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攤

咯攤

咯攤(閩南語讀音為Ko tua),福建永春五里街鎮的一種著名小吃。是一種最會體會親情的吃法:幾個圍坐在一起,像吃火鍋一樣把許多食品放在鐵鍋里煮,這些食品以煮熟後的豬內臟為主,湯用骨頭燉成,同時加上青菜和豆腐、豆乾等配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咯攤
  • 主要食材:大腸頭,灌腸,豆腐,豆腐泡
  • 分類:福建菜
  • 口味:清淡
  • 發音:Ko tua
  • 發源地:福建永春
  • 湯底:大骨頭湯
  • 食材:五花肉、小腸、大腸頭等
基本內容,食物食材,用餐講究,起源傳說,其他分類,

基本內容

很簡單的吃法,有點類似火鍋,大骨湯坐湯底,主要材料是大腸頭、灌腸、瘦肉、蛋腸、豬肺、豬肝、肝沿(好像是豬肝附近的肉)、火鍋料,這些東西經過簡單地手抓地瓜粉之後就一起下下去,然後撈起來放在兩個大碟子裡。每個人自己調配醋和醬油,有時會放點泡水辣椒在自己的醬料碟里。一碗白米飯,直接放點蔥珠在自己的湯碗裡,來一勺熱滾滾的湯,就這么3樣湊在一起吃。
咯攤咯攤
這種咯攤的場地十分簡便,只要寬敞通風就行。煤爐(現在一般使用電磁爐)上放置一口鐵鍋,鍋里放一些燉好的骨頭湯,客人來了,如果沒有特殊的要點的食材的話只需告訴老闆有幾個人要不要炒菜,老闆就會自己去幫你準備好了,有的店是作料全部下好了直接端上來,有的是湯底和食材分開自己放,然後幫你打開煤爐的通風口,轉眼功夫即可食用。
鍋的四周用木板加寬成一張桌子,上面放些湯勺、漏勺等用餐工具,還配有蔥花、永春老醋作配料。這種吃法十分有趣,通常三個人吃一頓再炒個糖醋排骨僅需六十塊錢,物美價廉。

食物食材

湯底:大骨頭湯
下鍋食材:大腸頭、灌腸、豬肺、豬肝、肝沿(好像是豬肝附近的肉)、羅漢肉、瘦肉、五花肉、豆腐、豆腐泡、菌類、筍、山藥、芋頭、鵪鶉蛋、蛋腸、火鍋料等等,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添加,到最後放各種各樣的青菜。
必配佐料:鮮蔥花,永春老醋,醬油,生油,辣椒。

用餐講究

品嘗永春咯攤可有不少講究。首先要在碗中放些切碎的蔥末,將煮沸的湯舀到碗內並攪拌幾下,讓蔥末燙熟。喝上一口熱湯暖暖胃,大骨湯的鮮濃和蔥的清香完美融合,讓人回味無窮。
之後,大家就可以眾筷齊下夾起食物,並沾點醋和醬油,而且必須是永春老醋才夠味,配上香香的米飯飽食一番。值得一提的是,吃咯攤時青菜一定要最後才放,因為放了青菜的湯與之前是不同的味道。店主都會準備一碗油用來澆在青菜上,這樣煮熟的青菜更加鮮嫩。
咯攤最大的特色就是清淡,而功效就是補鈣。

起源傳說

咯攤起源於永春五里街,至今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據說清朝時期,五里街是繁榮的海鮮農副產品集散地,南北商貿往來頻繁。當時,商人們聚集於此,吃飯時擺上朱紅色的八卦桌和長條矮方凳,圍著熱鍋燙肉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類似火鍋的咯攤。當時,商人們圍坐成一圈,一邊吃飯一邊隨意自在地談天說笑。由於食材煮熟後會在鍋中翻滾,發出“ko ko ko”的聲音,和“咯”的閩南語發音相似,咯攤便因此得名。
因為咯攤吃法最能體會親情、友情,每逢節假日,總會有許多人特意圍坐在一起吃咯攤。就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英國等外國人都愛上這種特色小吃,每當來到永春,總要吃上一頓咯攤才算旅程結束。
現在永春咯攤已經成為永春名小吃的一道標誌,一談永春好吃的,便道是咯攤!
以前五里街有個人家裡蠻窮的,大過年的人家都在煮著好料,他沒啥煮的竟放了幾塊石頭下去鍋里燉,鄰居問他燉什麼呢?他開心的說燉豬蹄呢這是。由於石頭會在鍋里發出“ko ko ko”的聲音,就像真的在燉豬蹄一樣,所以咯攤由此而來

其他分類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發展,咯攤店在永春四處開花,咯攤的種類也逐漸豐富起來,出現了傳統骨頭湯底之外的牛肉咯攤等其他咯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