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

哈馬斯一般指本詞條

哈馬斯(阿拉伯語:حماس‎ Ḥamās“熱情”,حركة المقاومة الاسلامية‎ Ḥarakat al-Muqāwamah al-ʾIslāmiyyah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縮寫),由“伊斯蘭”、“抵抗”和“運動”三個阿拉伯詞語縮寫組成。

1987年由亞辛教長創建,其前身為“伊斯蘭聯合會”,在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等國設有分支。哈馬斯宣稱《古蘭經》是憲法,強調“聖戰”是實現其目標的唯一手段;強烈反對中東和平進程,主張消滅以色列,解放巴全部被占領土。哈馬斯實際控制加薩走廊。其政治局主席哈立德·馬沙勒(Khaled Mashal)長期流亡在外。

哈馬斯被以色列美國加拿大歐盟約旦埃及日本確定為恐怖組織。而其他國家,如伊朗俄羅斯土耳其、中國和多數阿拉伯國家並沒有將之視為恐怖組織,而是承認其抵抗組織身份。

哈馬斯的附屬武裝“卡桑旅”曾多次對以色列的平民及軍事目標發動攻擊。1993年至2006年間還發生了多起自殺式襲擊。針對軍事目標的襲擊則包括小型武器射擊、火箭炮迫擊炮襲擊等。

2007年,哈馬斯在與法塔赫的一系列暴力衝突中獲勝,6月,哈馬斯奪取了加薩走廊控制權,法塔赫退守約旦河西岸

哈馬斯擁有正式成員2萬多人及下屬軍事組織。

2017年10月12日,巴民族解放運動與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在埃及開羅簽署協定,同意和解,法塔赫將於12月1日前接管由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走廊。2019年4月14日,巴勒斯坦新政府宣誓就職, 哈馬斯抵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
  • 外文名:HAMAS (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
  • 全稱: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
  • 簡稱:哈馬斯
  • 成立時間:1987年12月
  • 創始人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 組織原教旨主義
發展歷史,標誌圖案,行動原則,政治立場,政治主張,同意和解,政權問題,行動計畫,領導人物,政治主張,軍事策略,軍事行動,概述,空襲原因,政治大事,分歧衝突,

發展歷史

1973年,亞辛組建了原教旨主義組織“伊斯蘭中心”,這是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前身。
亞辛和一些伊斯蘭活躍分子經過充分醞釀和準備,1987年12月15日在以色列占領的加沙地區發表了成立“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聲明,開始了有組織有計畫地反對以色列占領的鬥爭。他們襲擊以色列占領軍和猶太人定居點,暗殺以色列情報人員。
1997年10月1日清晨亞辛獲得釋放,並被立即驅逐到約旦,5天后他就回到了加沙。從此,亞辛又開始領導他的“哈馬斯”運動與以色列展開新的鬥爭。
“哈馬斯”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縮寫,它的目的是要創造有利於解放巴勒斯坦人民的內外部環境,收復被以色列占領的所有領土。“哈馬斯”就其廣義來說,是一聖戰組織,是伊斯蘭教復興運動的一部分,如果說得更準確,它實際是伊斯蘭世界穆斯林兄弟會運動的延伸,因此,它的基礎可追溯到20世紀的40年代。該運動堅信,伊斯蘭教復興是解放巴勒斯坦的基礎。“哈馬斯”運動標誌圖案充分反映了它的政治主張和鬥爭目標。

標誌圖案

“哈馬斯”運動標誌圖案是:圖案中間是庫巴清真寺,正上面是巴勒斯坦地圖,清真寺兩側是兩個對稱的躬型巴勒斯坦旗,右邊旗子上寫著“安拉是唯一的神”,左邊的旗子上寫著“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清真寺的下方由兩把交叉的劍包圍著,兩把交叉劍柄之間的下邊寫著“巴勒斯坦”,在整個圖案的下方是一長綠色的帶子,帶子上寫著“伊斯蘭抵抗組織-哈馬斯”。圖案中的清真寺和寫的“安拉是唯一的神”及“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表達了伊斯蘭教的深刻內涵,巴勒斯坦地圖是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整個巴勒斯坦地區,這說明了“哈馬斯”的堅定立場,“哈馬斯”決心要結束外來占領,拒絕將巴勒斯坦問題僅限於解決1967年被占領的土地,而是要收復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否認以色列存在的合法性。兩把劍象徵著力量和智慧,“哈馬斯”要用武力和智慧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標。
哈馬斯標誌哈馬斯標誌

