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哭啼啼

哭哭啼啼

哭哭啼啼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kū kū tí tí,意思是斷斷續續的哭泣,沒完沒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哭哭啼啼
  • 拼音: kū kū tí tí
  • 成語繁體:哭哭嗁嗁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解釋,出處,用法,成語辨析,

解釋

斷斷續續的哭泣,沒完沒了。

出處

元·王曄《桃花女》第三折:“怎這般哀哀怨怨、煩煩惱惱、哭哭啼啼?”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過了幾日,莊生忽然得病,日加沉重。田氏在床頭,哭哭啼啼。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趁人高興長安道 牛布衣客死蕪湖關》:擇個日子動身,娘子哭哭啼啼,拜別父母,上船去了。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這如今才好些,又這樣哭哭啼啼,豈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回:“哭哭啼啼道:‘不知小人家主何事觸犯老爺,被老爺射死?”
《文明小史》第九回:“當時男人猶可,一眾女人,早已披頭散髮,哭哭啼啼,倒的倒,跌的跌。”

用法

謂語狀語;指哭泣

成語辨析

成語繁體 哭哭嗁嗁
成語簡拼 kktt
成語注音 ㄎㄨ ㄎㄨ ㄊㄧˊ ㄊㄧˊ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近 義 詞 嗚嗚咽咽、抽抽噎噎
反 義 詞 哈哈大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