同時也是判斷並證實中國氫彈原理成功的第一人;
70年代中參加中國“一星”工作,70年代末轉到高能物理領域。1978年1月,率領中國實驗研究組,到德國漢堡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進行高能物理實驗,並參加了丁肇中教授領導的馬克傑組合作,進行高能正負電子對撞實驗,1979年在實驗上發現傳遞強作用力的基本粒子———膠子
1980年,唐孝威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學部委員。80年代末逐步開展物理學與生物學的交叉研究。
1983年,主編《粒子物理實驗方法》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發表論文60餘篇。
90年代初開展物理學與醫學的交叉研究,並擔任了國家攀登計畫項目“核醫學和放射治療中先進技術的基礎研究”的首席科學家。90年代中開始進行腦科學研究,參加了973項目“腦功能和腦重大疾病的基礎研究”中部分課題的研究;同時,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發展近場技術、研究生物大分子體系特徵”的項目主持人。此外,他還參加阿爾法磁譜儀的國際合作,進行探尋空間反物質暗物質的研究工作;
2000年起,推動和組織中國“人類腦計畫”和神經信息學的工作,並在2001年10月代表中國參加全球“人類腦計畫”研究。
1994年11月,國家科委批准將《核醫學和放射治療中先進技術的基礎研究》項目列入國家攀登計畫,並聘請唐孝威院士擔任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1997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周發勤教授撰寫的《唐孝威科學實驗四十年》一書(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書中對他40多年來在國防科研、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的前沿努力耕耘,並始終堅持在實驗室第一線進行實驗的科學生涯作了生動的敘述。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唐孝威主要從事原子核物理、高能實驗物理生物物理學、醫學物理學、核醫學、腦科學等方面的研究。
唐孝威 院士唐孝威 院士
20世紀60年代參加中國核子彈、氫彈的研究、試驗,在中子點火實驗和核試驗物理診斷等方面作出貢獻。70年代中進行中國衛星艙內空間輻射劑量的測量。
20世紀70年代末率領中國實驗組到德國漢堡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進行高能實驗,參加的馬克傑國際合作組在實驗中發現膠子
20世紀80年代初領導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實驗組參加L3實驗及AMS實驗等國際科技合作,在實驗證實自然界存在三代中微子以及實驗測定中間玻色子特性等方面作出貢獻。
20世紀90年代起和中國神經科學家一起推動和組織腦功能成像實驗和神經信息學研究,並在生物物理學、醫學物理學、核醫學、腦科學等交叉學科研究領域工作。近年來進行意識問題的自然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原子核物理實驗;高能物理實驗;核技術套用;生物物理學;核醫學;腦科學;神經信息學等。
1. 20世紀50年代進行核探測器研究及π介子實驗。50年代初他和實驗組同事在國內“從零開始”,進行探測核輻射的計數器和強流管的研製,並且研究氣體放電的機制。他在實驗上觀察到鹵素管坪中振盪的現象,並觀測低溴壓鹵素管輸出信號延遲的現象。他還先後參加中國鈾礦的野外勘探工作和中國高空環境的監測工作。1956年至1959年在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進行電磁級聯簇射的實驗和質子吸收負π介子反應的實驗,並研製全吸收契侖柯夫計數器、取樣式電磁量能器、星裂探測器等,他參加的小組率先研製成功可控制高壓脈衝供電計數器。
唐孝威唐孝威
2. 60年代初轉到國防科研領域。1960年4月起參加中國“兩彈”研製,進行在研製中國第一顆核子彈和第一顆氫彈中所需的核測試工作,以及核探測器的研製工作。從60年代初至70年代,他領導的研究室在中國青海核基地艱苦創業,在核子彈中子點火、核試驗近區測試和氫彈原理實驗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要的技術問題。在突破核子彈中子點火技術時,他領導實驗組進行測試,是確證中子點火技術成功的第一人。完成任務後,又到新疆核試驗現場進行核爆炸的測量。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後,是受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的有功人員之一。在1966年突破氫彈技術時,他領導實驗組在新疆核試驗現場進行測試,是判斷並證實中國氫彈原理成功的第一人。他在兩彈研製中,特別重視對青年人的培養,具體指導工作,並親自講課,組織學術討論會,從而形成一支很好的科研隊伍。
3. 70年代中參加中國“一星”工作,在北京進行中國第一顆返回式人造地球衛星艙內空間輻射劑量的測量,為中國衛星研製和套用提供了有實際價值的實驗數據。他還和合作者在回收衛星內放置的核乳膠探測器中,觀測和分析原初宇宙線高能重原子核徑跡。