行動原則

“哈馬斯”制定了自己的行動原則:一、教育全體巴勒斯坦人民了解這些協定的危險性;二、要使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公開表明自己的立場,並把反對這些協定的巴勒斯坦力量團結起來;三、迫使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人取消與以色列的談判;四、要求與以色列有關係的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斷絕與以色列的聯繫,支持“哈馬斯”與以色列進行鬥爭。

政治立場

政治主張

“哈馬斯”對巴勒斯坦各派別的立場是:一、巴勒斯坦行動的統一極為重要,因此,巴勒斯坦所有派別和力量都應統一行動;二、各個派別應協調行動;三、各個派別的行動綱領都應服從於巴勒斯坦解放事業大局,不承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任何一寸土地存在的權利;四、無論各個派別之間存在多大分歧,都不應採取暴力或武力行動解決巴勒斯坦內部的分歧;五、在維護巴勒斯坦事業方面不分宗教和種族,穆斯林和基督徒都是巴勒斯坦人。
哈馬斯在表示不放棄武裝鬥爭的同時,開始逐漸調整自己的立場,以更加務實靈活的策略來參政議政。2005年3月,哈馬斯首次正式宣布參加巴立法委員會選舉。哈馬斯領導人表示,哈馬斯在加入巴立法委員會和參與制定政策之後將會更加“開明”,也更願意和美國等進行接觸和對話。
哈馬斯自成立以來一直關注慈善救濟工作,因此得到巴勒斯坦民眾的廣泛支持。在2005年巴勒斯坦舉行的四個階段地方選舉中,哈馬斯在第一和第四階段均領先於其他黨派。在此次選舉中哈馬斯首次成為巴勒斯坦地區執政黨,由哈尼亞出任總理職務。

同意和解

2017年10月12日,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與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埃及開羅簽署協定,同意和解,法塔赫將於12月1日前接管由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走廊。

政權問題

在對待巴勒斯坦自治政權問題上,“哈馬斯”認為,以色列之所以同意巴勒斯坦實行自治是要實現其長遠目的,使對巴勒斯坦土地的占領合法化,巴勒斯坦自治政權實際是掩蓋以色列占領合法化的保護傘。儘管巴勒斯坦自治政權對巴勒斯坦人民採取了違反人權的行動,對一些巴勒斯坦組織採取了敵對政策,但“哈馬斯”堅持儘量避免與自治政權發生軍事對抗,因為與自治政權發生軍事對抗只有利於以色列,相信自治政權會以失敗告終。
“哈馬斯”認為,伊斯蘭教是團結、平等、容忍和自由的宗教,但“哈馬斯”尊重其他宗教信徒的權利,任何宗教都應和平共處的存在,生活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基督教徒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一部分,他們也擁有充分的權利和義務。“哈馬斯”反對以色列的占領,同情和支持世界上的解放事業。

行動計畫

關於軍事行動計畫,“哈馬斯”指出,它反對占領並不是反對猶太教和猶太教信徒,而是針對以色列的占領和它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存在;“哈馬斯”的鬥爭僅限制在被占領的巴勒斯坦地區內,至於以色列要將打擊“哈馬斯”的行動擴大到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以外地區,“哈馬斯”警告以色列當局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

