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髮髻

唐代髮髻

髮式與化妝是古代女子區別於男子的重要修飾手段,中國唐代婦女在服飾髮式的創新上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尤其是對髮型的偏愛和重視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髮髻
  • 特點:以梳高髻為美
  • 髮式:雲髻、螺髻、反綰髻、半翻髻等
  • 相關資料:《唐代婦女髮髻》
  • 側面反映:唐朝從興盛到衰敗的過程
髮髻,髮髻的演變,髮髻的類型,雲朵髻,孔雀開屏髻,雙環望仙髻,盤桓髻,螺髻,反綰髻,雙環垂髻,雙丫髻,垂練髻,圓椎髻,圓椎拋髻,四環拋髻,拋家髻,墮馬髻,倭墮髻,高髻,相關資料,

髮髻

中國古代婦女的髮型隨著年齡和身份的變化而變化,年幼時以梳丫髻為多,成年後則改梳丫鬟,出嫁時將發鬟改為髮髻,再配以金、銀、花鈿、珠寶裴翠等首飾形成一種富麗華貴,雍容富態的裝飾風格。從“唐代婦女髮髻樣式對比圖”(圖1)中可以看出,唐代婦女的髮髻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眾多造型美麗的髮髻引來了唐代及後世文人的由衷讚美。見諸於各類文獻記載的唐婦女髮髻名目繁多,有雲髻、丫髻、螺髻、雙垂髻、烏蠻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種。唐代文學家段成式也在他的《髻鬟品》一文中指出:唐高祖時有半翻髻、反綰樂游髻;唐玄宗時宮中有雙環望仙髻回鶻髻、愁來髻、歸順髻、鬧掃妝髻。《妝檯記》中有半翻髻,又梳反綰髻、樂游髻、開元中,梳雙鬟、望仙髻及回鶻髻、貴妃作愁來髻。貞元中,梳歸順髻,帖五色花子,又有鬧掃妝髻。
唐代髮髻

髮髻的演變

唐代婦女髮式有半翻髻、反挽髻、樂游髻、愁來髻、百合髻、蹄順髻、盤桓髻、變環望仙髻及各種鬟式等。大體看來,隋代髮式比較簡單,變化較少,一般為平頂式,將發層層堆上,如帽子狀。唐代初期仍有梳這種髮式的,只是頂部不如隋代那樣平整,已有高聳趨勢,大多作成雲朵型。到太宗時,髮髻漸高,形式也日益豐富。
唐代女俑髮型的時代特徵,鮮明而突出。從出土的紅白陶女俑及三彩女俑的髮型中可以概括為上梳、平梳、下梳三種髮型。這幾種髮型恰好從側面反映了唐朝國勢由興盛轉為衰敗的過程。早期上梳髮型,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美,與初唐的百廢待興相對應;中期平梳髮型,展現出一種厚重平實的成熟美,與盛唐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相對應;晚期下梳髮型則傳達出一種散漫疏懶的病態美,與晚唐的衰敗相對應。

髮髻的類型

雲朵髻

發收於頂,玥血上梳成雲朵狀,髻前飾珠翠。這種髮式顯得豐盈優雅,為唐代有身份有地位的貴族婦女所喜歡。
唐代髮髻

孔雀開屏髻

將發聳豎於頭頂,梳成椎髻,用珠翠製成孔雀開屏狀飾於髻前。此髮式多為唐代貴夫人所喜用。
唐代髮髻

雙環望仙髻

將發分為兩股,用黑毛線或黑帶束縛成環,高聳於頭頂,髻前飾一小孔雀開屏步搖,髻上珠翠如星。此髮式有追求之感,瞻望之狀,故稱雙環望仙髻。流行於盛唐。

盤桓髻

先將頭髮收攏於頂,然後血上盤桓而成。髻前插對梳,髻上飾條形彩珠,顯得幹練持重,把長發繞在頭頂,頂部為平形。這髮式西漢時已在長安婦女中盛行,到唐代仍為宮女和士庶婦女所喜用。
【盤桓髻】:把長發繞在頭頂,頂部為平形。【盤桓髻】:把長發繞在頭頂,頂部為平形。
【盤桓髻】:把長發繞在頭頂,頂部為平形。【盤桓髻】:把長發繞在頭頂,頂部為平形。

螺髻

亦名翠髻,因其形而得名。梳理時,先將頭髮用黑絲帶束縛起來,在頭頂部編盤成螺殼形狀即成,並在髻後垂彩色絲帶。此髮式在初唐時盛行於宮中,古人曾有「螺髻凝香曉黛濃」的詩句,後來也在士庶女子中流行,直到宋、明各朝,仍有婦女喜歡。

反綰髻

梳發於後,編成髮辮,由下反綰於頭頂的雙髻
唐代髮髻

雙環垂髻

將發分為兩部份,在頭的兩側各盤成上卷下垂環。一般未婚女子或宮女、侍婢、童僕多梳此髮髻,據傳這種髮式在戰國時已有,唐代還把它示為未婚女子的標誌。在盛唐時最為流行。

雙丫髻

亦稱雙髻丫。先將發收攏於頂,然後分兩股向上各紮成一個小髻,髻上飾珠翠花鈿等物。一般為侍婢、貧家未婚女子常梳的髮式。這髮式據傳在商朝就有了,以後各代有所變化,到唐代從式樣上更為講究,有的還在髮髻上飾有珠翠等飾物。
唐代髮髻

垂練髻

將發分成兩邊每邊下垂後向上折起,用紅絹縛之,並飾以少許珠翠。流行於中唐少女。
唐代髮髻

圓椎髻

先用黑帶將發束縛,然後盤卷聳豎於頂,並飾一圈珠翠。中唐時盛行於長安婦女中。
唐代髮髻

圓椎拋髻

將發收攏於頂,向上盤兩捲成圓椎,然後向一側繞一環成拋狀,這種把椎髻和拋髻結合的髮式稱圓椎拋髻。發的一側插步搖,一側戴花。為晚唐時長安婦女所常用。
唐代髮髻

四環拋髻

兩髻不抱面,先將盤於頂,再分四份,三股直向上盤成三個環,另一股環狀較大且向旁成拋狀,髻前斜插步搖,拋環上飾珠翠。流行於中晚唐貴族婦女中。
唐代髮髻

拋家髻

兩髻靠面,頭頂再加一椎髻/三個或一個高聳起來的「朶子」,向一端傾斜呈拋狀。多為盛唐和中晚唐貴族婦女所飾。
唐代髮髻

墮馬髻

髮髻向一側斜墜落,為已婚中年婦女所喜愛。
唐代髮髻

倭墮髻

髮髻低垂、側在一邊,被認為是墮馬髻之延續。
唐代髮髻

高髻

頭髮高聳矗立於頭頂上。

唐代髮髻

相關資料

[1]何建國、張艷鶯、郭佑民編:《唐代婦女髮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