4. 70年代末轉到高能物理領域。1978年1月他率領中國實驗研究組,到德國漢堡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進行高能物理實驗。這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向西方派出進行國際合作實驗的第一個科學實驗組。中國組參加丁肇中教授領導的馬克傑組合作,進行高能正負電子對撞實驗。在馬克傑合作組裡,他領導的中國組在實驗方案設計、實驗儀器製造、儀器安裝調整、實驗數據獲取、事例選擇、數據分析等方面,完成了大量的工作。1979年馬克傑合作組在實驗上發現傳遞強作用力的基本粒子棗膠子,還精確測量e+ e-→μ+ μ-反應的電荷不對稱性,檢驗電弱統一理論
5. 80年代初起到90年代末,他領導實驗組到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參加萊潑高能正負電子對撞機上高能物理實驗的國際合作,進行L3組合作實驗。他領導的實驗組在北京研製和批量生產L3強子量能器正比室,運到歐洲總裝後進行實驗,還參加L3 BGO量能器和漂移室等方面的研製工作,並在國內進行實驗數據分析工作,為L3組在實驗上證實自然界存在三代中微子、精確測量Z0粒子與W±粒子的質量和寬度、以及精確檢驗電弱統一理論作出了貢獻。1982年出版了他主編的《粒子物理實驗方法》一書。1995年出版了他與合作者合寫的《正負電子物理》一書。
6. 80年代起他在國內指導學生,在物理學的多個領域中進行實驗研究工作,包括:電子偶素三光子衰變光子能譜與角分布的測量;量子力學局域隱參量理論的實驗檢驗;相對論性氧原子核碰撞分裂為四個氦原子核現象的觀測;原子核β射線與原子電子等同性的超高靈敏度實驗;自淬滅流光特性的測量;離子轟擊表面產生潛徑跡的掃描探針顯微觀測等。
7.80年代末起,逐步轉到生物學領域,開展物理學與生物學的交叉研究,包括:活細胞內部運動的研究,細胞分裂機制的研究,以及用近場技術研究亞細胞結構等。他和合作者在實驗上觀測到活細胞胞質顆粒的擬布朗運動現象和花粉管頂端的跳躍式生長現象。90年代他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發展近場技術、研究生物大分子體系特徵”的主持人。2001他年發表了《細胞運動原理》一書,闡述活細胞內分子漲落的觀念,並探討活細胞內部運動的定律。
8.90年代參加阿爾法磁譜儀(AMS)的國際合作,進行探尋空間反物質暗物質的研究工作。和實驗組同事在國內研製阿爾法磁譜儀內的反符合計數器及電磁量能器等,運到國外總裝後進行空間實驗。
9. 90年代初轉到醫學領域,開展物理學與醫學的交叉研究,主要進行醫學影像技術的研究,並套用於心臟疾病與腦疾病的診斷。90年代他擔任國家攀登計畫項目“核醫學和放射治療中先進技術的基礎研究”的首席科學家。2001年出版了他主編的《核醫學和放射治療技術》一書。
唐孝威唐孝威
10. 90年代中開始進行腦科學的研究,包括:人的工作記憶的心理學實驗以及認知和腦疾病的腦功能成像研究等。他和合作者在實驗上測量雙任務短時記憶的混合廣度,並提出短時記憶的生物物理學模型。他參加了973項目“腦功能和腦重大疾病的基礎研究”中“腦高級功能的機制”課題的研究。他積極推動中國腦功能成像的工作,1999年出版了他主編的《腦功能成像》一書。2002年他發表了《腦功能原理》一書,提出腦內信息加工過程的量子化假說,並在腦的系統水平上探討腦區激活與相互作用的定律。
11.2000年起他和國內神經科學家一起,推動和組織中國“人類腦計畫”和神經信息學的工作,並在2001年10月代表中國參加全球“人類腦計畫”研究。2001年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建立神經信息中心。還在浙江大學和同事們建立神經信息學中心,開展神經信息學研究。
唐孝威唐孝威
12.2001年起在浙江大學領導實驗組,開展神經退行性疾病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中若干問題的研究。和國內科研單位合作,對老年性痴呆患者腦內老年斑的結構與成份及蛋白質的異常積聚過程進行研究。
13.2001年起在浙江大學和同事們建立顆粒物質實驗室,進行顆粒物質物理學的研究。並和國內科研單位合作研究。和多學科的專家一起,推動中國交通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以及與一些自然災害成因和防治有關的顆粒流運動規律的研究。
14.2001年起在心理學領域中進行情緒、夢、腦內評估等心理活動的研究。提出情緒的數學公式;探討感知與情緒的相關性;分析夢中腦內信息加工的特點;討論腦內評估與抉擇的規律。
學術成就
他本人及與合作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50多篇。學術專著有:《粒子物理實驗方法》(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正負電子物理》(合著)(科學出版社),《細胞運動原理》(浙江大學出版社),《核醫學和放射治療技術》(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腦功能成像》(主編)(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腦功能原理》(浙江大學出版社)。除上面提到的幾本學術專著外,還著有:《正負電子對撞實驗》(1985年),《同步輻射及其套用》(1986年),《探索自然的對話》(合著)(2001年),《醫林奇葩》(主編)(2001年)等書。譯著有《狂熱的追求》(合譯)(1994年)。

