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比卜·布爾吉巴

哈比卜·布爾吉巴

哈比卜·布爾吉巴(英語:Habib Bourguiba;1902年8月3日—2000年4月6日) ,突尼西亞第一任總統(1957—1987在任),1902年8月3日生於莫納斯提爾的軍人家庭。早年在突尼西亞市受到完整和良好的阿拉伯伊斯蘭基礎教育,並學習西方和法國的思想。

1932年創辦民族主義法文報《行動報》。1934年創建新憲政黨,任總書記。和爭取獨立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人士取得聯繫。1956年3月20日,法國承認突尼西亞獨立,他出任首任總統。後3次連任。為求得經濟發展,減少軍事政變的危險,他縮編軍隊,提高教育和農業經費,他曾主張實行土地合作和工商業國營政策。在他統治時期,國家穩定,並得到西方國家經濟援助。60年代中期他進行了一場不成功的農業合作社運動,失敗後他又回到老路。

在外交上他的成就比較顯著,突尼西亞一度取代開羅成為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不過他贊成阿以和解政策。1975年3月被選舉為終身總統。1987年11月7日因政變辭職,由總理本·阿里接任。2000年4月6日因病逝世。布爾吉巴的政治主張被稱為“布爾吉巴主義”,並以此作為制訂其內外政策的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比卜·布爾吉巴
  • 外文名:Habib Bourguiba
  • 國籍:突尼西亞
  • 出生地:莫納斯提爾城
  • 出生日期:1902年8月3日
  • 逝世日期:2000年4月6日
  • 職業:軍人、總統
  • 畢業院校:巴黎大學
  • 信仰:伊斯蘭教
  • 主要成就:被選舉為突尼西亞終身總統
    取得外交成功,突尼西亞在阿拉伯世界一度取代開羅
    執政後在突尼西亞推行社會改革
    推出“布爾吉巴主義”
  • 代表作品:《憲政和法國》、《突尼西亞和法國》
人物生平,青年圖強,愈挫愈勇,獨立建國,終被廢黜,為政舉措,政治,經濟,外交,教育,軼事典故,中突沉浮,驚人之舉,個人著作,家族成員,

人物生平

青年圖強

1903年8月3日,一個男嬰在突尼西亞海濱城市莫納斯提爾呱呱墜地,取名哈比卜·布爾吉巴,他是父母的第八個孩子,也是最後一個。父親是小公務員,家庭並不富裕,母親當時尚不滿40歲,但因早婚、多產,已過早蒼老。由於先天不足,缺乏營養,布爾吉巴幼年多病,成年後身高僅1.65米,在阿拉伯男性中算不上一個偉丈夫,但他聰慧好學,堅忍不拔,胸懷大志。
布爾吉巴是老么,深受父母疼愛,但雙親體弱多病,無力照顧他的生活和教育,因此他5歲時就被送到首都突尼西亞市大哥家,以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據布爾吉巴自己的回憶,當時大哥穆罕穆德家雇用了女僕達維婭來料理家務,但女僕常驅使他幫她幹些髒活,還為一些小事打罵他。布爾吉巴上學後仍是衣衫襤褸,鞋破趾露,天天要走很長的路,步行上學,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仍以優良的成績完成了國小學業。中學時期,布爾吉巴成績優異,對數學更情有獨鐘,同班的法國、義大利及猶太學生都自嘆不如。1924年,布爾吉巴以優異的成績取得高中畢業文憑,受到校方褒獎。早在中學時代,布爾吉巴就參加了政治活動,他回憶說:“他之所以走上反對法國保護制的鬥爭道路,因素頗多,但有件事使他終身難忘,一次他無意中發現一家專為外國人開設的名叫‘盧蘭’的咖啡館,卻禁止突尼西亞人入內,使他感到無法在這種制度下生活。”高中畢業時,布爾吉巴21歲,他決定去巴黎上大學,放棄攻讀數學,轉而選學哲學,以“武裝自己的頭腦,為未來的戰鬥作好思想準備”。1924年11月,布爾吉巴進入巴黎大學法學院主攻哲學,選修心理學、病理學和文學,3年後獲法學士學位。
1917年的布爾吉巴1917年的布爾吉巴
在法國留學期間,布爾吉巴曾旁聽法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的一些會議,也參加反殖民主義集會,與法國社會黨人和共產主義者交往。他回憶說,他這樣做,是要了解法國社會和支配法國政策的各種政治力量間的關係,為今後鬥爭的勝利作些準備。

