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結構

品牌結構

品牌結構 Brand contructure 在品牌2.0理論體系中又包括品牌母體結構和品牌接觸點結構。 品牌結構是指一個企業不同產品品牌的組合,它具體規定了品牌的作用、各品牌之間的關係,以及各自在品牌體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合理的品牌結構有助於尋找共性以產生協同作用,條理清晰地管理多個品牌,減少對品牌識別的損害,快速高效地做出調整,更加合理地在各品牌中分配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品牌結構
品牌母體結構,品牌接觸點結構,品牌接觸點,品牌自觸點,品牌它觸點,品牌基觸點,品牌底觸點,品牌結構的類型,共享式品牌結構,獨立式品牌結構,母子式品牌結構,主副式品牌結構,多模式品牌結構,外部因素,市場競爭焦點,內部因素,企業家因素,企業文化,品牌結構戰術,

品牌母體結構

為品牌提供固定支持的組織結構稱為品牌母體,品牌母體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國家、政府組織、個人、事件,一個品牌母體可以產生多個品牌,但一個品牌只能擁有一個品牌母體,品牌的產生與死亡並不等同於品牌母體的產生與死亡。兩者有不同的生命表現。如果將品牌母體看作是植物,這株植物包含了樹冠、樹幹、根部等主要部份,那么對應的品牌母體結構包括品牌識別系統與品牌管理團隊,品牌關係網路、媒體和口碑,品牌生產要素,品牌協作者四個部份。品牌只是品牌母體爭奪人們注意力的工具。 樹冠:是植物生長枝葉的頂部。樹冠形態與群落內的光條件的變化相適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光能利用情況。樹冠的形態取決於側枝開始的相對高度、以及主枝的長度和發射角。 在品牌母體結構中,品牌識別系統與品牌管理團隊對應樹冠部份,它是反映品牌母體對人們注意力的利用情況,是品牌母體可以自主控制的部份,也是品牌對生態位的主動訴求的累積量。樹冠部份可以以一個圓錐體模型表示,面代表了品牌對生態位的需求,是被人們接受了的品牌識別系統的最大值,或者說是人們所能感知的品牌識別系統的最大值。是定義該品牌與競爭品牌競爭格局的部份。厚度代表了品牌在生態位中的存在時間,是衡量品牌歷史的參數,厚度越大,代表品牌歷史越長。
樹幹:樹幹、樹枝都是植物的莖,它是根及葉之間的道路,可以將根所吸收的物質向上運輸到葉;並將葉所產生的養分輸送到根。樹幹是植物很重要的部位,最明顯的是,如果沒有樹幹,世界上就不會有高大的樹木了。此外,樹幹還擔負著許多繁重的任務。樹幹得把根吸收進來的水和無機鹽等,送到高高的葉片中進行光合作用,生產植物生長需要的有機物;葉子產生出來的有機物,也要靠樹幹送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在品牌母體結構中,品牌關係網路、媒體、口碑就是樹幹。它實現的功能包括支撐樹冠(品牌識別系統和品牌管理團隊)、運輸養分(將品牌理念在根部和樹冠間傳遞),另外它還要儘量長到具有競爭優勢的高度,以利取得更好的生態位,為品牌發展提供更好的空間機會。
根:根是某些植物長期適應陸上生活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向下生長的器官。它具有吸收、輸送、貯藏、固著的功能,少數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通常根向下生長,是隱藏在地面以下的,但並不絕對,也有些植物的根不長在地下,而是長在空氣中,甚至向上生長。此外,要注意並非所有植物都有根。世界上所擁有的50萬種植物中,只有20多萬種高等植物才具有真正的根,其餘近30萬種低等植物都沒有根的。它們還沒有進化到具有根這個器官的水平,有些低等植物有根的外形,但它不具有根的構造,充其量只能稱它為假根。
根的類型很多,按照根的發生分為:主根、側根、不定根。在品牌母體結構中,品牌生產要素和品牌協作者同屬根部,我們可以形象的將品牌生產要素比作主根,而品牌協作者比作側根,不定根則是指在品牌成長到達一定時期後才增加的品牌生長要素和品牌協作者。

品牌接觸點結構

品牌接觸點

品牌母體的樹冠、樹幹和根部與社會建立的交流點,由於品牌母體是立體結構,因此品牌接觸點也是在三維面展開的。品牌接觸點共分品牌自觸點、品牌它觸點、品牌基觸點和品牌底觸點四種,品牌接觸點結構與品牌母體結構有一一對應關係:

