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啼濕哭

乾啼濕哭

乾啼濕哭是一個成語,讀音是gān tí shī kū,意思是哭哭啼啼,出自《北齊書·尉景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啼濕哭
  • 外文名:weep and sob
  • 解釋:哭哭啼啼
  • 拼音: gān tí shī kū
  • 出處:《北齊書·尉景傳》
  • 近義詞哭哭啼啼
  • 反義詞喜笑顏開
出處,解釋,用法,詞語辨析,

出處

北齊書·尉景傳》:“景曰:‘小兒慣去,放使作心腹,何須乾啼濕哭不聽打耶!’”

解釋

乾啼:沒有眼淚地啼哭。濕哭:有眼淚地啼哭。無淚和有淚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現的各種表情。亦作“濕哭乾啼”。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哭泣

詞語辨析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