愈挫愈勇

1927年8月,布爾吉巴回到突尼西亞,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並積極投身政治運動。這時,他已加入憲政黨,負責該黨機關報《突尼西亞人之聲》的編輯出版。他撰寫了大量評論文章,抨擊法國對突的占領,揭露保護制度給人民帶來飢餓、痛苦和無窮災難,號召人民為爭取平等、自由而戰。布爾吉巴反對法國保護制度的鮮明立場遭到憲政黨總書記薩阿勒比為首的妥協派反對,雙方分歧日益嚴重。在1934年3月2日舉行的憲政黨代表大會上,由保守派控制的憲政黨已不能領導突人民的獨立鬥爭,大會決定成立新憲政黨,布爾吉巴當選總書記。新憲政黨高舉民族主義旗幟,把爭取突人民的解放定為黨的奮鬥目標,從此突民族解放運動進入新階段。
1927年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布爾吉巴1927年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布爾吉巴
布爾吉巴不畏艱辛,深入窮鄉僻壤,宣傳民眾,動員民眾,引起法國殖民當局的恐慌,1934年9月,法殖民當局以“煽動騷亂”罪將布爾吉巴流放到近撒哈拉沙漠的勞堡夫堡。兩年的監禁生活沒能使他屈服,他在寫給法國總督“站立者的信”中說:“不要期待我屈服,也不要等待我低頭,我將永遠站立著。”1936年5月,布爾吉巴獲釋返回首都,立即投入戰鬥。1937年,他先後兩次赴法談判,要求在突進行改革,遭法拒絕。法殖民當局為鎮壓新憲政黨,1938年4月逮捕了一批該黨領導人。布爾吉巴遂組織示威遊行,殖民當局當場打死200多示威者,再次逮捕布爾吉巴,將他囚禁在法國馬賽的聖尼古拉堡。1942年11月,納粹德國占領法國,並在突尼西亞登入,希特勒想利用布爾吉巴的反法情緒,拉攏他加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將他釋放。布爾吉巴識破了希特勒的險惡用心,拒絕與其合作。隨後, 義大利政府再次邀請他加入軸心國,再遭拒絕。1943年4月,布爾吉巴返回祖國,繼續從事民族解放事業。
為尋求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布爾吉巴於1945年經利比亞秘密赴埃及僑居了3年,先後訪問了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特及美國。他在阿拉伯各國駐聯合國大使召開的會上,介紹了突尼西亞人民民族獨立鬥爭的狀況。
1949年3月,布爾吉巴結束在國外的宣傳活動,返回突尼西亞。1950年4月15日,他提出關於突內部自治的7點方案,並組團赴法談判。但法政府堅持在突的法國人必須享有與突人同樣的公民權,致使談判破裂。
1951年12月,新憲政黨召開代表大會,做出發動武裝鬥爭的決定,並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為此,法殖民當局第三次逮捕了布爾吉巴,先後將他流放到加里特島和大西洋上的古瓦島。1954年,突民族獨立運動空前高漲,許多地方爆發武裝鬥爭,法殖民統治受到巨大打擊,被迫接受布爾吉巴提出的突內部自治7點方案,並於9月釋放了他。