人才培養

他在科研工作和高校教學中為國家培養了許多人才。除給大學生授課之外,多年來還在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指導和培養了一批研究生,其中碩士生31人、博士生20人、博士後6人。特別是2001年到浙江大學工作以後,致力於培養交叉學科人才。在讀的研究生有14人,其中浙江大學10人,高能所4人。

榮譽表彰

197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
經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國家科委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

人物事跡

核爆的幕後英雄
1998年9月14日,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書面通知唐孝威院士:“鑒於您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對中國科技事業的傑出貢獻,經專家提名推薦、初審評議和終審評定的嚴格評選,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決定授予您199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15萬港元。”但令人料想不到的是,這項殊榮卻被唐孝威謝絕了。他說:“我對一切獎勵和獎金都看得很淡,只願意老老實實為祖國多作貢獻!”對此,有人惋惜,但更多的人對這位著名物理學家和中國“兩彈”核爆的幕後英雄發出了由衷的讚嘆。步入科學的聖殿唐孝威的家鄉在江蘇無錫。祖父唐文治是現代著名教育家,上海交通大學第一任校長。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年僅6歲的唐孝威隨祖父、母親和兩個妹妹逃到桂林,一年後才遷居上海法租界。1939年,唐孝威進入上海南洋模範國小讀書,靠獎學金讀完了國小,直接升入南洋模範中學。在中學,唐孝威受學生運動的影響,參加了進步學生組織的讀書會。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一位同學那裡被《西行漫記》(原名《紅星照耀中國》)深深地吸引並萌生了一個信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1949年2月,唐孝威光榮入黨,成為一名“少年布爾什維克”。新中國成立後,唐孝威作為共和國的首屆大學生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為原子能研究所)核探測器組工作。當時,核探測器的研究在國內剛剛起步。在著名物理學家戴傳曾教授的指導下,唐孝威從儀器的設計、製作、安裝,直到調試,都自己動手,闖過了一個個技術上的難關,終於研製成功具有國際水平的氣體電離探測器,獲得了1956年度的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當時,中國的地質部門正為尋找核工業的基本原料——鈾礦成立了野外勘探隊,由於勘探隊沒人會用新型的射線探測器,唐孝威便被派去與專家們一起到南方的崇山峻岭進行野外勘探。 50年代中期,唐孝威被派往莫斯科杜布納核子研究所從事高能物理研究。當時,這個研究所已改組為由蘇聯、中國和東歐等11個國家的科學家參加的聯合研究所,擁有100億電子伏特的質子加速器,是5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三個高能加速器之一。先期到達杜布納研究所的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王淦昌教授,看準了一個研究電子學探測器的實驗室,便讓唐孝威去經受鍛鍊。唐孝威在那裡潛心研究了三年多,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僅在《物理學報》上發表的學術論文就有14篇之多。與代號“596”的工程結緣 1959年6月,國際上政治風雲突變。蘇聯單方面撕毀協定撤走專家,美、英、法等國也對中國在原子科學技術領域實行嚴密封鎖。中國決定“自己動手,從頭做起”,把“596”定為中國研製核子彈特大工程的代號。唐孝威奉命從蘇聯回國參加“596”工程,負責核測試及探測器的研製工作。最初的研究是從縮小尺寸的模擬試驗開始的。試驗現場設在長城腳下的八達嶺一側。試驗時,唐孝威常常在荒山石坡上爬上爬下,檢查測試儀器的性能,記錄數據;試驗一結束,馬上又開始下一輪試驗的測試準備。如此循環往復轉個不停,穿的膠鞋也磨破了好幾雙。當研製核子彈的工作進入決戰階段時,中央成立了以周恩來為主任,由7位副總理和7位部長參加的15人專門委員會。唐孝威和助手們也隨大批科技人員來到青海湖附近的西北研製基地。這裡海拔3000多米,高原缺,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刺骨的寒冷使唐孝威的類風濕脊椎炎頻頻發作。關鍵時刻,他的妻子、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的小女兒呂芳風塵僕僕地從遙遠的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教學崗位調到青海基地工作。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唐孝威終於驅散了病魔。
唐孝威的三次“起跑”
被譽為“新中國培養的傑出實驗物理學家”的唐孝威院士,雖年已近古稀,但工作起來仍勁頭十足。如今,他是AMS?阿爾法磁譜儀?國際合作項目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小組的組長,帶著六個博士生和一個博士後,參加了舉世轟動的尋找宇宙反物質的國際空間科學實驗,並作出重要貢獻。唐孝威的成就何止於此呢,他曾在三個不同的科研領域裡作出過巨大貢獻。他將其稱之為三次“起跑”。