品牌自觸點

品牌母體中,品牌識別系統與品牌管理團隊與人們的發生接觸和互動的部份稱為品牌自觸點。品牌自觸點的集合實際上是一圓錐體的表面,品牌自觸點的垂直投影是圓錐體的底面積,測量值反映了被認可的品牌識別系統總印象。有兩種計算方法,一是品牌要素計算法,將品牌識別系統中的所有要素設定權值,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一一評分,最後累加得出一個數據即為絕對品牌自觸點投影值。另一種是品牌生態位計算法,方法是在該品牌生存的品牌群落中,先測量出品牌自觸點半徑,然後計算其面積:
品牌自觸點厚度為品牌存在時間,以年表示。品牌自觸點的厚度越大,代表品牌存在時間越長,實際數據模型中的時間單位取“年”還是“月”,甚至是“日”,不是關鍵,但不論用哪種單位,在一系列的對比的品牌值數據中都應該統一。

品牌它觸點

品牌關係網路、媒體、口碑為樹幹部份,對應品牌結構中的品牌它觸點,是品牌母體通過第三方與人們的接觸點,是品牌難以自主控制的部份。其中品牌關係網路包括消費者、分銷商(批發商、零售商、代理商)、供應商、觀念領導機構(如醫藥產品的臨床實踐、組織機構的觀點和團體的倡議)。媒體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新媒體是基於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數字廣播等技術,通過網際網路、無線通信網、數字廣播電視網和衛星等渠道,以電腦、電視、手機、PDA、MP4等設備為終端的媒體。能夠實現個性化、互動化、細分化的傳播方式,部分新媒體具有能夠實現精準投放、點對點的傳播,如新媒體部落格,電子雜誌等。口碑傳播是指一個具有感知信息的非商業傳者和接收者關於一個產品、品牌、組織和服務的非正式的人際傳播。大多數研究文獻認為,口碑傳播是市場中最強大的控制力之一。心理學家指出,家庭與朋友的影響、消費者直接的使用經驗、大眾媒介和企業的市場行銷活動共同構成影響消費者態度的四大因素。由於在影響消費者態度和行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口碑被譽為“零號媒介”。口碑被現代行銷人士視為當今世界最廉價的信息傳播工具和高可信度的宣傳媒介。就行銷研究領域而言,有人主張把口碑傳播作為行銷方法來研究,以豐富既有的行銷理論。

品牌基觸點

品牌生產要素和品牌協作者同屬根部,品牌生產要素是企業進行生產時所需要的資源,包括勞動力、資金、物資、信息、技術等品牌生產要素,對應品牌結構中的品牌基觸點。

品牌底觸點

品牌協作者是為品牌提供生產要素服務是單元,可以為其它品牌母體,品牌協作者對應品牌結構中的品牌底觸點。
品牌母體的根部為隱性部份,只對特定機構或特定人群發生接觸,如工商、稅務、質監、統計、行業協會這些部門和從業人員,而對普通的人群,包括品牌母體的消費者不直接產生接觸。這點在品牌生態投影計算時體現得更清楚。品牌基觸點和品牌底觸點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可能變質到品牌自觸點或品牌它觸點。

品牌結構的類型

共享式品牌結構

共享式品牌結構指的是多種類型的產品共同使用一個品牌名稱的方式。由於共享式的品牌在各種產品上均烙上了統一的企業或文化背景,因此有利於新的產品類別共享已經建立市場影響力的產品和品牌形象資產,節省導入期的行銷成本和縮短導入期的時間長度。
共享式的品牌延伸一般不太適宜行業跨度較大的延伸,因為一方面可能品牌資產共享價值很小,另一方面還可能給消費者造成品牌身份和角色混淆的不利狀況出現。
共享式的品牌延伸一般不太適宜向比已經建立品牌影響力的行業所處發展階段更靠前的行業進行延伸。因為,在發展較為成熟的行業,品牌對市場的覆蓋面通常更廣一些,而滯後一些的行業通常品牌影響範圍比較窄。從影響範圍大的行業向影響範圍小的行業延伸時,由於市場對於原有的品牌已經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概念,因此對新的行業、產品信息的接受會比較困難,而且新的行業、產品信息的接受必然會擠掉一些原來的品牌信息,因此原有的品牌形象受到稀釋,市場競爭力受到削弱。相反,如果從影響範圍小的行業向影響範圍大的行業延伸時,由於面對的市場有較大部分是以前較少接受過原品牌信息的新的消費者,而且發展較為靠前的行業通常比較為靠後的行業在品牌形象上更傾向於工業化、技術性方面的內涵,因此向靠後的行業延伸時,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就可以節省建立此類形象的時間和資源。譬如,工業化工市場的行銷發展階段明顯滯後於日用化工的行銷發展階段,如果從日用化工向工業化工延伸時,日用化工的品牌影響力對工業化工品牌就不會有多少幫助。