獨立建國

1955年6月1日,突實行內部自治的《法突協定》正式簽訂,布爾吉巴返回祖國。1956年3月,突代表團與法政府談判,於20日簽署《突尼西亞獨立協定》,布爾吉巴為之奮鬥的突尼西亞獨立終於實現了。
1955年返回祖國的布爾吉巴1955年返回祖國的布爾吉巴
獨立後,布爾吉巴出任貝伊國王的首相,一面努力削弱法殖民者在突的殘餘勢力,另一面與國內親法的封建王室做鬥爭。在1956年3月30日舉行的立法選舉中,由新憲政黨聯合工人聯合會等組織成立的“民族陣線”大獲全勝,擁有制憲會議全部98個議席。4月15日,布爾吉巴組成新內閣,在17個部長職位中,新憲政黨占據16個。1957年7月,布爾吉巴召開制憲會議,力陳貝伊國王損害國家利益的種種罪行,會議最後一致同意廢黜王室,實行共和制。7月25日,布爾吉巴正式宣布突為共和國,從而結束了君主政體在突的長期統治,布爾吉巴出任共和國第一任總統。1959年11月,突舉行全國立法選舉,布爾吉巴再次當選突共和國總統。
取得獨立、廢黜國王、出任總統後的布爾吉巴處境仍很險惡,他既要面對法國製造的種種困難,又要防範政敵本·優素福的顛覆破壞。1957年5月20日,法以突支持阿爾及利亞反法鬥爭為由,終止向突提供150億舊法郎的財政補貼,給突財政造成極大困難。布爾吉巴抓住機會,要求修改《突法協定》,決定發行突自己的貨幣——迪拉爾。法國遂停止向突提供武器和裝備,布爾吉巴轉而求助美國。起初,美為照顧美法關係,未予回響。布爾吉巴一方面發出威脅,如得不到西方國家的幫助,突將轉向“東方集團”;另一方面,他一再向美示好,保證採取親美反共立場,美終於同意向突提供武器,隨後又給予巨額財政和糧食援助。1959年,美總統艾森豪訪突,從此,突美關係日益密切。美出於向中東、非洲擴張勢力的需要,看重布爾吉巴親美反共立場、與法的矛盾及突在北非地區的戰略地位。
擔任突尼西亞總統的布爾吉巴擔任突尼西亞總統的布爾吉巴
本·優素福原是新憲政黨領導人之一,布爾吉巴於1945~1949年流亡國外時,優素福堅持在國內領導新憲政黨爭取民族獨立運動。後因政見分歧和權力鬥爭,布爾吉巴和優素福分道揚鑣。優素福得到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和埃及總統納賽爾的支持,多次策劃暗殺布爾吉巴,號召人民開展武裝鬥爭,推翻布爾吉巴的“暴政”,但都歸於失敗,其支持者遭到布爾吉巴的鎮壓。1961年,優素福在西德法蘭克福被暗殺身亡,輿論普遍認為這次暗殺的主謀就是布爾吉巴。

終被廢黜

隨著年齡的增長,“最高戰士”布爾吉巴日益專橫,把一切成就都歸功於己,一切失誤全諉過於他人。1975年3月,自封為終身總統的布爾吉巴年老體衰,無法親政,信任宵小,聽信讒言,政策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1974年,在外長馬斯穆迪的慫恿和卡扎菲的誘導下,布爾吉巴一反初衷,未與其他官員商量,突然與卡扎菲簽署了突利合併協定,引起突朝野震驚,在努伊拉等多數政府要員的反對下,廢除了該協定,使合併計畫夭折,而外長馬斯穆迪成為布爾吉巴的又一替罪羊。這事件再次削弱了布爾吉巴的威望,更擔心眾叛親離,被人奪權。與此同時,爭奪突總統接班人的權力鬥爭愈演愈烈,1980年,總理努伊拉因病離職後,穆扎利被任命為政府總理和社會主義憲政黨總書記。
1986年,布爾吉巴懷疑穆扎利與自己的夫人瓦西拉聯手架空他,控制朝政,下令逮捕穆扎利,並拋棄瓦西拉,任命不見經傳的斯法爾出任總理。但斯法爾在朝野毫無威望,難以勝任。1987年10月2日,布爾吉巴又一次改組政府,任命軍人出身的內政國務部長本·阿里為總理。阿里提出新政府內閣成員名單,呈送布爾吉巴總統簽署通過,並準備10月27日正式公布。原定28日總統接見內閣全體成員,但布卻改變主意,將接見儀式推遲。這一決定對布爾吉巴是致命的,因為這使阿里預感前途險惡,決心廢黜布爾吉巴,取而代之。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阿里於11月7日發動政變,以憲法第57條規定總統身體狀況不允許他繼續掌管國事時由總理接任為根據,宣布廢黜布爾吉巴,由他出任總統。這次政變準備充分,未放一槍一彈,就取得成功。
布爾吉巴墓布爾吉巴墓
布爾吉巴眼見大勢已去,接受了這一安排,搬出迦太基總統府,遷居故鄉莫納斯蒂爾,頤養天年,直到2000年4月6日病逝,享年97歲。有人認為,布將自己的年齡隱瞞了兩歲,他實際生於1901年,終年99歲。阿里總統為布爾吉巴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斯人隨風而去,千秋功過,任人評說。

