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制度史略論稿

唐代制度史略論稿

《唐代制度史略論稿》是1998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李錦繡。本書論述了唐代政治、教育、軍事、交通、社會制度的幾個方面。

基本介紹

  • 作者:李錦繡
  • ISBN:9787562016472
  • 頁數:376
  • 定價:21.00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09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在占較大篇幅的
官制部分,對唐代培養使
用科學技術人才的直官制
度及其與職、散、勛、爵
共同構成的官制體系的論
述,對中日幾代學者傾全
力研究的永徽職員令殘卷
的進一步探討,對唐代視
品官制的恢復、分析等,
均為創新見解。軍事制度
中對城傍、陌刀的研究,
發展了陳寅恪先生的種族
文化學說。對其它制度,
也有具體深入的研究。此
外,本書還在探索制度本
身與政治甚至人的關係、
揭示制度背後所體現的精
神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視
角。

作者介紹

作者小傳
李錦繡,1965年9
月生於河北省秦皇島
市北戴河村。1983年
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
1990年畢業,獲碩士
學位。同年入北京圖
書館敦煌資料中心工
作。1993年調入中國
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
所,現為該所隋唐室
副研究員。著有《唐代
財政史稿(上卷)》等。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部 官制
一、唐代直官制
(一)有關直官的制度規定
(二)史籍中所見的各類直官
1.尚書省直官
2.門下省直官
3.中書省直
4.大理寺直
5.太常寺直、教坊直
6.光祿寺直
7.鴻臚寺直
8.太僕、衛尉、司農、太府寺直
9.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直
10.殿中省直
11.秘書省直
12.太史監直
13.國子監直
14.內侍省直
15.東宮直官
16.弘文館、崇文館、史館及集賢殿書院直
17.其它直
(三)直官的地位及作用
二、永徽東宮諸府職員令殘卷考釋兼論唐前期東宮王府官設定變化
(一)殘卷的校補
(二)名詞解釋
1.裝書生
2.錄事掌署令旨
3.千牛刀
4.府佐國官
5.續勞
6.府主
(三)文書中反映的問題
1.永徽令與史志中關於東宮王府官設定記載的比刊
2.唐東宮、親王府官的設定變化
三、唐代的視品官制――以嗣王以下府佐國官為中心
(一)親王國、三師以下府佐國官的設定
1.親王國官
2.三師以下府官
3.王公以下國官
(二)視品國官府佐的選補和人流
(三)視品官的出現與消亡
附錄 唐永徽東宮諸府職員令錄文
四、“蒲州刺史充關內鹽池使”與景雲政治
(一)景雲時鹽池分布及管理
(二)景雲年間政治
(三)景雲二年三至五月蒲州刺史考
(四)蒲州、關內池鹽經營方式、供給範圍與太平公主蒲州之行
(五)“蒲州刺史充關內鹽池使”的政治作用
五、唐代的勒留官
(一)史籍中有關勒留官的記載
(二)勒留之司及勒留官的特點
1.政事堂
2.史館
3.度支使司
4.戶部使司
5.鹽鐵使司
6.巡院
7.禁軍
(三)勒留官對唐官制的影響
六、唐代“散試官”考
(一)從史籍記載看唐代散試官的特點
1.地位低
2.不屬於有出身有官人
3.散試官奏充差攝官時條件苛刻
4.散試官為“虛銜”
5.散試官只在喪葬標準等級上起作用
(二)散試官、試散官
(三)虛銜授官與散試官
第二部 教育制度
一、大成
二、禮學
三、書法教育
四、唐代的弘文、崇文館生
(一)弘文館的設定
(二)崇文館與貞觀武后時政治
(三)唐後期的二館生及其與科舉門蔭的關係
第三部 軍事制度
一、“城傍”與大唐帝國
(一)城傍的設定狀況
1.東北城傍
2.北方城傍
3.西北城傍
(二)有關城傍的制度
(三)城傍的消失及其對唐後期歷史的影響
二、陌刀與大唐帝國的軍事
三、唐前期馬政
(一)仗內仗外閒廄及其與禁軍的關係
(二)八馬坊
1.八馬坊設定的時間
2.八馬坊的性質
3.八馬坊出現的原因
(三)隴右九使六十五監
第四部 交通、社會制度
一、唐前期傳制
(一)傳送馬驢與傳車
(二)車坊的特色及其與傳的關係
1.縣置車坊
2.車坊與館密切相關
3.車坊提供住宿、供客
4.車坊有馬坊
5.車坊供遞
6.車坊由兵士經營、屬州府兵曹掌管
(三)館與傳
二、唐代的給侍制度――儒家學說的具體實現
(一)唐初律令詔敕反映的給侍制度
(二)給侍制度在開天時的發展變化
(三)唐代給侍制度的普遍性和完備性
1.給侍制度的普遍實施
2.親侍外侍之分
3.身份複雜的侍丁
4.嚴格的請侍手續
(四)給侍制度是儒家學說的具體實現
附 作者所發表與本書相關論文目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