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因里奇事件

哈因里奇事件(Heinrich event):在研究東北大西洋末次冰期—間冰期旋迴三個鑽孔的沉積物時(位於北緯47°和西經19°附近),哈因里奇(Heinrich)最早發現在這些岩心中大於15微米粗粒含量有突然增多的現象,在粗粒含量增加的同時,冷性有孔蟲比例相對增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因里奇事件
  • 外文名:Heinrich event
  • 發現者:哈因里奇
  • 學科:地理
  • 位於:北緯47°和西經19°附近
因為在三個鑽孔中的沉積序列非常一致,哈因里奇認為這在北大西洋是個普遍現象,並利用氧同位素階段對這些事件進行了初步定年,發現每個粗顆粒層變化周期約為11000年,他把這種現象解釋為由於歲差變化引起太陽輻射量的變化所觸發的北大西洋冰蓋不斷向南擴張。為了證實這些事件,布羅克(Broecker)等利用北緯50°西經24°的609號鑽孔資料對末次冰期的沉積物岩心進行了間隔1厘米取樣的詳細研究,發現了哈因里奇所認為的北大西洋浮冰南伸事件的年代分別為距今15000年、20000年、27000年、40000年和50000年。初步解釋這是勞倫(Laurentide)冰蓋擴張引起北大西洋浮冰南伸的結果,並把這些事件稱為哈因里奇事件。哈因里奇層的兩個顯著特徵是:①每層中含有快速堆積的豐富的碳酸鹽碎屑物質;②6個哈因里奇層記錄著當時海面海冰溫度較低、鹽度降低以及浮游有孔蟲迅速減少的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