為政舉措

政治

  • 司法改革
布爾吉巴執政後,面對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突尼西亞。布爾吉巴從小接受法國教育,養成了西方資本主義的價值觀,他希望在突建立一個進步的合理的現代社會,於是著手一系列改革。首先取消穆斯林法庭、猶太法庭和法國法庭,成立統一的非宗教的突尼西亞法庭。
  • 婦女解放
1957年1月1日,正式實行人權法。該法禁止一夫多妻制,實行一夫一妻制,廢除成年男女婚嫁必須得到父母同意的傳統習俗,主張自由戀愛;廢除保護男權的休妻制,代之以離婚制,婦女同樣擁有選舉和被選舉權等,這些規定在阿拉伯、伊斯蘭國家是破天荒的重大改革,是對伊斯蘭教傳統觀念的重大挑戰,對婦女則是獲得解放。法案引起國內許多人的反對,但布爾吉巴力排眾議,堅持推行,他對民眾說:“和你們一樣,我也是穆斯林,我尊重宗教,我為它奉獻了一切,使這片伊斯蘭土地擺脫了殖民主義的屈辱。出於我的職務和責任,我具備解釋宗教的能力,我們的決定不違反教義。”布爾吉巴以解放婦女引以為豪,晚年曾特別交待,要將他解放婦女的偉績銘刻在他的墓碑上。1986年,我有幸陪我國家領導人訪突,當時布爾吉巴已83歲高齡,在會見我領導人時已無法交談。但當我領導人說到他為突人民所建立的功績時,他突然冒出一句話:“我是突尼西亞婦女的解放者。”這充分表明他對這一政績的重視。