獨立式品牌結構

獨立品牌一般是與特定商品或商品的功能、屬性等有很強的對應聯想,或者是有很強的文化個性風格的品牌。這類品牌一般不宜進行品牌延伸。因為品牌延伸所賦予品牌的新的內涵很難讓消費者認同,而且原來已經建立的品牌形象也會因為新的形象的“參雜”而被消費者認為已經“貶值”,因此會給企業造成“賠了夫人又折兵”悲劇。
一般來說,對消費者個人形象具有重要影響的傳統型行業和產品最好採用獨立式的品牌結構。這樣才能有利於品牌力的提升。象萬寶龍、555香菸、耐克、雪碧、第五季等就屬於獨立品牌。

母子式品牌結構

母品牌可以延伸出子品牌。她可延伸範圍最廣,限制也最小,不過一般也不宜進行跨行業的延伸。因為一般來說母品牌其實就是企業形象式品牌,它的主要對外功能就是為子品牌或副品牌提供信賴的背景形象。例如P&G寶潔這個企業品牌就為飛柔、潘婷、海飛絲、玉蘭油等子品牌提供優質的品牌形象,而子品牌則重點塑造產品特點和品牌文化形象。母子式的品牌結構模式一般適用於較為傳統和成熟,而產品質量又不太容易分辨的行業,以及較為大型和已經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

主副式品牌結構

主副式的品牌結構一般是為了區分具有一些不同功能、特點和級別的同類產品或不同的形象風格而採用的品牌結構模式。例如海爾—小王子、本田—雅閣、白沙—金世紀等就屬於主副品牌模式。

多模式品牌結構

多模式品牌結構指的是上面所介紹的兩種以上模式共同存在的品牌結構組合方式。
決定品牌結構的因素

外部因素

社會文化背景
東方文化傳統注重層級分明,長幼有別,同時講究和為貴。因此,東方企業採用公司品牌導向的居多,如日本本田、韓國三星等。試想,如果有兩個品質和感觀都差不多的產品,一個是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集團的產品,企業在品牌行銷中也強調產品所屬的公司背景;而另一個產品雖也出自大公司,但企業為了強調產品個性而淡化了產品出身,那么,在多數東方消費者心目中就會產生單個的品牌與一家大公司相抗衡的品牌認知,從而影響購買決策。而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則強調個性,所以長期堅持使用產品品牌導向的以美國公司居多。

市場競爭焦點

同樣激烈的市場競爭,當競爭焦點主要集中在產品品質和價格上時,企業就十分需要公司品牌作為其履行質量和服務承諾的保證,這時的品牌結構傾向於公司品牌導向;而當競爭的焦點集中於產品的象徵意義及對產品使用者身份的體現時,產品品牌導向就會因其適應性強、能夠針對目標客群實現定製化的特點而受到企業的青睞。
市場及消費者成熟度
市場發達程度越高,消費者越成熟,則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越豐富、越迅捷。相對健全的產品淘汰機制使企業宣傳單個產品功能的任務減輕,企業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司理念及使命的傳播,從而樹立起客群對企業文化和企業品牌的認知。當前,我國引入市場機制的歷史還不長,人們購買產品的時候還是更關心產品本身質量甚至用法的信息。

內部因素

公司和品牌的歷史沿革
在主要通過自有品牌擴展而形成的品牌家族內,各產品品牌之間的協調性和凝聚力較強,各品牌也不容易與公司整體理念相衝突,這樣的公司傾向於使用公司品牌導向的戰略思路。而通過外部併購來擴充品牌家族的企業則傾向於產品品牌導向。對寶潔公司來說,儘管產品品牌導向是其一貫的思路,但由於玉蘭油是從外部購買的品牌,與其他品牌有不同的成長軌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同樣經過品牌延伸,玉蘭油品牌旗下可以有潤膚霜、面膜、沐浴露等多條產品線,而寶潔公司其它品牌通常只形成一條產品線,一個產品類別中還有多個品牌進行內部競爭。