第一次“起跑”:承擔核測試及核探測器研製重任
195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唐孝威,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名為原子能所?從事核探測工作。時年21歲的他,從此開始了科學研究的生涯。
開展核實驗研究,必先研製核探測器。因為核輻射是不能用人的感覺直接感觸的。探測器是專門用來記錄和測量核輻射的工具,好比是實驗物理學家的眼睛,原子能事業的所有部門都離不開它。
唐孝威所在的核探測器組的研究成果,曾獲得195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他們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核探測器研究的奠基者”。
當國家地質部為尋找核工業的基本原料——鈾,而專門組織的野外勘探隊正苦於不會使用射線探測器時,唐孝威來到勘探隊。他同地質專家們在崇山峻岭中勘探,並教會了他們如何使用探測器。之後,他參加了監測國外進行大氣層核爆炸對中國大氣環境污染的三人小分隊,乘坐專用飛機,進行高空環境放射性的監測。此項工作被專家們稱為“中國在野外地質探礦和高空環境監測工作中套用核探測器的開端”。
1958年,唐孝威被派往莫斯科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從事高能物理研究。1959年6月,蘇聯單方面撕毀協定,撤走專家;美、英、法三個核大國也對中國在原子科學技術上實行嚴密的封鎖。我們別無選擇,只得“自己動手,從頭摸起”。1960年4月,唐孝威奉命回國,到兩彈研製單位報到。著名核物理學家朱光亞教授當即安排他領導一個小組,承擔核測試及探測器的研製工作。
第二次“起跑”:揭開膠子之謎
十年浩劫之後,歷經磨難的唐孝威接到的第一件任務,就是用核乳膠作為記錄空間輻射的探測器,進行衛星載核乳膠的觀測和分析。唐孝威一炮打響,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果。
1977年8月,著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教授應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的邀請來華訪問。8月17日,鄧小平會見並宴請了丁教授。席間,鄧小平提請丁肇中幫助中國培訓一百名物理學家。最後雙方達成每年派遣中國科技人員參加西方國家大規模國際合作實驗的協定。根據這個協定,唐孝威教授帶領中國第一個科學實驗小組,於1978年1月到達德國漢堡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加入丁肇中領導的馬克·傑?大型探測器的代號?合作實驗組工作。合作實驗組是在當時世界上正運行的能量最大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佩特拉上開展實驗的。
來自中國的科學工作者,除了唐孝威?曾在莫斯科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工作?之外,其餘的人都是從低能物理研究領域轉過來的“新兵”,從來沒見過這么先進的實驗設備。加之語言不通,困難重重。為了攻克這些障礙,唐孝威帶領同志們主動找外國同行交談,又將對方的談話錄了音,拿回宿舍再一遍遍地聽、練……不到半年,就過了語言關。唐孝威身先士卒,每天一乾就是十幾個小時。沒有午休,沒有星期天。刻苦的磨練,使中國科學家從事高能物理研究的實驗本領迅速提高。
第三次“起跑”:躋身核醫學和腦科學的研究80年代初的一天,老一輩生物學家貝時璋在中關村遇到唐孝威,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在物理學領域做了很多工作,這很好,我認為你仍有潛力可以發揮。你探索了無生命的科學領域後,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去探索另一個有生命的科學領域,即生物學領域。這樣,你探索的就是整個自然界了。”這一席話,使唐孝威大受啟發。
他的研究首先從核技術在醫學中的套用開始——把核技術套用於醫學,是使核技術造福於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個重要方面。
為了適應從物理科學領域轉到生命科學領域進行交叉研究這個大轉折,唐孝威擠出時間奔波於許多圖書館查閱最新資料;到研究生院旁聽有關課程;向從事醫學、心理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等各方面的專家學者求教,與之討論。

社會任職

歷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中方研究員,二機部九室主任,西德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國組組長,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曾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及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人物評價

唐孝威對中國人造衛星空間輻射劑量的測量、粒子探測器的研究、粒子物理實驗、核技術套用等方面做出可貴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