經濟

獨立之初,布爾吉巴領導突度過了3年經濟恢復期(1956—1959)。布爾吉巴領導的新憲政黨在國內建立起了強有力的政治地位,政府很快將金融、鐵路、運輸等國家經濟命脈掌握在手。儘管大批法國農場主離突,外國資本紛紛抽逃,法國停止財政補貼,但突經濟沒有癱瘓,卻逐步進入發展軌道。布爾吉巴極其重視政治,對經濟不甚感興趣,但進入60年代,思想激進的社會主義者本·薩拉赫提出了計畫經濟的主張,為布爾吉巴所接受,並制定了經濟發展戰略。這是因為,首先,布爾吉巴執政後有明顯的集權傾向,計畫經濟模式符合他的這一傾向。第二,在60年代社會主義成為時尚,新獨立的民族主義國家的著名領袖,如埃及的納賽爾、印尼的蘇哈托、加納的恩克魯瑪,甚至以溫和親西方著稱的塞內加爾總統桑戈爾等無不標榜社會主義。布爾吉巴也需要以社會主義博得青年知識分子的支持,抵消老一輩政治家們對他的牽制。第三,本·薩拉赫強調,突的社會主義主張民族和睦,擯棄階級鬥爭,實現合作化,不搞公有制,與布的親西方立場並不矛盾。
布爾吉巴布爾吉巴
在布爾吉巴的支持下,本·薩拉赫制定了《10年發展遠景規劃》,實行國有化、 工業化、土地改革、合作化等,被稱為“社會主義綱領”。1964年10月,布將新憲政黨改名為社會主義憲政黨。本·薩拉赫在布爾吉巴的支持下,迅速擴充權力,1967年達到高峰,除主管經濟、工業、貿易、計畫和財政外,還兼任農業部長和教育部長之職,儼如突的第二把手,其不斷擴大的政治勢力極大地侵犯了其他勢力集團的利益。薩拉赫的發展計畫在工業化方面取得成績,不僅發展了原有的工業部門,還建立了許多新興工業部門,如石油、鋼鐵、機器製造、建材、化工、電子、電器等,但國有化的實施嚇跑了外國投資者。
在農村,土改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但合作化措施不當又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造成農業生產下降。薩拉赫還進一步將合作化運動引向城市,在零售業內加以推廣,結果造成商品短缺,引起市民不滿。經濟上的失誤為薩拉赫的政敵提供了攻擊的口實,倒薩的聲浪迅速高漲。薩拉赫依仗布的支持,多次渡過難關,但終因樹敵過多,積怨太深,特別是觸犯了布的夫人瓦西拉集團的利益,1970年被捕,以“誤導國家元首,損害國家最高利益”罪判處10年監禁。 同年11月,憲政黨元老赫迪·努伊拉出任總理,並成為布爾吉巴的法定接班人。努伊拉任總理10年,直到1980年4月因病去職。
布爾吉巴作為總統對這些成績的取得當然有貢獻。但實事求是地說,布爾吉巴自1967年爆發心臟病後,身體日漸衰弱,本·薩拉赫雖成為替罪羊,但布爾吉巴也因用人不當造成經濟和政治危機而威信下降。70年代,布爾吉巴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內維持其領袖地位,對外擴大突國際影響上,國內事務,特別是經濟事務,基本上由努伊拉領導的政府負責。

