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哈尼稻作梯田系統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省紅河州的元陽、紅河、綠春、金平4縣境內,總面積達82萬畝,開墾歷史已有1300多年。哈尼梯田擁有獨特的灌溉系統和奇異而古老的農業生產方式,形成了江河、梯田、村寨、森林為一體的良性原始農業生態循環系統。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

系統歷史,耕作系統,水循環系統,生態系統,主要價值,農業價值,文化景觀,文物價值,系統保護,

系統歷史

據史書以及口傳家譜考證,延綿哀牢山脈20多萬畝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統已有1300多年的耕種歷史,養育著哈尼族等10個民族約126萬人口。
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是一直延續使用和發展的稻作系統,在許多哈尼族的傳說中都顯示:哈尼人認為自開天闢地以來便有了稻子。這說明哈尼人是最早馴化野生稻的民族之一。1300年來,哈尼族將哀牢山區三江流域的野生稻馴化為陸稻,又將陸稻改良為水稻,在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中,使三江流域成為人類早期馴化栽培稻穀的地區之一。
哈尼稻作梯田哈尼稻作梯田
最早對哈尼梯田的明確記載出現在明代早期,但據《尚書》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礱江、安寧河流域)已經開墾梯田,進行水稻耕作。該書《禹貢》篇描述和夷所居之地"厥土青黎(土色烏黑土質肥沃),厥賦下中三錯(交納不差的梯田),厥賦下中三錯(交納不同等級的田賦),"這是中國史籍對哈尼族耕種梯田最早的記載。漢代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西漢時期雲南少數民族"西南夷"中較先進者已是"耕田,有邑聚"(稻作農耕,有村落)。這說明早在漢代,西南少數民族已經開始有組織地進行稻田的耕種了。

耕作系統

水循環系統

良性循環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統的核心,以水作為核心的水利系統構成了循環體系,但是沒有森林的過濾和涵養,水利也可能轉變為水害。哀牢山區,常年有茂密的植被覆蓋,有高大的喬木,也有低矮的灌木叢,還有覆蓋在地表的草地。在垂直的山地環境下,地形地貌、立體氣候和植被三大自然條件為哈尼梯田農耕提供了水環境基礎。冬末春初,從紅河河谷蒸發升騰的水蒸氣,在半山區受氣流的壓降,形成茫茫雲海,在一片片茂密的森林中化成綿綿霧雨,大量傾瀉在這一地區,蘊育了廣茂的森林;由於森林的巨大儲水作用,在森林和崇山峻岭的管溝中,形成無數的山泉、水潭、溪流,造就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水源體系。林中營溝中流淌的無數溪流,在灌溉了梯田之後,又復歸紅河和藤條江水系中去。水分在這相對封閉的區域內升騰下瀉,雲海產生的霧養育森林,森林貯存了雨、水,又排放出大量的溪流經過村莊,灌溉梯田,最後進入江河。
哈尼稻作梯田哈尼稻作梯田
以哈尼族“寨神林”崇拜為核心的傳統森林保護理念,使這裡的自然生態系統保存良好,為梯田提供著豐富水源。

生態系統

生態的相互作用也在哈尼稻作梯田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哈尼梯田,垂直落差1500多米;層層梯田拾級而上,最高可達5000多級,田埂有五六米高。哈尼族創造發明了“木刻分水”和水溝沖肥,利用發達的溝渠網路將水源進行合理分配,同時為梯田提供充足肥料。哈尼人還構建了多套微循環再利用系統,稻草餵牛,牛糞曬乾做燃料,燃料用完做肥料,肥料養育稻穀;哈尼人珍惜土地資源,房前屋後的空地用來種菜,路邊的牆縫也會成為菜地。此外,屋旁溝箐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會用來養魚,魚在池塘下面,池塘上面養浮萍,浮萍餵豬,豬糞餵魚;魚長大後又被放回梯田,用以撲食害蟲、肥沃土地。

主要價值

農業價值

哈尼人是山地農業民族,在巧妙利用山地氣候和水土資源方面,表現了十分高明的智慧和能力。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而水系貫穿其中,哈尼梯田最高垂直跨度1500米、最大坡度75度,最大田塊2828平方米,最小田塊僅1平方米。
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梯田的建造減少了動用土方,又防止了水土流失。這種森林—溪流—村寨—梯田“四度共構”的結構創造了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體現了結構合理、功能完備、價值多樣、自我調節能力強的複合農業特徵。
一般的現代稻種經過三五年種植後,品種就會出現退化而難以持續種植,但哈尼人培育的紅米能夠在海拔1400米以上生存,極能適應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且具有極為穩定的遺傳特徵。哈尼梯田合理的林水結構、分水制度、泡田方法和以水沖肥技術等,均成為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技術與管理策略。而其因時、因地制宜的適應性管理理念,使當地生產與生活方式隨歷史的發展而實現與自然的協同進化。

文化景觀

哈尼稻作梯田系統具有極高的經濟、科學、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絢麗的紅河哈尼梯田,色彩變幻與寨、林、雲海交相輝映,清晨朝霞、落日餘暉、清脆流水,其境其景,異常秀美。
哈尼梯田美景哈尼梯田美景
哈尼稻作梯田系統充分利用並遵循自然的勞作傳統,創造了哈尼民族豐富燦爛的梯田文化,哈尼族以梯田稻作為生,衣食住行、人生禮儀、節日祭典、信仰宗教、生產生活、哲學思想等,無不打上梯田文化烙印,梯田稻作文化成了哈尼族文化的本根,也集中展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內涵。

文物價值

2010年,哈尼稻作梯田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保護試點地。2013年,入選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3年6月22日,在高棉首都金邊舉行的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雲南哈尼梯田“申遺”成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雲南哈尼梯田入選的項目為“文化景觀”。

系統保護

紅河州人民政府制定了梯田保護管理條例和梯田保護管理總體規劃,認真履行《世界遺產公約》,貫徹落實《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護管理條例》和《紅河哈尼梯田保護管理總體規劃》,依法依規保護好哈尼梯田,確保遺產構成元素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並進一步細化完善哈尼梯田保護管理長效機制和相關補償機制,建立現代管理與傳統保護相結合的運行模式,確保遺產演進的延續性和規律性。
哈尼人在進行稻田播種哈尼人在進行稻田播種
此外,哈尼族依靠傳統的鄉規民約和信仰約束來懲治森林濫伐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