企業家因素

品牌的結構選擇與企業的創始人,在更廣泛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企業的領袖人物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的個性與偏好有時甚至直接決定了品牌結構戰略。維珍公司的創始人理察·布朗森是一個富於冒險精神的企業家,他的志向是挑戰已經建立起來的領域——給消費者以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價值。他同時還是個熱氣球愛好者,他的每次升空都吸引媒體的關注,他又將這種關注成功地轉移到對維珍公司上,從而加強了維珍富於冒險精神的形象。正是布朗森的這種冒險精神使維珍成功地實施了讓許多學者驚奇不已的利用統一公司品牌進入眾多完全不同行業的戰略。

企業文化

力圖將自身的強企業文化顯性化的公司傾向於公司品牌導向,因為這樣能有效地發揮企業文化內部凝聚、指導行為、外部擴散、傳播形象的作用。而產品品牌導向的公司則通常具有很強的鼓勵創新、贊成個性張揚的文化氛圍和鼓勵以品牌團隊為單位進行競爭的價值觀。

品牌結構戰術

企業制定了所採納的品牌結構戰略思路之後,就面臨著如何在日常運營中體現出該品牌結構優勢的問題,於是進入了具體戰術策略運用的階段。可供企業選擇的品牌結構戰術包括:
純粹的公司品牌。採用這種戰術的知名跨國公司不在少數。維珍(Virgin)的創始人利用這一品牌進入音樂、旅遊、時裝、鐵路運輸、軟飲料、賓館、航空等完全不同的領域,並取得了令大眾驚訝、令這種做法的批評家們迷惑的成就。通過觀察成功運用這一戰術的公司,我們會發現它們的一些共同特點:有明確的公司理念和清晰的價值觀;有良好的企業文化積澱;有優秀的企業家和領導者;經營產品或服務品種比較廣泛但對不同經營環境的適應能力超群。
公司品牌+產品系列。這種戰術仍是用公司品牌作為市場訴求的主要對象和產品質量的擔保者,但同時也利用了產品系列的名稱向客群傳遞更多的產品信息。採用這一策略的大多是一些高附加值產品,如手機、電腦產品、轎車等。寶馬品牌就是在BMW標誌之後利用數字來區分產品的大小和細分市場的不同。300系列表示該系列的車比500、700系列小巧便宜,而316、320、325這些數字又表示300系列中不同的發動機型號。這些高科技產品偏愛使用公司品牌+產品系列的策略,一方面是這些公司內部技術導向明顯,因而他們在強調顧客關係的同時,需要比一般消費品更多地利用非人格化的產品代號實現相對“以我為主”的產品信息溝通;另一方面,高附加值產品市場的競爭也必須以公司整體的強大技術和資本實力作為後盾。
公司品牌+副品牌。該策略是在使用公司品牌的同時,賦予單個產品或一類產品人格化的品牌名稱或者標記,使之在顧客心目中產生該公司產品共同特點之外的個性和氣質。運用這一策略的成功案例首推海爾。以空調為例,海爾的變頻空調叫“小超人”,健康空調叫“小狀元”,窗機叫“小英才”。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有很多產品可以藉助這一策略獲得成功,因為買方市場特性和日益激烈的產品競爭使家電等產品向顧客提供的利益由原來的功能性利益主導轉向功能性、象徵性和體驗性利益並重。使用副品牌,可以使企業在不丟失公司品牌為顧客提供的功能和質量保證,確保顧客的品質認知度的前提下,通過副品牌名稱豐富顧客對每一種產品個性的聯想,從而增進與顧客的溝通效果,提升品牌忠誠。
公司品牌+產品品牌。該戰術與“公司品牌+副品牌”策略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公司品牌和產品品牌兩者兼顧,在行銷傳播中並不刻意強調產品品牌對公司品牌的隸屬性。如果動態地看,這種戰術不能作為企業品牌結構的常態,因為長期使用這種策略既不能取得利用產品品牌的多樣性、適應性和靈活性占領不同細分市場的效果,又不能達到在公司品牌下整合企業品牌資源,提供品質保證的目的。但在企業發展的某些過渡階段,該策略還是適用的。中國普天集團作為原中國郵電工業總公司的改制企業,在整合旗下品牌時,就採用了這一策略。普天下屬的首信、東信、波導等手機品牌都已形成相當的品牌知名度,而普天作為它們的母公司,自身的知名度遠不及這些下屬品牌。我國加入WTO之後,通信行業的競爭將日趨激烈,迫使集團整合旗下的品牌資源。在當前階段,普天採用的就是公司品牌+產品品牌的策略。推出普天東信、普天首信等品牌,有意識地在廣告中非常醒目的打出“中國普天”四個大字。而其最終目標應該是公司品牌+產品系列或公司品牌+副品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