外交

  • 倡導和解
1965年初,布爾吉巴出國訪問,首站埃及,第二站沙特,第三站外約旦。3月3日,在外約旦國王海珊的陪同下,布爾吉巴參觀了自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由外約旦控制的西岸地區。在傑里科,面對成千上萬的巴難民,他發表了一篇完全出人意料的講話。他說:“發表慷慨激昂的宣言很容易,而有條不紊地採取切實可行的行動卻非常困難,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力量消滅敵人或將他們趕出我們的領土,無視或隱瞞這一事實毫無用處。如果有阿拉伯領袖提出部分解決或臨時性解決建議,不應該指責他們是失敗主義或妥協退讓。要么擁有全部,要么什麼都沒有的政策導致了我們在巴勒斯坦的失敗。”他的這番話是阿拉伯民眾17年來從沒聽到過的。1947年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阿拉伯國家反對該決議。1948年,以色列宣布立國,第二天5個阿拉伯國家發動了反以建國的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果以阿拉伯世界失敗而告終。從此,阿拉伯國家拒不承認以色列,揚言要把猶太人趕入大海,阿以就一直處於極端敵對狀態。布爾吉巴在評論巴問題上,這只是開篇。3天后,他在耶路撒冷會見記者時說:“以色列國是殖民主義的產物,把猶太人趕進大海,只不過是空喊口號。巴人被剝奪的權利可以逐步恢復。沒有贏家,也沒輸家,才會有最好的和平。我認為人們或許可以與猶太人共處。”布是第一個主張與猶太人實現和平共處的阿拉伯領導人。
哈比卜·布爾吉巴
此時,正當西德決定承認以色列,埃及總統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號召全體阿拉伯國家與西德斷交。布爾吉巴則公開反對納賽爾的主張,認為與西德斷交對西德毫無損害,而阿拉伯國家將失去很多。
布爾吉巴的上述言論使阿拉伯國家紛紛視其為叛徒,西方國家認為他提出了解決阿以衝突的新途徑,而部分猶太人則認為他帶來了希望,也有人認為他是威脅,“是敵人中最聰明和最危險的人。”
4月9日,布爾吉巴返突,受到民眾的盛大歡迎。回到國內,布爾吉巴進一步闡述他的主張:“遵守聯合國的‘分治’決議只會有利於我們的事業。這樣我們就獲得了合法性。”“如果我是巴勒斯坦領袖,我將毫不猶豫地同意會見特拉維夫的代表。”
1973年6月,在日內瓦世界勞工組織大會上,布爾吉巴再次談到巴勒斯坦問題,他宣布“如果有助於在聯合國1947年分治決議基礎上實現妥協解決的話,他已作好準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與以色列的代表進行討論。”以色列領導人原則上同意會見布爾吉巴,但埃及於當年10月對以發動了第4次中東戰爭,布爾吉巴與以領導人會晤計畫未能實現。1974年9月,巴解主席阿拉法特第一次應邀出席聯合國大會,並發表了講話。阿拉法特在赴紐約途中抵達突尼西亞,會見了布爾吉巴,布要求他在聯大宣布,巴解準備承認以色列,並在1947年聯合國分治決議的基礎上與以談判,簽署和平協定。阿拉法特回答說:“我不能這樣做。”自此之後,布爾吉巴不再談論巴勒斯坦問題了。但國際社會卻把布爾吉巴上述意見當作解決中東問題的第一個方案,即“布爾吉巴計畫”。這項一直受到阿拉伯世界和巴勒斯坦批評和指責的計畫,直到1982年9月10日才在摩洛哥王國非斯召開的阿拉伯首腦會議上被接受,並與沙特方案一道形成阿拉伯國家一致同意的非斯方案。17年過去了,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失去了更多土地,力量對比更加對阿拉伯世界不利。而非斯方案的提出至今又過去了22年,中東問題仍未解決,巴勒斯坦的處境更為艱難。
  • 平衡外交
突尼西亞不是大國和強國,但由於執行了務實外交和平衡政策,使它在國際上的影響和作用超出了它的國力。
布爾吉巴是位活躍的外交家,其外交思想的第一大特點是鮮明的民族主義色彩,首先是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為此,他對殖民宗主國法國進行了不懈鬥爭;其次是支持鄰國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解放鬥爭;第三,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為收復被占領土地和恢複合法民族權利的正義鬥爭。儘管在鬥爭的方式和策略上,他的獨特主張不為多數阿拉伯國家理解和接受,但1982年6月當巴解在黎巴嫩陷入空前困境,走投無路,遭到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拒絕時,布爾吉巴卻伸出了熱情之手,接納了亞西爾·阿拉法特及巴解總部。此外,埃及因與以媾和被阿盟開除後,阿盟總部由埃及遷往突尼西亞城,突一度成為阿拉伯世界的中心;第四,拒絕兩大強鄰的威脅和誘惑,拒絕“聯合”計畫,始終堅定地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完整。