領導人物

創始人
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阿拉伯語:أحمد يس,Sheikh Ahmed Ismail Yassin,1937年-2004年3月22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激進組織“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精神領袖與創始人,1987年創立伊斯蘭組織哈馬斯。少年時期的一場體育事故致使亞辛四肢癱瘓,之後一直依靠輪椅生活,另外眼睛的視力近乎盲人。2004年3月22日遭以色列直升機飛彈襲擊喪生。他在哈馬斯的領導地位由原哈馬斯發言人、哈馬斯的強硬派人物蘭提西接任。
哈馬斯創始人、精神領袖亞辛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Ahmed Yassin)1936年生於加沙,12歲時因脊椎受傷導致下肢癱瘓。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亞辛隨同家人被趕出巴勒斯坦領土。亞辛曾在埃及艾資哈爾大學深造,深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思想的影響,1965年加入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
1973年亞辛返回加沙後開始從事宗教宣傳和扶貧濟困的宗教福利活動,逐漸成為巴被占領土上頗有影響的人物,被人們尊稱為“謝赫”。
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
為進行抗擊以色列的鬥爭,亞辛1982年秘密成立了“巴勒斯坦聖戰者”。不久,亞辛被以當局逮捕,並以私藏武器等罪名於1983年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1985年,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與以色列政府達成交換戰俘協定,亞辛提前出獄。
亞辛主張用武力建立包括從地中海東岸到約旦河西岸的“全巴勒斯坦”式的伊斯蘭共和國。1987年底,亞辛在加沙成立了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起了反抗以占領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他本人也被尊奉為哈馬斯精神領袖。此後,哈馬斯多次製造針對以目標的自殺式爆炸事件及襲擊以邊防軍等,引起以色列國內極度恐慌和不安。1988年,亞辛因策劃襲擊活動被以軍方逮捕,次年被以法院判處終身監禁。
亞辛再度入獄時,已癱瘓在床。1997年9月,以政府以“亞辛健康狀況明顯惡化”為由突然宣布釋放亞辛。同年10月1日亞辛獲釋。8年的牢獄生活使亞辛的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視力、聽覺嚴重受損。出獄後,亞辛仍領導哈馬斯進行抗擊以色列的鬥爭,並堅持認為武裝抵抗是結束以色列占領的唯一正確選擇。
穆罕默德-扎哈爾穆罕默德-扎哈爾
阿卜杜勒·蘭提西
全名: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阿拉伯語عبد العزيز الرنتيسي,又譯蘭蒂希或蘭堤辛),1947年10月23日-2004年4月18日。第一次中東戰爭時,年僅半歲的他與父母來到加薩走廊南部的罕尤尼斯難民營。曾在埃及接受兒科醫師和藥劑師培訓,獲得博士學歷。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爆發反以起義後蘭提西與謝赫·艾哈邁德·亞辛等共七人聯合創建了“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並使其迅速發展成為被占領土上最有影響的伊斯蘭激進組織之一。蘭提西因積極參與反以行動,多次被捕,此後坐牢時間累積達7年之久。1992年,蘭提西與其他四百多名巴抵抗分子被驅逐至黎巴嫩南部,作為這些人的發言人,蘭提西開始為國際社會所熟知。一年之後,蘭提西回到加沙,成為哈馬斯的主要發言人,並被認為是僅次於亞辛的第二號人物。蘭提西屬於哈馬斯內部的激進派,主張建立一個沒有猶太國的伊斯蘭中東。在以色列軍方暗殺亞辛後,蘭提西於2004年3月23日晚接任加薩走廊哈馬斯領導人,同年4月18日遭以軍飛彈暗殺身亡。
伊斯梅爾·哈尼亞伊斯梅爾·哈尼亞
穆罕默德·扎哈爾
畢業於沙姆斯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加沙成為一名醫生。他1987年加入哈馬斯,並很快成為哈馬斯發言人,後進入哈馬斯政治局。扎哈爾曾是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的私人醫生。1992年,他被以色列驅逐至黎巴嫩南部。2004年哈馬斯領導人亞辛和蘭提西相繼被以色列定點清除後,扎哈爾成為哈馬斯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實權人物。
伊斯梅爾·哈尼亞
伊斯梅爾·哈尼亞(英文:Ismail Haniya,阿拉伯文:إسماعيل هنية),哈馬斯政治領袖之一,2006年2月21日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赫姆得·阿巴斯任命為巴勒斯坦下屆總理。

