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熾盛光佛並五星圖

唐代熾盛光佛並五星圖

畫的主體為熾盛光佛,熾盛光佛是釋迦牟尼的教令輪身,其變相開端於唐,大盛於宋元,流風所及遼夏,一直延續至明朝。五星在其周圍,閃現於雲端。題記為“乾寧四年(897)正月八日熾盛光佛並五星,弟子張淮興畫表慶光”。五星以人物形象繪出,即手持花果的東方歲星,手持兵器的南方熒惑星,彈弦奏樂的西方太白星,執紙筆的北方辰星,執錫杖的中宮土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熾盛光佛並五星圖
  • :80.4釐米 
  • :55.4釐米
  • 收藏地點:英國倫敦博物館
簡介,作品內容,

簡介

唐 張淮興 熾光佛並五星神圖軸
公元897年,絹本設色
1900年發現於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繪於一幅絹上。

作品內容

畫的主體由主尊熾盛光佛和五星組成,都乘同樣的五彩雲。熾盛光佛放射著巨大光芒,象徵震懾的力量。五星的表現與“梵天火羅九曜”的記載大體是一致的。熾盛光佛所坐雄牛牽的車朝向左,五星在車的周圍按照逆時針方向依次排列。婦人形象的,頭戴猿冠,手持紙、筆的是“木星(北極星)”;官人形象的,身著青衣,戴豬冠,手捧花和水果的是“水星(歲星)”;婆羅門形象的,戴牛冠,手持錫杖的是“土星(土宿星)”;婦人形象的,戴鳥冠,著白色練衣,彈奏琵琶的是“金星(太白星)”;外道形象的,戴馿馬冠,四隻手持武器(矢,弓,劍和三叉戟)的是“火星(南方熒惑星)”。
此行列的上方可見表示二十八宿的諸像,以及代表十二宮的小圓形裝飾,最初當是聚齊了十二個宮,但畫面只殘留了一部分。
牛車前方的祭壇上,擺放著一套精美的祭器。它們用了墨描,當初可能是用了金色暈染。祭壇周邊圍著垂幕,刺繡的桌布垂到駕轅的雄牛背上。熾盛光佛的面部和身軀當時也是金色的,現在面部的金色經過再次塗抹。眼睛和鼻子等的線描也有修改的痕跡,比起其他像顯得濃重,面容更加生動。特別是嘴角突出了10世紀的描繪法,呈鉤形,很顯眼。其他像的唇線筆直,或兩端稍上翹。因此,判斷此畫是10世紀前半葉著手完成的更準確。繪畫上端殘留的寬幅紫色絹,說明它是曾當作掛幅來使用。可惜的是,現在上端的絹只有高11.5釐米的帶,而斯坦因的發掘報告書《西域》中記載約有75釐米。下端的裝裱在當時發現時已經丟失。雖然如此,此畫在當時是極為富麗的,並且很可能在實際使用中,就是挑掛在畫中所描繪的遊行隊伍中的。
此畫年代早,主題罕見,是很珍貴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