第二大特點是親西方色彩濃重。布爾吉巴公開聲稱突屬西方“自由世界”體系。獨立之初,當法國拒絕向突國防軍提供武器裝備時,布爾吉巴拒絕了來自蘇聯陣營的好意,千方百計地爭取美國的好感和援助。布爾吉巴曾多次公開支持美國出兵越南,譴責蘇聯入侵阿富汗。在布爾吉巴的一再要求下,法軍於1963年從在突最後一個軍事基地比塞大撤軍。當時,突與西方普遍保持良好關係,只有法國例外。1965年底,布爾吉巴出訪幾個非洲國家,在塞內加爾,布爾吉巴會見了法駐茅利塔尼亞大使德里約,表示突絲毫不反對法國,希望恢復與法的友好關係。24小時後,德里約大使轉達戴高樂總統的回答:法國只等待突的表示,就可不計前嫌,恢復友好關係。布爾吉巴及其隨行人員深感鼓舞,立即重新起草在塞內加爾議會上的演講,強調他和許許多多的人一樣曾極大地受惠於法國,主張研究成立類似大英國協的“法聯邦”的可能性。布爾吉巴的這一創意正中戴高樂下懷,法突關係從此得到改善,布爾吉巴成為法語國家組織的創始人之一。
第三大特點是注重務實和保持平衡。布爾吉巴雖然傾向西方,但也與蘇聯等東方國家保持正常關係。在支持巴勒斯坦鬥爭的同時,一直主張承認以色列國。他雖拒絕與西方對抗,但卻積極參加不結盟運動。突還積極調解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的矛盾,努力維護馬格里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特別注意不捲入非洲和阿拉伯國家的內部糾紛。布爾吉巴的務實外交和平衡政策,使突獲得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減少了國防開支,有更多財力投入經濟建設。
  • 對華關係
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應布爾吉巴總統的邀請於1964年1月9—10日訪問了突尼西亞。布爾吉巴讚揚中國在亞非民族解放運動中所起的歷史性作用,批評“孤立一個偉大國家和偉大人民——中國人民”的企圖,認為圍繞中國設定防疫線不利於和平。他同時強調,突在恢復中國的聯合國席位、中印邊界及部分停止核試驗條約問題上同中國有分歧。周總理表示:兩國在鞏固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促進亞非團結、保衛世界和平方面都面臨共同任務,這些共同任務比我們在某些問題上的分歧要迫切得多。兩國完全可以本著求同存異精神共同前進。布接受求同存異觀點,認為兩國“相同之點的重大和重要”,足以“奠定友好關係”,在周總理抵突當天,美國務院發言人菲利浦斯在表示反對法國承認中國的同時,強調他的話也適用於正在考慮承認中國的非洲國家。突不顧美的反對和阻撓,在1月10日發表的中突兩國聯合公報中宣布中突正式建交,但布爾吉巴並未因此而擯棄對華偏見。1964年中突建交後,突外長小布爾吉巴仍宣揚“兩個中國”,聲稱台灣是獨立國家,布本人也多次發表反華言論,污衊和攻擊我國,與台灣進行半官方接觸。1965年11月4日,突各報發表布爾吉巴於9月11日對法《現實》月刊記者的談話,在談話中,他污衊中國是“戰爭狂人”,具有“狂妄的野心”,在亞非進行“顛覆、滲透,使非洲大陸陷於無政府和顛覆狀態,製造種族主義”等,甚至漫罵中國國家領導人。中方對此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但突仍我行我素。
周恩來總理與布爾吉巴周恩來總理與布爾吉巴
文化大革命期間,我駐突使館部分工作人員受極左思潮影響,奪走使館領導權,引起突方不滿。1967年8月23日,布爾吉巴兩次發表反華言論,污衊“中國的擴張主義已成為現今世界所有國家的咄咄逼人的危險。”9月15日,中國外交部照會突外交部,對突當局扣留中國體育教練和使館工作人員,限制中國使館活動,以及布爾吉巴的反華言論提出強烈抗議,並召回中國體育教練。9月19日,突外交部拒絕中方15日照會,並要求中方於9月27日前向突遞交道歉照會,否則將宣布中國使館全體人員為不受歡迎的人,並驅逐出境。9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表《關於關閉中國駐突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的聲明》,對突的態度表示極大憤慨,提出最強烈的抗議,宣布關閉中國駐突使館,召回大使館所有外交官和工作人員,同時表示,如突改變反華政策,中國政府將派出外交人員,恢復中國駐突大使館的工作。
70年代,布爾吉巴日益重視我大國地位,多次向我表示,“突是中國的朋友”,感謝我對突的援助。1974年他決定訪華,但因病未能成行。1986年,他被廢黜的前一年,我陪我國家領導人訪突,已83歲高齡的布爾吉巴總統會見並宴請我領導人及代表團主要成員,儘管當時他已無法與我領導人正常交談,但對華友好之情溢於言表。