政治主張

哈馬斯是巴勒斯坦一個宗教性的政治組織,反對同以色列和談,並且不放棄以武力消滅以色列,並將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攻擊行動稱為“聖戰”,從而建立由地中海到約旦河西岸、並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哈馬斯在以色列占領區經常組織和策劃反對以色列的示威和恐怖活動,並製造自殺性爆炸事件,不時綁架或暗殺以色列居民,被以色列和西方國家視為恐怖組織加以取締。
由於哈馬斯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政治主張不同,因此經常發生暴力衝突。

軍事策略

通過對以色列平民的自殺性炸彈襲擊,迫使以色列撤離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並最終消滅以色列。以色列前沙龍政府從加薩走廊的撤軍被哈馬斯視為是自己軍事策略的重大勝利。

軍事行動

概述

哈馬斯成立後,多次製造針對以色列目標的自殺式爆炸事件。1989年,以色列宣布哈馬斯為非法組織,並將其精神領袖亞辛逮捕入獄。
1993年,巴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允許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傑里科地區先行自治。哈馬斯對此持反對態度,依然堅持對以色列的武裝鬥爭。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武裝人員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武裝人員
隨著巴以和平進程的發展,哈馬斯曾一度改變鬥爭策略。1996年3月,哈馬斯宣布將放棄暴力活動,在自治區內進行政治鬥爭。同年5月,內塔尼亞胡出任以色列總理後,在巴以和談問題上採取強硬政策,致使巴以最後階段談判停滯。哈馬斯宣布恢復武裝鬥爭。
2000年9月底巴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爆發後,哈馬斯製造了一系列針對以色列的自殺式爆炸事件。作為報復,以色列對哈馬斯實施了“定點清除”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使哈馬斯遭受重創。亞辛以及他的接班人蘭提西等哈馬斯領導人先後被以色列“定點清除”。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戰機和武裝直升機對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走廊發動了大規模空襲,哈馬斯發言人巴爾胡姆當日要求其下屬武裝派別對以色列發射遠程火箭彈,以報復以軍空襲加沙
這次空襲是自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以軍襲擊所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加沙地區應急機構負責人29日表示,以色列對哈馬斯發動的空襲已造成310人死亡,另有1400餘人受傷。巴勒斯坦27日宣布未來三天為哀悼日。

空襲原因

以色列外長利夫尼表示,選在這個時候痛擊哈馬斯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哈馬斯違反半年前的停火協定,幾乎每天以火箭、迫擊炮攻擊以色列平民。更變本加厲,上次曾有一天發射80枚火箭的紀錄。因此以色列無法再忍受。
2014年7月9日,以色列國防軍宣布擊斃4名試圖闖入以色列猶太社區的襲擊者。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稱試圖滲透至以色列基布茲Zikim的武裝分子來自其所屬的海軍突擊隊(蛙人)。這4人從上岸就被以軍觀察哨發現,隨後以軍召喚武裝直升機迅速結束了戰鬥。

政治大事

以獨立人士薩拉姆·法耶茲為總理的巴勒斯坦緊急政府17日宣誓就職,宣告成立剛3個月的巴民族聯合政府正式解體。以下是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2006年初在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獲勝後的巴勒斯坦政治大事記:
2006年
2006年1月25日,哈馬斯在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擊敗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贏得選舉勝利。
2006年3月28日,哈馬斯組建的巴自治政府宣誓就職。
2006年5月11日,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中的巴勒斯坦多個派別的領導人聯名簽署“獄中協定”,呼籲民族團結,組建民族聯合政府,重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實現在被占領土上建立巴勒斯坦國的目標。
2006年6月25日,巴武裝人員捕獲一名以色列士兵。3天后,以軍入侵加沙。5個月後,以軍結束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2006年6月27日,巴主要派別就 “獄中協定”達成共識。
2006年8月16日,阿巴斯宣布,巴自治政府總理哈尼亞已經同意就根據“獄中協定”組建民族聯合政府事宜與法塔赫及其他派別進行磋商。
2006年10月1日,哈馬斯武裝人員與法塔赫支持者在加薩走廊發生激烈衝突,致使8人死亡、70多人受傷。
2006年12月1日,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宣布,組建聯合政府的談判失敗。
2006年12月16日,阿巴斯在拉姆安拉發表講話說,他已決定儘快要求提前舉行立法委員會選舉和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選舉。
2007年
2007年2月8日,阿巴斯與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邁沙阿勒就建立民族團結政府、新政府政治綱領和重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等問題達成“麥加協定”。
2007年2月15日,巴自治政府宣布解散,阿巴斯授權哈尼亞組建新政府。
2007年3月17日,巴民族聯合政府宣誓就職。
2007年5月23日,在法塔赫和哈馬斯再次爆發衝突兩星期後,阿巴斯與哈尼亞舉行會談,商量如何停止兩派之間的暴力衝突。
2007年6月9日,哈馬斯和法塔赫武裝在加薩走廊爆發激烈衝突,造成30多人傷亡。此後衝突日趨激化。
2007年6月14日,哈馬斯從法塔赫手中奪取了加沙控制權。阿巴斯宣布解散民族聯合政府,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實施緊急狀態。
2007年6月15日,阿巴斯任命法耶茲為緊急政府總理。
2019年4月14日,巴勒斯坦新政府宣誓就職, 哈馬斯抵制。