教育

創建現代化男女公立學校,適齡青少年均可入學,逐步取代舊式教授《古蘭經》的教育體制。基杜納大學是突著名的舊式學府,布爾吉巴先將其國小部變成國立免費國小,後將中學部與公立中學合併,最後將大學部改成國家大學神學系。這一變革引起政府部分部長的反對,布爾吉巴不為所動,堅定不移地要實現全民義務教育,認為這是國家實現發展的前提。在布爾吉巴的堅持下,政府預算的1/3用於教育,他強調突教育不但要超過黑非洲一些國家,還應趕上歐洲國家的水平。布爾吉巴提倡的教育改革還有雙語制,即阿語和法語並重。他認為,法語是向現代世界開放的手段,而阿語則是民族特性的保證。筆者曾先後在6個阿拉伯國家工作過,注意到多數阿拉伯國家實行雙語制,效果都較好。也有少數阿拉伯國家一度片面強調教育阿拉伯化,忽視了外語教學,給國家和個人發展造成了一些障礙。由於布爾吉巴的明智,突教育沒有走彎路。在阿拉伯世界,突是資源貧乏的小國,但突的綜合發達程度卻位居前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視教育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這不能不讚嘆布爾吉巴的遠見卓識。

軼事典故

中突沉浮

新中國成立後,堅持反帝反殖,支持亞非拉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早在1955年,中國外交部就明確表示支持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義鬥爭。1956年4月4日,周恩來總理致電突首相哈爾·阿瑪爾,祝賀突獨立。1957年8月2日,毛澤東主席致電布爾吉巴,祝賀他當選總統。同日周恩來外長致電突外長莫卡德姆,通知他中國正式承認突尼西亞共和國,從此,中突之間友好往來增多。
周恩來應布爾吉巴的邀請於1964年1月9—10日訪問了突尼西亞。布爾吉巴讚揚中國在亞非民族解放運動中所起的歷史性作用,批評“孤立一個偉大國家和偉大人民——中國人民”的企圖,認為圍繞中國設定防疫線不利於和平。他同時強調,突在恢復中國的聯合國席位、中印邊界及部分停止核試驗條約問題上同中國有分歧。周總理表示:兩國在鞏固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促進亞非團結、保衛世界和平方面都面臨共同任務,這些共同任務比我們在某些問題上的分歧要迫切得多。1964年中突建交後,布爾吉巴本人多次發表反華言論,與台灣進行半官方接觸。1965年11月4日,突各報發表布爾吉巴於9月11日對法《現實》月刊記者的談話,在談話中,他污衊中國是“戰爭狂人”,具有“狂妄的野心”,在亞非進行“顛覆、滲透,使非洲大陸陷於無政府和顛覆狀態,製造種族主義”等,甚至漫罵中國國家領導人。中方對此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但突仍我行我素。

驚人之舉

在執政若干年,自己的領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後,布爾吉巴又做出驚人之舉,1960年2月5日,在齋月前3周,布爾吉巴在對新憲政黨幹部講話中指出,先知穆罕默德為對付敵人曾在齋月期間正常用餐,“同樣,我要求你們為了對付你們的敵人而不要守齋。你們的敵人就是貧窮、困苦、屈辱、腐敗和不發達。”“當我們盡全力增加生產的時候,我們怎能聽任生產在整整一個月內下降到幾乎為零?不管你們是軍人、職員還是學生,我要求你們不要放下自己的責任。行政機關和學校的作息時間將不會因齋月改變。我只是在宣講《古蘭經》。我宣布,這是我個人的意見,如果你們未被說服,你們可以自行其事。”布爾吉巴知道,這觸及到伊斯蘭教的敏感點,他曾對法國《世界報》記者表示:“我所希望的只是人們可以隨意地守齋或不守齋,但願不會因此成為一個問題,受人指責。”然而此事並不如他想像的那樣簡單,反對者大有人在,在突的伊斯蘭聖地凱魯萬還發生了流血衝突。儘管受到多方抵制,布爾吉巴的努力無疑加快了突社會的發展。儘管突民眾多數迄今仍堅持齋戒,但必須齋戒的輿論壓力較其他阿拉伯、伊斯蘭國家要小得多。

個人著作

主要著作有《憲政和法國》、《突尼西亞和法國》、《講話編匯》等。

家族成員

其子小布爾吉巴曾任外交、法務部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