分歧衝突

哈馬斯與法塔赫是巴勒斯坦兩大主要政治派別。哈馬斯成立於1987年12月,是一個集宗教性、政治性為一體的激進組織,主張通過武裝鬥爭解放“全巴勒斯坦”土地,拒絕承認以色列生存權利。
法塔赫成立於1959年10月,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8個成員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人數最多的主流派別,掌控著巴解組織的軍、政、財務與外交大權。法塔赫曾一直堅持對以武裝鬥爭,20世紀80年代後,逐漸趨於溫和、務實,主張承認以色列的存在,同意在“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基礎上和平解決阿以衝突。
在反以鬥爭中,哈馬斯與法塔赫曾並肩戰鬥。上世紀90年代初巴以和平進程啟動後,由於哈馬斯堅決反對巴以和談,雙方的矛盾日漸明顯。
2000年9月底巴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爆發後,哈馬斯在以色列實施的“定點清除”中遭受重創。為保存實力,擴大影響,哈馬斯在表示不放棄武裝鬥爭的同時,開始參政議政。2005年3月,哈馬斯首次正式宣布參加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並在2006年1月的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一舉擊敗長期主導巴政壇的法塔赫,贏得大選。
哈馬斯在組閣之初曾向法塔赫等派別提議組建聯合政府遭到拒絕。哈馬斯最終獨自組閣並組建了一支由內政部領導的3000人組成的準軍事力量。由於拒絕承認以色列、拒絕放棄暴力、拒絕接受巴以業已簽署的協定,哈馬斯政府遭到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國家的抵制,並陷入財政危機。哈馬斯被迫再次尋求組建聯合政府。
隨著形勢的發展,法塔赫也期望通過組建民族聯合政府來為自身爭取更多權力。但雙方在政治綱領和關鍵內閣部長職位、特別是在掌控安全部隊指揮權的內政部長人選上分歧嚴重。
在國際社會的積極斡旋下,哈馬斯與法塔赫於2007年2月8日就組建聯合政府簽署“麥加協定”。根據協定,雙方在聯合政府中財政部長、外交部長和內政部長三大關鍵職位的人選問題達成一致。2007年3月17日,由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任總理的聯合政府正式成立,內政部長由獨立人士卡瓦斯邁出任。
由於哈馬斯領導的準軍事力量經常與法塔赫領導的安全部隊發生衝突,法塔赫一直要求解散這支準軍事力量或將其併入安全部隊,但遭到哈馬斯的拒絕。2007年5月13日,兩派武裝人員在加沙再次爆發衝突,巴勒斯坦的安全局勢惡化。因無法協調安全部隊與哈馬斯的準軍事力量之間的矛盾,卡瓦斯邁2007年5月14日宣布辭職。
隨著雙方的武裝衝突不斷升級,法塔赫2007年6月12日宣布暫時退出民族聯合政府,直至雙方內斗結束。2007年6月14日,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宣布,解散巴民族聯合政府,哈尼亞對此予以拒絕。
2011.10.
以色列已成功釋放477名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人民無限的歡呼對這一舉動表示極大的歡迎。根據這個猶太國家和哈馬斯之間達成的協定,將再有550人將在未來幾周內被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